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 黄小丽
【机构】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茂林镇泉塘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我们除了应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外,还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数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以及它在社会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的学习能训练人的思维方法,完善人的个性品格。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示范导行的作用,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真情实感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渊博的学识、厚重的文化底蕴透射出的高雅气质,整洁的仪表,与人交流时得体的言行举止,以及在教学工作中规范认真的态度等,都能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是巨大而深远的,必将对学生起到终生的榜样作用。在教学中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学得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因此在课堂内外,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要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要求孩子们作业字迹要工整、计算列竖式用尺子画线,那么我在板书时就会把字写得漂漂亮亮,列竖式时会规规矩矩用尺子比齐。孩子的模仿力强,我上课从不迟到早退,学生起立问好后,我会鞠躬还礼问好,让学生感觉到和教师是平等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发自内心的学会尊重自己、尊重别人。讲桌上的教案、学具我总是摆放整齐有序,观察能力较强的孩子们注意到教师的做法,并开始照老师的样子做,我适时对这部分孩子提出表扬,其他孩子纷纷开始效仿,一学期不到,孩子们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已初见端倪。再如课后辅导“后进生”时,要耐心、细致,不粗暴、不歧视,这样学生对数学学习不会产生排除情绪,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爱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学习的责任感,这样对他们后续的学习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和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课的内容表面看似乎较为枯燥,除了一些单调的符号就是一些直观的数字,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更容易被牵制到如何去解决那些数学难题上,往往忽略了题目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思想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1.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课本中有多处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方法、数学趣闻、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古代的算法……等方面的内容,以习题、注解、附录、你知道吗、小知识等小栏目出现,这些内容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使学生受到广泛的教育。这些内容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目的教育的生动素材。我们可以适时结合教材,利用这些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渗透德育教育。还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向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家的奋斗史、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历史中的辉煌成就、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的非凡毅力和刻苦精神,从而从小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例如,在学习了圆周率后,可向学生介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十七世纪的荷兰人安托尼兹还早一千一百多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在学习了质数的知识后,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数学家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2.挖掘数学自身内在的美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鉴赏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
几何图形、对称、旋转、七巧板等知识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美育教育内容。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我先引导学生说说美在哪里,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进而交流数学的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基本图形设计美丽的图形,表现美、创造美。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
3.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目前,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环保成为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使孩子们从小养成环保的意识和行为,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低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有许多关于花草树木的情景图、计算题,我们可以借助这些美丽的图片,使学生感受生命的绿色和大自然的美丽,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花草树木,渗透环保意识。再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课本中设计了《回收废电池》的主题情景,我们可以先向学士介绍废旧电池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帮助学生认识回收废旧电池的好处,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意识。还有四年级学生学过统计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让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数学课的德育功能远远不止这些,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份。只要我们能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来正确引导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善于捕捉,不失时机地将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知识教学、智能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到位。才能真正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充分发挥教师示范导行的作用,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真情实感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渊博的学识、厚重的文化底蕴透射出的高雅气质,整洁的仪表,与人交流时得体的言行举止,以及在教学工作中规范认真的态度等,都能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是巨大而深远的,必将对学生起到终生的榜样作用。在教学中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学得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因此在课堂内外,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要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要求孩子们作业字迹要工整、计算列竖式用尺子画线,那么我在板书时就会把字写得漂漂亮亮,列竖式时会规规矩矩用尺子比齐。孩子的模仿力强,我上课从不迟到早退,学生起立问好后,我会鞠躬还礼问好,让学生感觉到和教师是平等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发自内心的学会尊重自己、尊重别人。讲桌上的教案、学具我总是摆放整齐有序,观察能力较强的孩子们注意到教师的做法,并开始照老师的样子做,我适时对这部分孩子提出表扬,其他孩子纷纷开始效仿,一学期不到,孩子们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已初见端倪。再如课后辅导“后进生”时,要耐心、细致,不粗暴、不歧视,这样学生对数学学习不会产生排除情绪,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爱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学习的责任感,这样对他们后续的学习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和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课的内容表面看似乎较为枯燥,除了一些单调的符号就是一些直观的数字,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更容易被牵制到如何去解决那些数学难题上,往往忽略了题目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思想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1.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课本中有多处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方法、数学趣闻、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古代的算法……等方面的内容,以习题、注解、附录、你知道吗、小知识等小栏目出现,这些内容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使学生受到广泛的教育。这些内容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目的教育的生动素材。我们可以适时结合教材,利用这些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渗透德育教育。还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向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家的奋斗史、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历史中的辉煌成就、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的非凡毅力和刻苦精神,从而从小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例如,在学习了圆周率后,可向学生介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十七世纪的荷兰人安托尼兹还早一千一百多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在学习了质数的知识后,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数学家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2.挖掘数学自身内在的美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鉴赏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
几何图形、对称、旋转、七巧板等知识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美育教育内容。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我先引导学生说说美在哪里,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进而交流数学的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基本图形设计美丽的图形,表现美、创造美。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
3.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目前,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环保成为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使孩子们从小养成环保的意识和行为,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低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有许多关于花草树木的情景图、计算题,我们可以借助这些美丽的图片,使学生感受生命的绿色和大自然的美丽,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花草树木,渗透环保意识。再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课本中设计了《回收废电池》的主题情景,我们可以先向学士介绍废旧电池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帮助学生认识回收废旧电池的好处,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意识。还有四年级学生学过统计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让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数学课的德育功能远远不止这些,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份。只要我们能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来正确引导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善于捕捉,不失时机地将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知识教学、智能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到位。才能真正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