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小组活动的几点方法浅论
【作者】 舒义炳
【机构】 贵州省玉屏县第二小学
【摘要】笔者在本文中从“同学互助分组活动”;“分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头脑风暴小组活动”三个方面对题目进行浅论。【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活动
【正文】
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会到:把小组活动引进课堂,意在创造一种数学教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材之间的多种方式的互动。
根据不同的认识风格和教材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是比较流行的,有以下几种形式匠小组活动。
一、“同学互动”分担活动
这种活动模式,目前已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活动之中,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让部分未能从教师的讲解中全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能够掌握。
例如:“10的认识”,可以通过学生摆学具推出10的组成。首先让学生在自己课桌上独立摆10根小棍,再让4人一组摆一摆,看一看,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学生可以摆出各种不同的摆法。教师此时可以看出规则摆法和不规则摆法。2根2根的摆,5根5根的摆两种摆法。教师此时可以看出规则摆法和不规则摆法。这两种摆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可提问学生:“哪种摆法好”,“为什么这样摆?”有可能学生会贴身讨论,这是学生的一种思维,说明学生已参与了教师的活动,那么教师就要及时肯定“哪种摆法好?”“为什么好”当然要注意既有表扬,又有肯定。要让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提出是“哪一种好。”然后教师才挖掘取于提问的学生的潜力。
又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当教师推导出三角形两种的计算式后,请各小组(4人为好)互相质疑问题(主要由小组长提出问题)(1)如何推导的?(2)为什么要除以2?……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质疑,有利于未能完全掌握知识的学生都能及时掌握知识。
二,“角色扮演”小组活动
这种小组活动意在让参与者在活动的过程中,从所扮演的角色和主场去学习,理解和表达。
例如:教师在黑板上写这样一道题,一种工作甲队独做需要 小时完成,乙队独做需要 小时完成,两队合做需多少时间做完帝种工作?写出错误解答结果。
1÷( + )=1÷ = (小时)
教师:今天让大家当一回医生,给这位病人看看病,然后学生分成4人一组进行“会诊”并清每组同学指出病因,开出“处方”。比一比看哪一组成员是“名医”,在这样一种角色的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医生们提出如下一些“病因”。
(1) 两队合做的时间应该比其中任何一队独做的时间要用得少一些,现在时间反而多了;(2)从道理上讲不通,上面算式的数量关系应该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之和=工作时间。
学生在扮演角色中,不仅能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不同侧面,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三、 “头脑风暴”小组活动
这种活动要求在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大脑就是某一主题进行紧密的想象和思考。能帮助学生将零散的,不成逻辑的思想火花汇集。
整理成完整的有价值的思想,方案,行动,计划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分数应用题:“一个村造林1260公倾,超过原计划的 ,原计划造林多少公倾?”
教师暂缓教学,请同学们分小组自己解答。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列出几种算式:
(1)1260÷(1+ ) (2)1260÷(1- )
(3)1260×(1- )
这几种算式只(1)式正确。学生列出不同解题方案,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
1、 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的关系。在小组成员进行活动之前,在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独立学习。
2、做好评价工作
对于小组活动,教师的评价很重要,要以下面评价为主,要能提示活动的深层意义。在对“角色扮演”小组活动评价时要区别“角色扮演”与演戏的关系。重点是对知识运用进行评价。
3、 编制好小组人数
每次活动小组人数以3-7人为好。人数过多,安排很难统一,不利于高效率完成任务。每组学生的性格。完成安排应大致相仿,即内异质,组间相质。
4、 选好小组长
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小组长很重要,小组长的成绩应相对好些,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评价能力。
“教无定法,赛在得法”,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选择最佳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增加了信息交流量而且培养了学生互动合作精神。所以我们要加强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沟通,主动完善的欲望。
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会到:把小组活动引进课堂,意在创造一种数学教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材之间的多种方式的互动。
根据不同的认识风格和教材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是比较流行的,有以下几种形式匠小组活动。
一、“同学互动”分担活动
这种活动模式,目前已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活动之中,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让部分未能从教师的讲解中全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能够掌握。
例如:“10的认识”,可以通过学生摆学具推出10的组成。首先让学生在自己课桌上独立摆10根小棍,再让4人一组摆一摆,看一看,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学生可以摆出各种不同的摆法。教师此时可以看出规则摆法和不规则摆法。2根2根的摆,5根5根的摆两种摆法。教师此时可以看出规则摆法和不规则摆法。这两种摆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可提问学生:“哪种摆法好”,“为什么这样摆?”有可能学生会贴身讨论,这是学生的一种思维,说明学生已参与了教师的活动,那么教师就要及时肯定“哪种摆法好?”“为什么好”当然要注意既有表扬,又有肯定。要让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提出是“哪一种好。”然后教师才挖掘取于提问的学生的潜力。
又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当教师推导出三角形两种的计算式后,请各小组(4人为好)互相质疑问题(主要由小组长提出问题)(1)如何推导的?(2)为什么要除以2?……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质疑,有利于未能完全掌握知识的学生都能及时掌握知识。
二,“角色扮演”小组活动
这种小组活动意在让参与者在活动的过程中,从所扮演的角色和主场去学习,理解和表达。
例如:教师在黑板上写这样一道题,一种工作甲队独做需要 小时完成,乙队独做需要 小时完成,两队合做需多少时间做完帝种工作?写出错误解答结果。
1÷( + )=1÷ = (小时)
教师:今天让大家当一回医生,给这位病人看看病,然后学生分成4人一组进行“会诊”并清每组同学指出病因,开出“处方”。比一比看哪一组成员是“名医”,在这样一种角色的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医生们提出如下一些“病因”。
(1) 两队合做的时间应该比其中任何一队独做的时间要用得少一些,现在时间反而多了;(2)从道理上讲不通,上面算式的数量关系应该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之和=工作时间。
学生在扮演角色中,不仅能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不同侧面,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三、 “头脑风暴”小组活动
这种活动要求在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大脑就是某一主题进行紧密的想象和思考。能帮助学生将零散的,不成逻辑的思想火花汇集。
整理成完整的有价值的思想,方案,行动,计划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分数应用题:“一个村造林1260公倾,超过原计划的 ,原计划造林多少公倾?”
教师暂缓教学,请同学们分小组自己解答。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列出几种算式:
(1)1260÷(1+ ) (2)1260÷(1- )
(3)1260×(1- )
这几种算式只(1)式正确。学生列出不同解题方案,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
1、 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的关系。在小组成员进行活动之前,在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独立学习。
2、做好评价工作
对于小组活动,教师的评价很重要,要以下面评价为主,要能提示活动的深层意义。在对“角色扮演”小组活动评价时要区别“角色扮演”与演戏的关系。重点是对知识运用进行评价。
3、 编制好小组人数
每次活动小组人数以3-7人为好。人数过多,安排很难统一,不利于高效率完成任务。每组学生的性格。完成安排应大致相仿,即内异质,组间相质。
4、 选好小组长
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小组长很重要,小组长的成绩应相对好些,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评价能力。
“教无定法,赛在得法”,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选择最佳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增加了信息交流量而且培养了学生互动合作精神。所以我们要加强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沟通,主动完善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