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音乐的社会功能浅谈

【作者】 余文丹

【机构】 贵州省石阡县汤山镇初级中学

【摘要】音乐的社会功能笔者认为一般应有三种功能,即:音乐的认识功能;音乐的教育功能;音乐的审美功能,笔者在本文中针对这三种功能进行浅谈。
【关键词】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正文】 

  音乐反映生活,给予社会深刻的影响。“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途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诗(包括歌曲),可以讽刺政治。往近里说,可以用它来事奉父母,从远里说,可以用来服 务于国家,而且可学到许多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孔夫子用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艺术的三大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的社会功能是通过人的意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实现的,艺术影响人们的意识,而后影响社会生活,也就是说,艺术不能直接改社会现实,而是通过对人的意识教育和改造进而改造社会现实本身。我们不能对艺术的社会作用作出狭隘的理解,要求艺术的社会作用越直接越好,甚至用现实的态度对待艺术。对音乐来讲,更是如此。由于音乐艺术的特点,即音乐的物质材料的特殊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不确定性等等,使音乐不长于具体,呈现客体,因此音乐的认识作用比其它艺术门类要复杂一些。
  一、 音乐的认识功能
  音乐的认识功能,有别于其它艺术门类,如文学、美术等。在音乐中,不出现具体的“鸟兽草木”的名与实,不出现可视的现象,一般来说,音乐与不长于其体描绘某一事件,或一人或某一物。因此,音乐的“认识”功能,不在使听众“多识鱼鸟兽草木之名,”通过音乐认识事物的具体性状,而在于对社会,对人生,对大自然的一种宏观的整体的,超越了判断和逻辑的,直接感受于心的认识,用一句中国禅语来讲,这是一种“心心相印”的“默契”般的认识。
  音乐的“认识”,主要是帮助人们认识时代精神,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感情。所以,音乐能以不同角度反映社会生活,通过音乐能更深入地认识社会生活。音乐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内涵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有利于提高人的文件素养。在人们“认识”人的感情生活,时代精神方面,唯音乐是得天独厚的。
  二、 音乐的教育功能
  孔子说:“安上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荀子也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都强调音乐不但其有陶冶性格,淳化民风的作用,而且比空洞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可以深地对人的灵魂产生有益的作用,达到“化人也速”的效果,以改“移风易俗”产生对社会的教育作用,逐渐改变整个社会的旧风俗,旧习惯。古希腊的哲人们也有同样的看法,亚里士多德把教育与净化,精神享受列为音乐的“几个目的”之一,柏拉图也在他的《理想国》里,强调音乐必须“把人教育 成美和善的”。古罗马的贺拉期则把“寓教于乐”当作艺术的法则。他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谕劝读者,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音乐的教育功能,还体现着音乐是一种必要的修养。列宁曾表示:“真杨每天都听遍”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托尔斯泰曾被柴可夫斯基的《弘乐四奏·如歌的行板》感动得潜然泪下,叹谓:“我已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了。”孔夫子也认为音乐的修养,还是一个修养是最高深的和最终的修养,也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话,认为人的修养是开始于“诗”建立于“礼”而最后完成于“乐”的。
  三、 音乐的审美功能
  音乐的审美功能和其它门类的艺术一样,是区别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关键。人们把审美对象(比如音乐)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称之为“美感”。音乐的欣赏过程,便是音乐的审美过程,也就是音乐在人的头脑中引起审美感受的过程。
  音乐审美功能的产生,首先依赖于人的生理活动的基础。我们知道,音乐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便是建筑在人的生理节奏之上的。音乐美感的产生,首先是由于音乐内部的节奏与听者心理,生理的节奏产生了共鸣。艺术家们把他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在音乐旋律的节奏里,听众说就从这旋律节奏中体验或感受到那种思想和情趣,从而引起共鸣屯美感,同时,也在欣赏中得到愉快。
  音乐审美过程中,人们的观念联想被称为“移情作用”。所谓移情作用,指人在聚精会神地观照一个对象(大自然或一件艺术品)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比如听了勋伯格的《净化之夜》,弘乐队时而舒缓时而激烈的音响,会把我们引入一个画境——我们不但可以感觉到月夜花园的美,还能感觉到一对不幸的恋人那两颗激烈碰撞终于净化,外华的心。
  人的审美意识还是直接产生于社会实践的,它司时是人固有的一种精神需要。称赏美,创造美,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能动反映。所以,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
  随着历史潮流的发展变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深化变革,音乐便生另外一个最普遍的社会功能——娱乐功能。音乐的娱乐功能,讲的是音乐提供有教养的娱乐,有文化的休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们轻松的美的享受。
  因此,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应有音乐伴随,没有音乐,就没有欢娱,人就会精神不振;没有音乐,人的思想就会消极,低沉或空虚,人生就不会有美。难怪有人曾说,音乐是前进中的号角,音乐是战斗中的武器;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音乐能锻炼人的意志,音乐能给人的美感,音乐能净化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