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幼儿教育中水族文化融入课堂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作者】 包东洁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第一幼儿园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各地的节日内容不断丰富起来,精彩的节日蕴含着无限的教育意义。在当今越来越重视幼儿多元发展的文化背景下,结合各个节日所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节日资源,挖掘节日中隐含的文化内涵,让孩子初步接触一些水族节日文化,汲取民族文化的新信息,把水族文化教育引入幼儿园,与原有的课程整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主题系列活动。以传承文明、体验快乐为核心,以游戏活动为载;遵循科学性、互动性的原则,优化水族文化内容;创设适宜的幼儿教育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节日文化氛围;大胆实践创新,不断深化水族文化内涵,挖掘水族文化资源,追求幼儿、教师、家长和幼儿园在节日的欢快气氛中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关键词】水族节日;幼儿课堂;文化内涵;教育环境
【正文】 

  水族幼儿园要以本土文化为出发点,关注幼儿喜闻乐见方式,积极开发利用适合、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征的游戏,要把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利用环境创设作为幼儿园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让节日的氛围烘托得更加热烈。几年来我们课题组幼儿园教师的调研中,对儿童水族游戏进课堂予以充分的肯定,儿童水族游戏运用到幼儿园课程中得到充分地发挥。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开发与利用,无论是对于优秀水族文化的传承,还是水族文化在幼儿教育的发展以及课程的改革与实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收集与选择民间游戏、水族节日方面,课程组织实施的手段以及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一、水族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堂
  几年来我们课题组对水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进行了探讨梳理的基础上,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对水族民间游戏应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就开展水族民间游戏的幼儿园课程目标确立、 课程资源搜集、选编、与原有课程的整合实施以及幼儿园利用水族民间游戏的开展等方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在实施的过程中蕴涵了一些快乐的元素,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愉快,游戏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开展活动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它渗透了社会文化,也体现了老师们对幼儿的了解和理解。例如,指导孩子做“打耗子”的游戏,我们把孩子们分成几组进行比赛,在注意安全的基础上,用石头或木头着支点,用一棵木棒放上,前头台起,再用另一木棒打下去,待木棒跳起后再第二棒打过去,看谁的最远。打后用尺子量,谁最遥远获胜。孩子兴趣可高。又如“检子”游戏,就是检石子,先把五颗子散放在地,一颗放在手中,然后抛起与地一颗一颗地检,到最后一把抓。用口诀谁先检完谁胜。游戏还有斗鸡、踢鸡毛毽子等都受到儿童的喜爱。要立足于幼儿艺术教育视角,通过水族文化于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研究,来提升儿童学习水族文化的关注度,探索水族文化在幼儿艺术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为幼儿成年后的民族认同打下基础等方面的教育价值。为水族文化和教育搭建桥梁。我们要针对水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资源的开发,探讨融入民间游戏资源的新课程设计、素材收集与内容编排等方面的特点及实施情况,以期促进水族文化传承、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幼儿全面发展。资源无疑是幼儿园艺术课程改革的新途径。帮助水族幼儿园教师提高课程资源意识,使他们在提升自己素质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利用满足本地区幼儿发展需要的本土艺术课程资源,为本地区的幼儿全面、健康、富有个性地发展服务。
  二、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热爱家乡的民族意识
  水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关系,水族节日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通过研究发现,水族节日教育有利于孩子认知、情感、行为的互为发展,有助于幼儿了解民俗习惯、民族礼仪萌发其积极健康的情感,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利用传统节日进行幼儿教育活动,既是对悠久水族文化理念的继承,同时传统的民族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家乡的情感。通过了解水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幼儿的热爱家乡民族意识。
  作为幼儿教师应深入水族村寨进行搜集,筛选、挖掘水族民俗节日中有教育价值的元素,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核心经验,建构各个年龄段幼儿节日教育的框架和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谈话调查的形式,了解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饮食、风俗习惯、历史典故等)的知晓程度。在筛选、搜集和整理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选择内容健康的题材作为教育内容。在开展活动时多途径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投放材料,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增进对节日文化内涵的了解。
  比如水家盛大节日“端节”为幼儿搭建感知的平台,在此期间可以布置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交谈,收集有关端节的时间、来历、传奇故事、习俗等,对水族节日有初步认识。幼儿通过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怎样过这些节日。,让幼儿尝一尝端节这些特定的民俗食品,了解习俗背后的故事。深刻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
  为了让儿童了解民族节日的内涵。可以进行家园互动,升华教育。采用班级家长座谈会的形式宣传家园合作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利用各种渠道如家长园地、等让家长了解本学期幼儿园、班级要开展的传统节日教育内容和一些家长需配合支持的事项。从而加深感受
  三、创设环境,营造水族节日氛围 扩大幼儿视野。
  利用环境创设开展是水族节日教育是幼儿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使节日的氛围烘托得更加热烈,使孩子们对节日逐渐了解的情况下,对节日的期待日渐深刻。把收集到的传说和故事等资料用图文的形式展现给幼儿,再挂上精美的节日物品作装饰。
  节日前幼儿的心理期待和对物质的准备往往是一种情感积累体验,同时也是幼儿丰富有关节日知识的良好时机。要精心排练,注重活动效果。使活动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节日到来之际,根据节日特点美化班级环境、丰富班级区域小环境等。例如“端节”,跟孩子们讲礼仪礼节,尊重先辈,在过节时都要在席间摆上12碗酒。祭先祖享用 意思是祖先历经暂住过12个地方。表示对远祖艰难困苦的怀念? 在三都端节分开过,是以血缘氏族划分,特色浓郁,是水族众多民间文化集中传承的节日。端节到,村寨处处洋溢喜庆气氛,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杀牛宰羊,开塘捉鱼 用红纸写春联,贴上寓意吉祥的年画,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
  让幼儿参与到节日的环境布置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孩子对这个节日有一个具体、深刻的认识,这比任何语言的解释都强。通过了解传统风俗,充分感受 家乡的美好。
  我园开展对水族文化的研究以来,不仅使孩子了解了我们水族的一些传统水族节日文化,而且我们的教师、家长对节日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深刻感受到节日之多,文化内涵之广博。通过挑选后将节日文化有效融合到幼儿园课程及一日生活等各个环节之中。让孩子们了解家乡水族的民族风情。幼儿园融入水族文化不仅仅局限于以上的途径,还可以有多种的形式进行并划分出更多的种类。在注重水族节日文化基础上,了解认识水族的文字。不断扩大幼儿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