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作者】 朱翠萍

【机构】 广西桂林恭城县民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阅读与表达同属语言训练范畴,它们的最佳结合就是将两者统一,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表达训练,在表达的过程中促进阅读,两学习模块紧密结合,相互支撑,不断充实,形成教学合力。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而要提高表达能力就得先从阅读入手,可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和“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看出:阅读与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学生也阅读了不少文本。可每每起来答问时,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提笔写作时,更是江郎才尽——既无写作素材,又忘了写作技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缺乏将阅读与表达进行有效地整合,缺乏将阅读能力转化为表达能力。那么,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我们——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方式,立足课堂,引领学生进入广阔的语文视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与表达,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充分利用教材中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文章,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进行表达。如上《背影》一文,让学生说说自己感触最深的背影。上《石榴》一文,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当然,说的时候要求语言通畅,表达自然。 其次,培养兴趣,给学生展示他们才华的空间。如今大部分学生家中都有电脑,他们也喜欢电脑,我就让他们上网查阅资料,有作者的介绍,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等等。比如在《鲁迅自传》的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鲁迅的哪些经历和事件?一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二是让学生根据文本信息,提炼语言进行表达,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再如上《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一课时,我让他们从网上找来许多有关毛泽东的信息,在课前向同学展示,这样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表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学生对自己这门学科的兴趣,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取其所爱,发挥特长,张扬个性,让他们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式教学也正是课堂改革的精髓,使阅读教学与语言表达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复述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重要方法之一,在上小说,童话这一类长篇幅的课文时上,我让学生根据复述情节,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主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通顺和精炼。 
  在课文教学中我尽可能将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等训练要点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精心设计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借助课文特定情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语言体验,促进表达。教学中,“初读感受”,“精读感悟”,“熟读转化”等交融、积累、归纳,促使学生逐步地有所思、悟,有所感、发,在阅读和表达紧密联系的综合活动中得到能力训练。
  阅读是基础,表达是发展,训练表达也有利于增强阅读的兴趣。学生真的要达到文从字顺地进行表达,写出称心满意的习作来,必须要加强阅读——古今中外的作品,只要对表达有好处都可以去阅读,去猎取,从个性上培养自己的独特感受,从广度和灵活性上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强化课外阅读,优化表达训练,让学生多读生活,多谈生活,多写生活。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如要求学生上语文课时,一定要坚持一边阅读,一边作笔记, 一边抓每个课堂表达的机会来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报杂志,并作好摘录或谈体会、读后感;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并坚持写日记、周记。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
  阅读是表达能力提高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阅读真正有效发挥了情商的作用,引导敏锐观察、活化学生潜能、优化学生个性品质,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而表达能力的提高又反过来推动阅读能力的提高,两者呈互为因果、良性循环的关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以老师为主体,它不利于学生思想、表现等的开放。尤其是“表达”训练,学生“怕”的多,放不开就更无“创新”和“个性”,也就谈不上能力的提高。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以及学生学习的评价上等均从全体学生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有主动投入,才会去发现、吸纳优美的语言文字,才会有新思想、新见解的表露,才会有动听流畅的表达,知识、能力得到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