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藏族香浪节在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中的开展

【作者】 格桑草

【机构】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第二幼儿园

【摘要】藏族香浪节是甘肃省甘南地区藏族同胞的传统节日。是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的节日。在幼儿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的角色游戏扎根于地方本土文化的土壤,不仅能让幼儿体验地方文化的特点和魅力,感受地方文化的精髓,还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香浪节;角色游戏;开展
【正文】 

  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应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最喜爱、最基本的活动之一。香浪节是流传于甘南藏地的传统地方节日,节日源于夏河县拉卜楞寺僧人每年的外出采集木柴活动,逐渐演变成僧俗一同郊游的节日。香浪节是一个浪漫而富于情趣的节日。节日期间,藏族群众纷纷携带帐篷、炊具和食物,前往山林草地消闲憩息,在过节时不仅有煨桑和插箭等仪式,而且还有村与村、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赛马、拔河等娱乐游戏。这些地方节日文化资源为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一、藏族香浪节在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中的开展 
  (一)地方节日特色和角色游戏的融合 
  地方节日特色主要体现在其节日习俗上,香浪节的节日习俗活动多姿多彩。如第一项仪式是到山头进行“煨桑”,男人们骑马围着火堆转圈并鸣枪;在甘南一些地区,藏族群众的插箭节与香浪节连在一起。“煨桑”仪式和“插箭”仪式都含有交往、交流的文化元素。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选择将其规模缩小至适合幼儿游戏的程度,组织幼儿在角色活动的“仪式”中开展这些民俗的模仿游戏。教师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其中,先带领幼儿亲身体验节日民俗,或通过多媒体展示,以此来丰富幼儿的经验,激发兴趣,并在活动中指导幼儿扮演其中的游戏角色,这样既能让幼儿了解本土香浪节的民俗文化,也能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利用改编香浪节民间游戏运用于幼儿教育
  香浪节期间,人们在绿草如茵、百花争艳的草坪上,选择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扎起帐篷,悠闲惬意的过着野外生活。游戏是节日期间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在香浪节期间除了会开展村与村、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赛马、拔河等娱乐游戏之外,儿童之间还有着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如“吹羽毛”“抓石子”“跳绳”“跳皮筋”“木头传电”等等。这些游戏中大部分的动作有助于发展幼儿的体格(跑、跳、钻、爬、投掷等),这些民间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泼轻松。许多游戏还配有节奏鲜明、朗朗上口的儿歌和口令,幼儿在游戏中边玩边吟唱始终处于欢快之中。 
  在改编这些民间游戏时,教师要深入地挖掘游戏中蕴涵的教育因素以及对幼儿身心有益的部分。对其内容、情节、规则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加以改编,赋予其新的含义,在名称、内容、角色、情节等方面,尽可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使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我们还可引导幼儿一同参与改编和创造,扮演游戏当中的角色,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三)将藏族美食文化融入角色游戏 
  香浪节开始的时间一般都选择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六。这个时候,正是草原上天蓝云白、羊肥牛壮的最好时刻,藏族群众选择在绿草如茵、百花争艳的草坪上扎起帐篷,摆放好各式各样的美食,在美酒、乳酪、奶茶、特色藏餐的相伴下度过十天半月的野外生活。在为期多天的节日中,丰盛的美食当然是不可或缺的。
  教师从幼儿喜欢美味食物的兴趣点出发进行筛选,将本土的美食、小吃等有机地融入角色游戏中。因此,我们可以预设“草原美食街”“草原茶餐厅”“萨玛萨若藏餐吧”等为主题的角色游戏活动,将糌粑、厥麻米饭、藏包、发子面肠、烤羊排等小吃和酥油茶、酸奶等美食融入到游戏中,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感受甘南藏区地方饮食文化,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感受甘南藏区美食文化的魅力;学习藏族人热情待客、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二、怎样把握藏族香浪节在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中的展开
  (一)了解不同民族的幼儿和他们的实际生活 
  虽然是藏族地区,可是除了藏族幼儿以外,其他民族的幼儿还是很少接触香浪节,甚至几乎不会去过香浪节,而藏族幼儿在其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大量的本土文化资源。如孩子们除了学习藏语外,还会在游戏时用藏语朗诵童谣,用藏语唱歌,而且在香浪节时家长会带孩子到草原过节。因此,应对这些藏族幼儿家长展开一定的调查,了解幼儿过香浪节时的节日场景和内容,进行相应的纪录,把藏族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听到或见到的香浪节民俗文化元素纳入角色游戏的研究范围。同时要鼓励其他民族的幼儿家长也带着孩子过过香浪节,体会本土节日的乐趣。
  (二)游戏过程中要时刻注重教育为先 
  在角色游戏中,主题活动要围绕幼儿熟悉的方式展开,让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提升,从而使社会交往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创设表演民族特色游戏的环节中,应该体现民族的特色,注重色彩和形式(如在香浪节中,人们要穿戴精美的饰品和服装),这样能陶冶幼儿的情操,让幼儿体会藏民族服饰的华美。并且要突出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对幼儿进行爱我民族、爱我中华的教育。 
  (三)充分发挥幼儿游戏主体地位,培养合作精神,发展创造力
  民族角色游戏中的创设应以幼儿为主体,第一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空间,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和自由表现;第二要突出“创造”这一核心能力,鼓励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和创新;第三积极有效地探索和互动,努力帮助幼儿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第四努力倡导幼儿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学习方式。在创设民族特色角色游戏时,都要准备简单的民族服装和配饰,配备相应的民族音乐,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载歌载舞;要设有民族手工制作的区域,提供必备的手工用品,可让幼儿随意使用和制作;在对香浪节民俗游戏的挖掘上,鼓励幼儿进行创编,在活动中发现、赞赏和鼓励幼儿独特的创造性,提高幼儿的创造意识。
  (四)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 
  只有幼儿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对活动有主动积极的态度,能较长时间地专注于活动,这种兴趣需要教师的诱发、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挖掘香浪节民俗文化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对香浪节的各种民俗活动资料进行收集,并对其规模、内容、主题可以进行改编,使其更符合幼儿兴趣和实际参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既让幼儿了解本土特色节日民俗以及藏民族关于香浪节的饮食文化、服装配饰、节日传统、生活习惯等,让幼儿对本土的藏族香浪节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又培养了幼儿对家乡的情感,同时提高了幼儿的交往、合作等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锦艳.走进自然挖掘本土资源[J].甘肃教育,2010,(9).
  [2]顾玉兰.幼儿教育实践研究论丛[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