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高中政治分析题如何得高分

【作者】 郭敬臻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

【摘要】从分析题题型本身的属性来说,主观题比较中庸,结合近几年考试趋势,主观题更多偏向于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这就保证大家一旦对基本的知识点熟悉之后每道试题都有话可说。但政治试卷的批改是采点给分,如何巧答政治解答题,提高得分率,降低失分系数就需要科学的指导,因为在基础分之上每提高一分,考生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比之前成倍增加。
【关键词】政治;分析题;答题技巧
【正文】 

  很多学生认为,政治是死记硬背的科目。但是分析题却是紧密联系现实,不是单单记忆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即使你记住了所有的原理和定理,也不一定能够拿到高分,所以分析题往往成为部分同学的死穴。那么,政治分析题到底应该如何来复习和真正达到获取高分的目的呢?解答分析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要如何来进行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梳理,融会贯通
  高考政治考知识考课本。如果有人想脱离课本知识答好高考政治试题就会像一个人在脱离了空气后要保持呼吸的顺畅一样困难。课本知识多、杂、易混难记,梳理的第一要务是抓住核心。核心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核心必须是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的考点,并且在课本中具有“承前启后、左右逢源”的效果;二是核心必须是以往高考高频的考点;三是核心必须与当年高考的时势相符合。第二要务是在核心基础上的逻辑扩展。围绕核心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最后形成围绕核心的逻辑知识结构图。建立在核心知识结构图上的教学是清晰的、深入的;学习是清澈的、轻松的。
  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决定战争胜败的往往是开战之前帷幄之中的谋略规划,决定考试成败的往往也是解题之前的精准定位和布局。
  大题是高考政治的主要矛盾,而大题的得分率偏低又是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得分率低的原因是由于运筹帷幄的不到位和解题突破口定位的跑偏和布局的失策。比如2009年北京卷高考真题38(3)“你如何看待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11分)”。这样一个11分的题平均得分只有2.42分,得分低的原因并非学生没有认真作答,恰恰相反,学生在这个题中答了很多关于矛盾的知识,结果是答跑偏了。而这个题目只要求“对立统一”即矛盾的含义。再比如2009年全国卷I真题38(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6分)”。设问中明确要求运用的是“经济手段”,很多同学一上来就答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的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怎样怎样。这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答跑偏了。
  对高考政治解题的教学我主张定位教学法,根据我对高考政治命题特点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任何设问本身都透露着解题突破口;任何题目本身都隐藏着解题信息点。高考政治的解题应该是定位这样的突破口,寻找这样的信息点。比如上段提到的北京卷试题,首先应该精准的定位到“对立统一”这样的突破口,从对立、统一、方法论的角度结合试题的信息点作答;上段全国卷的题应该首先精准的定位在“经济手段”这样一个突破口,再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作答。高考政治一问大题的平均作答时间应该在6分钟左右,很多同学用三四十秒看题,剩下的时间边想边写,我建议大家要用2到3分钟时间剖析设问材料、运筹帷幄,这样方可决胜千里。
  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仔细审题并抓关键词
  大多数分析题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答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干、材料及问题,了解题目需要回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回答以及怎么回答,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这是做好分析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对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题目,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审题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逆向审题法: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做可以不必要地重复审题,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
  第二、寻找关键词: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努力回忆与此相关的课文理论,并注意筛选。
  第三、分析层次法:对一大段材料的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这种层次性既体现在题干的表述或材料中,也会明确出现在题后的设问中。通过分析,抓住试题的主旨,再按其要求分别回答,这样可以避免遗漏。
  (二)阅读材料并组织答案
  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或者材料。阅读时可边阅读边划出材料中带有结论性或倾向性的话语,或者在草稿纸上写下相关信息,同时搜索、提取大脑中平时储存的相关知识,然后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总的说来,分析题就是把试题所给定的命题、问题和材料等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要求考生对这一系统整体进行分离、分解,剖析出各个方面,对整体所蕴含的诸方面内容作出说明、解释和回答,揭示出诸方面内容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对诸方面内容进行系统综合,揭示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对问题作出全面的阐述和整体性的本质结论。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前提下来分析,这样才能完全掌握解答分析题的深层技巧,夺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