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适宜的语言,促成品德教学最优化

【作者】 曹英格

【机构】 山东省博兴县第一小学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与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与工具。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语言艺术在于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节及不同的教学对象而采取相宜的讲授方式及语言表达方法。只有这样,才算达到了课堂教学语言的最优化,实现课堂组织的最优化。
【关键词】教学语言;因生利导;恰到好处;相得益彰
【正文】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教学语言是艺术的外衣,孩子们往往能通过美的语言感受到知识的内在美。教学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架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它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无论是引导、启发、追问还是评价,不同的语言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课堂教学语言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品德教师的课堂语言组织的生动、风趣、直接,学生才能更好感知、体会、理解和领悟。教师的语言组织如何,有没有一种享受的美和一种贴切的情感,能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学生将直接反馈在课堂教学中。“你观察到了吗?”“你叙述的不错,还有新发现吗?”“别急,好好想想,你能回答的,老师相信你!"……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语言很多很多,但要注意说话语气。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我们更要遵循实效性、启发性、民主性的原则,创设良好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引导语言因生利导,评价语言恰到好处;体态语相得益彰。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形象的语言,能将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听了便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激发学生情感。

如教学《美丽的春天》时,用课件出示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百花盛开,我们走进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引入。吟诵起《村居》,唱起《春天在哪里》。有了这样的铺垫,再回到文本中学习的时候,小朋友很快就会进入到春天的情境中。

再如教学《好孩子守纪律》这个主题时,教学伊始,就对自己看到的值得表扬的现象进行了夸奖。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真棒!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进行了多次的随机表扬,如有的学生故事讲得并不好,于是随着一句你很努力,我发现学生学得更认真了。

教师的语言经过提炼、加工,提取精华,化难为易,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形象的语言,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使其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

2、把握课堂语言的发展性,注重引导语言因生利导

引导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导语言来把握课堂的发展方向,以到达我们预设的目的。引导语言关键是要能够把握恰当时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比如“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们的猜想对吗?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这些结论是否正确呢?”等。这些话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引导语言要因生利导,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需求,说出不同的话语,以切实贴近他的心窝,挖掘他的潜力,启迪他的思维。如教学《我为大家做什么》时,在人人为我服务的氛围中设疑你能为你周围的人们做些什么?有的同学说:“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我就抓住机会加以引导,“你有什么好方法,减轻农民的负担 ?” 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参与,有的说发明高科技的机器;有的说研发高产的粮种,提高产量;有的说提高土地利用率,一土多种等。  

3、学会发现课堂契机,评价语言恰到好处

评价语言应具有艺术性,使学生在充满真情的、富有诗意的评价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学生在学习时取得了一点成绩,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会给学生带来内心无比快乐和自豪,从而产生对学习的亲切感,坚持多表扬少批评。课堂上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有利时机,寓夸奖于评价中,如夸这个学生思考问题全面,善于发现问题等等,对学生课堂上给出的法应给出一定的合理的解释,点明要害之处,优在哪里或差在哪里,好的做法一定要当场肯定展示,构成真诚自由和谐的交流环境,让学生感到教师真挚的激励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培养兴趣。

4、提高自身素养,优雅体态语相得益彰

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在台上的活动。通过课堂观察可以看出,一堂优秀的课堂教学不仅得力于好的有声语言,也必然伴随着自然、得体的体态语。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是一种智力的投入,而且是教师整个人体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教师利用体态语与有声语言向学生作心理暗示,将学生的思路向预期的教学目标推进了一步。体态语言作为教师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辅助有声语言的传情达意,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而言之,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与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与工具。教学的语言艺术在于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节及不同的教学对象而采取相宜的讲授方式及语言表达方法。只有这样,才算达到了课堂教学语言的最优化,实现课堂组织的最优化。

新课改中要求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驱动下,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也使我们更愉快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教学语言运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