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让古典诗歌阅读避免一叶障目

【作者】 韩 婷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一中

【摘要】古典诗歌在表情达意时常常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情感也不是单一的,有的诗歌情感表达复杂多样,再加上情感是活动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鉴赏其思想感情时要有全局观,要有大境界。不能只是采撷只言片语就随意断定情感走向。
【关键词】含蓄;复杂;多变;全局观;大境界
【正文】 

  古代诗歌鉴赏应该要有全局观,不能只择取个别意象,个别词语断章取义片面去理解诗歌情感思想。
  古代诗歌表达情感有其独特之处。诗歌表达情感常常是含蓄隐晦的。诗歌借助意象寄托诗人复杂的情感,借助一定的表达技巧来彰显诗人思想。杜甫的《绝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写景明丽生动。山青江碧,白鸟翩飞,山花好似燃烧起的烈火。如果只欣赏前两句,让人感受到的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读到后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才分明体会到了诗人心底的酸楚。羁旅他乡,漂泊异地,即使春光无限美好,对自己几来说都是徒然,只能增加不能归家的伤感。诗人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张藉的《秋思》题为“秋思”在诗歌中只字未提对家人故乡的思念,一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在捎信人临走时,又想在给家人的书信里多添几笔。这一细节刻画,抵得上千言万语。一封信又如何能满载游子思乡思亲的深情,心中对亲人对家乡的牵挂有岂是一封信能道得尽的?诗人借助这一细节刻画形象展现游子内心深蕴的情感,细腻生动,含蓄蕴藉,引人联想。在鉴赏诗歌时不但要留意其中寄托情感的意象,还应该多多关注诗歌有没有使用增强表现力的表达技巧。
  诗歌情感多是丰富,复杂的。人的情感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在鉴赏诗歌时应该对诗歌整体关照,鉴赏其是否包含多重情感。元好问《清平乐.太山上作》诗歌开篇展现出来的是诗人登临远眺时的所见所闻。“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鉴赏时容易只留意到注释中介绍诗人背景时提到他故国沦丧的悲哀,而忽略诗人登高望远时的舒畅快意。是的,诗人确是带着悲哀登高,可是当他攀上峰顶时,他也看到了阔大雄奇的景象。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残照“”悲啸“上,心中应该还有更大乾坤。能将自己真正融入到情境里,才能感受到诗人为我们描绘的宏阔景象。夕阳余辉映照着无限苍莽辽阔的山岳河流,风从峡谷呼啸而过,在松林间发出了它们的怒吼,林涛起伏奔涌。许多读者鉴赏的时候也没有留意到诗人意图将自然的雄浑壮阔与人自身的渺小浅薄放在一起比照。进而表达世间一切的忧愁烦恼,个人的宠辱得失细微如秋毫,不值得放在心上。诗人旷达的襟怀在峰顶上俯瞰天地时已经了然于心间。不能只揪住个别意象去片面理解诗歌情感,要有全局意识关注全篇。
  时间不会停留,人的情感因为不同景、事、情的触发而发生变化。心情低落时,可能突然转向释然;春风得意之时看到某些景象可能又忧心忡忡。我们在鉴赏时应该关注情感的发展、走向。王昌龄有一首著名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我们在头脑中可能会出现这样一副画面,打扮俏丽的少妇缓缓登上精巧别致的翠楼,悠闲自在地欣赏着周遭如画的美景。在无尽春光中一抹绿色映入眼帘,原来是那陌头如烟的翠柳。这一瞥,却让原本松弛的心中一颤“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触景生情,情感有了变化,在分析诗歌情感时要体现出变化的情感。
  诗歌在抒发情感时因为其具有含蓄复杂变化的特点在分析鉴赏时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全面深入探究。读韦应物的《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前两句已经包含了两种情感。经过九天的公务顿忙碌终于迎来了一天可以放下案头案牍的休暇日,更何况是去探望自己的好友,此时诗人心中轻松愉悦的心境可想而知。可是却没能与朋友碰面,之前的激动兴奋都化为泡影,留下的是失落惆怅。遇到鉴赏长篇目的诗歌,可以划分成层次,逐层把握诗歌情感。短小的诗歌要逐句来探究,才能全面把握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要挖掘诗歌情感,还可以抓住诗句中的某些关键词。“又空还”,着一“空”字,诗人心中的怅惘得到淋漓尽致再现。在分析诗歌情感时更应该抓住诗歌中呈现出的典型意象或重点描述的对象。诗人在选择物象写入诗歌时常常已经将他们的情感附着其上。“怪觉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既写出朋友住处外部环境,又形象赞叹朋友冰清玉洁清逸雅致的诗思,同时让心也变得澄净如雪,扫除怅惘不悦。
  鉴赏诗歌把握情感时,除了关注隐晦复杂变化的情感,分析诗歌所使用的表达技巧,分层阅读,抓住关键字句,欣赏典型意象外,还需要注意诗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阅读诗歌,不能把诗人的所见所闻定格成某一瞬,心中要有大境界,大乾坤才能全面深刻感知诗歌穿越千年留下的带有温度的文字。
  鉴赏诗歌,是一个含英咀华的过程,是用我们真诚的心与当时或悲或喜或忧或恬淡如水的诗人的心逐渐靠近的过程。只有我们用心用技巧去吟咏欣赏时,才能接触到最真实的诗人,才能更深入走进韵味深长的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