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究中学美术教育中手工制作教学法

【作者】 陈远玲

【机构】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手工制作在中学美术中是一门比较重要的科目,手工作品形式多样、操作性强、灵活多半,它包括折纸、剪纸、布贴、泥塑、面具等内容,学生也比较热爱手工制作课。手工课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手工制作教学法值得我们进行探究,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制作出精美的手工作品,相信一定也困扰着大家,我将结合实践对手工制作教学法进行探究。
  一、激发学生学习手工制作的兴趣
  1、欣赏优美的手工作品
  学生喜欢欣赏色彩鲜亮、形状优美的作品而且爱不释手,为了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优美的手工作品,引导学生自己欣赏。
  2、示范讲解
  学生在接触新事物时总会感觉困难,产生畏难心理,教师可以示范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欣赏。
  3、对学生进步给予鼓励
  中学生具有向上意志,追求优越,教师可以对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给予表扬与奖励,肯定与认可,让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必然进一步增强学生制作手工作品的兴趣。
  只要教师以身示范,奖励学生的点滴进步,他们就会产生手工制作的兴趣,成为一个认真细致、审美高尚、心灵手巧的学生!
  二、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的天性是爱动好玩,在他们的眼中,手工课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玩玩课”。利用这个心理优势,我让学生大胆地去动手操作。
  1.教师讲解与学生操作相结合。一般来说,学生对手工作业的操作都是模仿或者照做,这虽然也能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但收效不大。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先讲后做和边做边讲的教学形式。
  2.教师示范与学生操作相结合。手工课是动脑动手课,动脑是主导,动手是基础。教师应该在示范中展示各种制作技巧,让学生于观察中动脑,于动脑中进一步操作。同时,教师要结合音乐、故事等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单独给予示范,甚至与他共同完成作品。如学习《穿花衣的热带鱼》一课时,教师先示范一个折纸鱼,学生动手制作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发现有学生还不能掌握的,教师就安慰他不要着急,并和他一起做。当学生初步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鱼”进行美化,如“你能帮助鱼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吗?”“等一下,我们进行一场鱼儿时装表演赛。”到下课时,教室里几乎成了热带鱼的世界,学生们情不自禁地争着把“鱼”拿到赛场上亮相。
  三、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对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为小组的集体荣誉负责,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得到了提高。
  1.分组各自完成作品。美术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需求和发展,走下讲台,努力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能够促进他们思维发展与品质形成的活动空间,在学习中与他人互动。如在教学《设计美丽服饰》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把做好的“服饰”范作分发到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研究是怎么做出来的;再让每个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制作一件美丽的服饰;最后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欣赏、比较、借鉴。在此过程中发挥“群育”效应,小组内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创造能力弱的学生,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分组共同完成作品。手工制作看似简单,但由于学生个性心理、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的不同,在创作水平上会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学生手工作品选材恰当,搭配合适;有的学生见了手工材料却束手无策,乱做一气。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把学生个体差异变为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有主动权,可以自主安排手工制作活动,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例如在《小产品巧创意》时,我将学生每4人围成一个“小小组”,让他们通过共同讨论、构思,分工画稿、选材、剪裁、组合、粘贴,完成一副具有创意的立体设计。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通过听、学、看、做、说,使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创作活动中去。
  四、作品运用到生活中
  让学生尽量能用到自己的作品真正体会到实际运用中的美。比如:用废弃的瓶子经过手工加工绘画变成美丽的装饰品或是漂亮的花瓶;把自己的剪纸当成生日礼物送给同学朋友;自己做的剪贴画可以挂在家里当装饰画;自己捏的泥塑可以当做装饰品摆放在房间里;自己做的风铃可以挂在窗前……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运用在生活中,我想这才是手工课程教学的成果。
  总之,手工制作艺术是一种充分调动人的手、眼、大脑协调合作,中学手工制作教育方法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手工制作在美术教学中的合理利用,使孩子们的小手更灵巧了,首先,除了教师要树立教育的新观念、新意识,还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得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更浓郁了,观察力、想象力得到了提高,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次是恰当的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和策略使孩子通过手工活动中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