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后进生转化与“一管四学五法”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作者】 孙春平 成 敏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程教学改革,像滚滚浪涛,不断推进着教学模式的变革。而今我们学校推导学案改革,另加“一管四学五法”课堂教学改革,利用小组合作模式,成果初见,在后进生转化方面,我们做了探索。
  一、所有教师对他们态度至关重要,是他们能否转化的关键,做到“五多五少”。
  第一,多鼓励,少批评。后进生本来就有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作为教师,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就必须以表扬、鼓励为主,消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第二,多尊重,少伤害。后进生的自尊心很强,他们表现出对人多疑,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老师的表扬与批评会引起他们极度关注。常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而在做后进生的工作中,教师就得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老师是信任他们、爱护他们的。不在公众场合进行批评,一般单独进行指点,使他们不产生逆反心理。
  第三,多热爱,少冷漠。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所以教师教育学生要从情入手,以自己亲切、和善的师者风范感染激励学生,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转化后进生要以尊重和信任为前提,以爱为转化的力量源泉,对待后进生要有“五心”,即“信心、关心、诚心、耐心、爱心”。依靠集体、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完成后进生的转化。  
  第四,多信任,少猜疑。后进生不是一切都差,也有好的方面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但由于“光环效应”的作用,这些微弱、细小的“闪光点”常被大量的消极因素所掩盖。为此,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仅仅是一些苗头,也要给予表扬,倍加爱护和扶植,促使其发展成为稳定的积极因素。
  第五,多沟通,少封闭。转化后进生,要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的思想观念。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和思想动态,根据学生个性,依靠家长的帮助,双管齐下,力争转化后进生。同家长联系,要避免“告状”的现象,使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希望而去鼓励支持孩子,不是气急败坏地回家打孩子。二要经常与任课教师联系,交换后进生的情况,提出一致的教育要求,争取任课教师支持,创造条件,发挥任课教师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积极性和特殊性。三要教育班干部和全体同学正确对待后进生,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们,把他们吸引到集体活动中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而自觉接受教育和帮助。
  二、课堂教学让他们有一席之地,注意各个阶段对他们的关注,把后进生的课堂教学作为他们成绩、品行提升的主阵地。 一管“四学五法”课堂教学流程四学(四环节):独立自主学习、合作互助学习、展示引导学习、评价提升学习。五法:读(了解感知)、思(梳理分析)、问(设疑解惑)、议(合作探究)、练(巩固提升)始终把后进生放在重要位置。
  1、独立自主学习——读思问议练贯穿始终①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提示自读教材内容,试做导学案中的练习,后进生可以请教优等生。②在学生“先学”时,教师通过巡视、询问基础薄弱学生的疑难问题,认真分析、梳理归类,但当时不纠正,立即调整自己的导学解疑设计,为“后教”作好准备。③自学时间集中,根据需要分时段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要保证后进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有效感知内容。④要保持有序的课堂纪律,适时选择自学方式:一是常规性自学,独立看书,独立思考,落实“双基”知识,对后进生指导;二是引导性自学,针对教材或篇章的目标精要、重难点等,设计趣味性和探索性的课内外导学提纲或预习指要,作为先学指南或拐杖,以激发后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避免后进生扰乱课堂;三是拓展性自学,教师指导后进学生参阅与教材内容有关联的课外读物、材料,最好要求家长参与,拓展教材知识背景,开阔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
  2、合作互助学习——读思问议练贯穿始终。在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优生与后进生之间开展互动式交流学习活动。一般分为更正、讨论、讲解三个环节:更正,即教师引导学生相互或自己找出演板中出现的错误,期间,教师不宜表态;讨论,即落脚在重点难点上,教师围绕重点难点设疑,学生小组内畅所欲言,广泛发表答疑意见,关注基础薄弱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讲解,学生小老师组内讲解,相互解释证明自己的答疑意见,共同实现求同存异,去伪存真的目标。
  3、展示引导学习——读思问议练贯穿始终①在全班进行展示共性问题(或者涉及重难点问题),要给每个小组展示的时间,要让学困生生都有展示的机会。②各小组或学生个体对本节课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进行挑战式质疑,指名要其他小组或个人回答。③教师对全班同学通过更正、讨论、展示还不会的地方进行精讲导学:肯定学生讲对了的,补充学生讲得深度不够的,引导更正学生讲错了的,对后进生的发言予以肯定。力求达到解疑提升、探究本质、掌握方法的目的。
  4、评价提升学习——读思问议练贯穿始终①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本次是继“交流展示”更正环节后的第二次训练,为课堂达标检测,要求学生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训练题目可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②当堂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有练题目必精选、有练教师必先做、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③学生当堂练习时,教师要勤于巡视,注意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做到“堂堂清”,对完成当堂练习有困难的学生,课后个别辅导,争取“日日清”。④每节课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个人,尤其是进步了的后进生,给予表彰奖励,树立下节课学习的信心,勇气,兴趣。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对后进生准确把脉,细致关怀,真心鼓励,他们会一天天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