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论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作者】 刘佳柱
【机构】 四川省富顺县安溪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惟有儒学而取得了自学的本领,才能成才。”他所说的“自学本领”就是自学能力。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离不开学生的学。换个句式说,教师的教为了学生的学,不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会学”,要“会学”就需要培养自学能力。【关键词】培养;语文;自学能力
【正文】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惟有儒学而取得了自学的本领,才能成才。”他所说的“自学本领”就是自学能力。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离不开学生的学。换个句式说,教师的教师为了学生的学,不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会学”,要“会学”就需要培养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思维训练就要学生认真客观世界。作为学生,认识不是能强加的,就必须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并且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
一、转变观念
教师要努力改变教学观念,彻底冲破陈规旧习,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口耳相授的教学关系,明确自身的任务就是根据教材指导学生学习,并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多下功夫。
二、重视实践
时间是学生获得自学能力的最基本的途径。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分析课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听说中学听说,在阅读中练阅读。凡是能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就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理解过程中。如《美丽的公鸡》一文,“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而应该看能不能帮别人做事”。这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思考,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让学生在参与理解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发展。具体做法是:1、在自然段的教学中渗透。啄木鸟、蜜蜂、青蛙的外表真呢样呢?并不很美,但他们能帮人做些事,它们是美的。这样,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能帮别人做事就是美。2、画出中心句,体会它的意思,这是让学生从理性上再次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如此,让学生学习的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的训练。凡是能让学生口头表达的,要让学生口头表达,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凡事应动笔写的,或是适合动笔写的,要让学生动笔写,以加强其写的训练;凡是学生能总结出答案的,要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可代替,不能把现成的结论硬塞学生。如教《草船借箭》一文,教师可以“神机妙算”一词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理解周瑜自叹之音;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算到了什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来?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学、自己探索、得出结论。
在阅读课上,要充分保证学生训练的时间,要以“读”为主,精讲精问、善问,压缩温和讲的时间,在“导”上下功夫,应特别注意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如《饲养员赵大叔》一文的教学,只问“赵大叔喂牲口很有意思,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赵大叔牲口起名字的根据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的少,问的精,用时不多,而把大量时间用在“读”上,通过反复地读,领会赵大叔对牲口的感情。总之,要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自学能力。
三、教给方法
勤奋加方法是学习的最佳捷径。在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善于精讲,善长于点拨,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的渗透学法,使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悟出学习方法。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教材特点,以重点训练项目主线,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即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读写列话——明确方法;在以讲读课文为范列重点指导——学习方法,然后充分利用阅读课文半扶半放——练习方法,最后以基训中的阅读和作文放手学习——运用方法。如此,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自学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四、展示过程
一位名人说过,教师不是拿自己得到的结果教人,而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学生应该在训练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结论,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如训练学生分段,先应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然后随段精读,在读中思考、理解内容‘最后使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段落,对于有争议的自然段,尤其要指导学生反复读,读懂每句话,才能明白他到底归属那个段。分段训练切不可用举手表态、教师暗示等方法,更不能完全按教师意志办,否则,学生自学能力是得不到培养的。
有人云:“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习学会的人。”可见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何等重要。古人亦云:“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于渔。”可见,培养自学能力的意义和等待很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文自学的培养,应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惟有儒学而取得了自学的本领,才能成才。”他所说的“自学本领”就是自学能力。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离不开学生的学。换个句式说,教师的教师为了学生的学,不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会学”,要“会学”就需要培养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思维训练就要学生认真客观世界。作为学生,认识不是能强加的,就必须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并且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
一、转变观念
教师要努力改变教学观念,彻底冲破陈规旧习,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口耳相授的教学关系,明确自身的任务就是根据教材指导学生学习,并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多下功夫。
二、重视实践
时间是学生获得自学能力的最基本的途径。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分析课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听说中学听说,在阅读中练阅读。凡是能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就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理解过程中。如《美丽的公鸡》一文,“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而应该看能不能帮别人做事”。这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思考,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让学生在参与理解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发展。具体做法是:1、在自然段的教学中渗透。啄木鸟、蜜蜂、青蛙的外表真呢样呢?并不很美,但他们能帮人做些事,它们是美的。这样,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能帮别人做事就是美。2、画出中心句,体会它的意思,这是让学生从理性上再次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如此,让学生学习的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的训练。凡是能让学生口头表达的,要让学生口头表达,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凡事应动笔写的,或是适合动笔写的,要让学生动笔写,以加强其写的训练;凡是学生能总结出答案的,要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可代替,不能把现成的结论硬塞学生。如教《草船借箭》一文,教师可以“神机妙算”一词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理解周瑜自叹之音;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算到了什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来?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学、自己探索、得出结论。
在阅读课上,要充分保证学生训练的时间,要以“读”为主,精讲精问、善问,压缩温和讲的时间,在“导”上下功夫,应特别注意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如《饲养员赵大叔》一文的教学,只问“赵大叔喂牲口很有意思,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赵大叔牲口起名字的根据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的少,问的精,用时不多,而把大量时间用在“读”上,通过反复地读,领会赵大叔对牲口的感情。总之,要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自学能力。
三、教给方法
勤奋加方法是学习的最佳捷径。在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善于精讲,善长于点拨,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的渗透学法,使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悟出学习方法。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教材特点,以重点训练项目主线,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即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读写列话——明确方法;在以讲读课文为范列重点指导——学习方法,然后充分利用阅读课文半扶半放——练习方法,最后以基训中的阅读和作文放手学习——运用方法。如此,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自学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四、展示过程
一位名人说过,教师不是拿自己得到的结果教人,而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学生应该在训练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结论,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如训练学生分段,先应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然后随段精读,在读中思考、理解内容‘最后使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段落,对于有争议的自然段,尤其要指导学生反复读,读懂每句话,才能明白他到底归属那个段。分段训练切不可用举手表态、教师暗示等方法,更不能完全按教师意志办,否则,学生自学能力是得不到培养的。
有人云:“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习学会的人。”可见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何等重要。古人亦云:“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于渔。”可见,培养自学能力的意义和等待很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文自学的培养,应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