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课堂小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张 丽 孔俊英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皂户李镇中心小学

【摘要】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小结,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检验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了“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小结;学习
【正文】 
  课堂小结虽然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环节,但其却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明代文学家谢榛曾经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巧妙的课堂小结为一堂课是否精彩留下悬念,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1.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梳理,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在课堂结尾时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这种小结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目的明确,且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但也不是依教学的时间顺序,简单地读一遍板书各纲目的标题就能完成的。它能准确地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实质和内在的完整性,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
  2.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总结规律
  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的简要归结,是对学习过程的归纳反思,是从总体上对知识的把握,不是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课堂小结最重要的任务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这节课最重要的东西加以回顾提升。这就要需要突出要点、重点、难点、易错点、技能、规律和方法。学生明晰了要点,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一节课;学生明晰了重点,也就强化了考查的内容;学生明晰了难点,就会掌握本课的主要学习方向;学生明晰了易错点,可以找到致错根源,避免再掉入同一个陷阱;学生明晰了技能,就能反思自己的做题水平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明晰了规律,就能在相近题型中主动应用;学生明晰了方法,就能做到知一解百以简驭繁。
  3、是学生对新知识一次很重要的回忆
  教师在课堂上复习提问、讲解新课、安排学生自行消化和练习,都是为了当堂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打好基础。课堂小结紧扣教学目标,突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去繁就简、语言要简明扼要,占用的时间少。它用最简单、最经济、概括性最强的术语对新知识加以组织,并使新知识融合于已有知识经验中从而使新知识更加巩固。这是效率高、功效强的一种很重要的记忆。通过小结,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教材知识,深化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握的作用,使得新知识具有更大的迁移价值,为后继学习和运用它们奠定基础。
  4、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架设桥梁,埋下伏笔
  教学既具阶段性,又不乏连续性。有时一课书或一个课题须连续几节课才能讲完,这样几节课之间必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在做小结时提出一个有启发性的思考题,造成悬念,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学生在好奇心的诱导下主动预习新课,悬念成为新旧知识的连结点和桥梁。这样不仅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导向,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索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我们的付出就会取得更大的教学效果。
  5、是学生复习的依据
  课堂小结是师生对一堂课总的概括,在小结时,知识、方法、技能,丁是丁,卯是卯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获得鲜明准确的知识,锤锤定音。在课后依据这个概括去复习知识,必然能做到“纲举目张”,一堂课的内容自然就尽收眼底了。无论在课时复习还是单元复习,借助课堂小结都可以清晰明确的回忆起所学内容及方法技巧,起到事半功倍时半效优的效果。
  完美的小结,可以是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和完美;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由于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及体现出的语文思想、教学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识结构。教师在小结时,或引导学生概括本堂课内容、重点、关键,或利用提纲、图表、图示等归纳本堂课知识体系都能较好地创设处思维情境。所以要十分重视课堂小结在创设思维情境中的作用。
  恰当地设计课堂小结,不仅可以达到纵览全课要领,完善知识体系,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还可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果不精心设计课堂小结,就等于只顾耕耘,不管收获,不仅反映了教师教学的虎头蛇尾,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教学效果,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对课堂小结环节要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
  引导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方法进行反思性小结。让学生自行编制知识网络,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而且对本课中隐含的思维特征予以反思,理清思路。反思自己对这堂课中知识的认识是否达到要求,自己对这些知识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原有的认识有什么欠缺之处,这种欠缺又是如何造成的,如果需要补救必须及时进行;通过反思沟通新旧知识,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在课堂小结中通过反例进行反思训练,诱导学生对自己获得的结论进行反思,“相关结论还有吗?”“这个结论正确吗?”“有无反例?”让学生在反思中将新知识“内化”、“顺应”,从而建构新的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反思性学生的习惯,小结中的激励性评价往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习动机,尤其是对学困生的意义更大,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对下堂课的渴望。
  充满情趣的课堂小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设计恰当的练习进行小结,既可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强化,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华任命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