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严而有爱 健康成长——班主任工作体会
【作者】 慕永辉 姜 霞
【机构】 山东省龙口市七甲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时而产生疑惑: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我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和学生相处?多年的教师经历,我悟出了与学生相处的一些心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
一、与学生谈话要切中要害,不能漫无目的,要注重效果,不能流于形式
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和沟通是我们最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这种交流和沟通是否有效,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的效果和教师的水平。?有时出于好心,也是出于对工作的热情,学生无论犯错还是违纪,一律作为思想问题看待。在办公室里总要苦口婆心、长篇大论说个没完没了,内容重复颠倒,又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不要说学生,就是其他旁边者都听得不耐烦,我们动机无疑是好的,努力的精神也值得肯定的。问题是:我们没有认真分析教育对象,我们总是把学生当成无知的小学生。实际上,学生违纪多数不是认识问题,而是素质问题,懂道理而不去做,才是我们学生的真正问题所在。因此,教育的重点有时不是教会学生认识问题,而是督促学生改正问题。有时,我们常常缺乏耐心,学生犯错一进办公室,不问缘由、不听辩解,总是劈头盖脸一顿狠批,情绪激动、语言尖刻。时间一长,学生都能准确把握老师这个规律。从人的本性来说,对于表扬的话语,不管是否符合实际,都是先接受了再说;对于批评的话语,也不管其正确与否,都会不自觉地会生出抗拒之心。因此我们与学生交流沟通时,要时刻提醒自己采取正确的交流方式,把握好交流的对象,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二、说教与强制规范相结合
任何一种强加于学生身上的外在规范只有最后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习惯,才能持续有效。因此,强迫学生接受规范,就不如启发他们提高意识,加强修养,以利于其自觉接受外在规范。我尽可能抽出时间在班会课上给全班学生讲一些有益他们身心的知识。讲一些名人的人生,讲毛泽东诗词,还有台湾问题、农民问题等一系列时事、社会热点问题。在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要学会适当的“煽情”,真正触动学生内在的思想情感。当然这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并不是时时有效,过多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罗嗦,会招致学生厌烦,而且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个别不自觉的学生可能完全不会把这种教育放在心上。还有一些学生,他们虽然认识到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但由于一贯散漫,积习难改,仍然常常违规违纪。对于这样的学生,单纯说教是没有用处的,这时就需要加大外部强制。外部强制对某些缺乏自律精神的学生却是非常有效的。一旦外部强制化为一种习惯,学生也就自然而然接受了它。在管理实践过程中,无论是说教还是强制规范都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即当众表扬,私下批评。对我们老师来说,当众批评学生,有可能置自己于难堪的窘地。一旦被批评的学生恼羞成怒,与我们当面发生冲突,我们很可能骑虎难下,如果应付不当,冲突便可能升级。单纯强调说教或者单纯强调强制规范都是片面的,他们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只有二者灵活运用,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实现班级的良性运行。
三、宽严有度,刚柔相济,既是严父,又当慈母,做一个多种性格的班主任
兵法上讲“致人而不致于人”,强调的是在人际关系中始终居于主动权。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特别是无原则(无视班规)的放纵学生,做了就是失去了做老师的原则和立场,不但老师不赞同,学生也会打心底里小瞧你。我认为我们既要像慈母那样宽容学生,又要像严父那样严格要求学生。对于一些出了名的“问题学生”,要敢于下重手整治。学生一般不会很在意你说了什么,但当你尝试着去做的时候,他们就会目光炯炯地盯着你,不是怕你,是看你对那些出了名的问题学生是否动真格的。谁都知道,压力越大,学生反弹也会越大。严厉处治时要注意做事公正、对事不对人。你可以对一个学生进行无数次的批评,但要切记,每一次的批评都应该是新的。如果让学生感觉到你针对的不是具体的事,而是某个个人时,那可能招致更大的反感。对事不对人不容易做到,但只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教育学生是职业需要。
四、威信垂青于冷静而有准备的头脑
我有一个毛病就是太容易冲动,碰到学生不象话的时候尤其容易发火。无数实践证明,无论面对如何难缠的学生,我们都不能情绪失控。要学会控制情绪,为情绪所左右的教师,只会降低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甚至被学生看不起!当你挥洒自如时,学生才会佩服你。要想在学生中建立威信,不仅需要头脑冷静,而且需要处理问题时养成提前做准备的习惯。经常有这种情况,班级里出现问题,我们会马上找学生谈话。由于没做准备,谈话往往没有效果。你想,如果我们一张口,学生就知道你要说什么,教师说的内容还有什么意义?一次没有效果,两次没有效果,到最后,学生一到办公室就显得不耐烦,谈话还没有开始就注定无法进行下去。一般而言,学生犯了错,总是心中忐忑不安,他们等着接受批评,但是也想好了很多借口,教师如果知道学生的这些思想活动,不是一上来就批评学生,而是从其他角度入手,出乎学生所料,打他个措手不及,反而能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五、坚持以身作则,以情感生和以理晓生
作为班主任,要想自己的学生遵守纪律,自己应首先遵守教师应该遵守的纪律,如,按时上下班,认真上课和批改作业等,因为这些工作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只有做好了表率,学生才会服从你的教育。另外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要把感情融入道理中,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有关爱,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你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他们就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一、与学生谈话要切中要害,不能漫无目的,要注重效果,不能流于形式
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和沟通是我们最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这种交流和沟通是否有效,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的效果和教师的水平。?有时出于好心,也是出于对工作的热情,学生无论犯错还是违纪,一律作为思想问题看待。在办公室里总要苦口婆心、长篇大论说个没完没了,内容重复颠倒,又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不要说学生,就是其他旁边者都听得不耐烦,我们动机无疑是好的,努力的精神也值得肯定的。问题是:我们没有认真分析教育对象,我们总是把学生当成无知的小学生。实际上,学生违纪多数不是认识问题,而是素质问题,懂道理而不去做,才是我们学生的真正问题所在。因此,教育的重点有时不是教会学生认识问题,而是督促学生改正问题。有时,我们常常缺乏耐心,学生犯错一进办公室,不问缘由、不听辩解,总是劈头盖脸一顿狠批,情绪激动、语言尖刻。时间一长,学生都能准确把握老师这个规律。从人的本性来说,对于表扬的话语,不管是否符合实际,都是先接受了再说;对于批评的话语,也不管其正确与否,都会不自觉地会生出抗拒之心。因此我们与学生交流沟通时,要时刻提醒自己采取正确的交流方式,把握好交流的对象,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二、说教与强制规范相结合
任何一种强加于学生身上的外在规范只有最后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习惯,才能持续有效。因此,强迫学生接受规范,就不如启发他们提高意识,加强修养,以利于其自觉接受外在规范。我尽可能抽出时间在班会课上给全班学生讲一些有益他们身心的知识。讲一些名人的人生,讲毛泽东诗词,还有台湾问题、农民问题等一系列时事、社会热点问题。在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要学会适当的“煽情”,真正触动学生内在的思想情感。当然这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并不是时时有效,过多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罗嗦,会招致学生厌烦,而且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个别不自觉的学生可能完全不会把这种教育放在心上。还有一些学生,他们虽然认识到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但由于一贯散漫,积习难改,仍然常常违规违纪。对于这样的学生,单纯说教是没有用处的,这时就需要加大外部强制。外部强制对某些缺乏自律精神的学生却是非常有效的。一旦外部强制化为一种习惯,学生也就自然而然接受了它。在管理实践过程中,无论是说教还是强制规范都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即当众表扬,私下批评。对我们老师来说,当众批评学生,有可能置自己于难堪的窘地。一旦被批评的学生恼羞成怒,与我们当面发生冲突,我们很可能骑虎难下,如果应付不当,冲突便可能升级。单纯强调说教或者单纯强调强制规范都是片面的,他们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只有二者灵活运用,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实现班级的良性运行。
三、宽严有度,刚柔相济,既是严父,又当慈母,做一个多种性格的班主任
兵法上讲“致人而不致于人”,强调的是在人际关系中始终居于主动权。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特别是无原则(无视班规)的放纵学生,做了就是失去了做老师的原则和立场,不但老师不赞同,学生也会打心底里小瞧你。我认为我们既要像慈母那样宽容学生,又要像严父那样严格要求学生。对于一些出了名的“问题学生”,要敢于下重手整治。学生一般不会很在意你说了什么,但当你尝试着去做的时候,他们就会目光炯炯地盯着你,不是怕你,是看你对那些出了名的问题学生是否动真格的。谁都知道,压力越大,学生反弹也会越大。严厉处治时要注意做事公正、对事不对人。你可以对一个学生进行无数次的批评,但要切记,每一次的批评都应该是新的。如果让学生感觉到你针对的不是具体的事,而是某个个人时,那可能招致更大的反感。对事不对人不容易做到,但只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教育学生是职业需要。
四、威信垂青于冷静而有准备的头脑
我有一个毛病就是太容易冲动,碰到学生不象话的时候尤其容易发火。无数实践证明,无论面对如何难缠的学生,我们都不能情绪失控。要学会控制情绪,为情绪所左右的教师,只会降低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甚至被学生看不起!当你挥洒自如时,学生才会佩服你。要想在学生中建立威信,不仅需要头脑冷静,而且需要处理问题时养成提前做准备的习惯。经常有这种情况,班级里出现问题,我们会马上找学生谈话。由于没做准备,谈话往往没有效果。你想,如果我们一张口,学生就知道你要说什么,教师说的内容还有什么意义?一次没有效果,两次没有效果,到最后,学生一到办公室就显得不耐烦,谈话还没有开始就注定无法进行下去。一般而言,学生犯了错,总是心中忐忑不安,他们等着接受批评,但是也想好了很多借口,教师如果知道学生的这些思想活动,不是一上来就批评学生,而是从其他角度入手,出乎学生所料,打他个措手不及,反而能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五、坚持以身作则,以情感生和以理晓生
作为班主任,要想自己的学生遵守纪律,自己应首先遵守教师应该遵守的纪律,如,按时上下班,认真上课和批改作业等,因为这些工作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只有做好了表率,学生才会服从你的教育。另外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要把感情融入道理中,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有关爱,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你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他们就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