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 王礼春

【机构】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城关镇幼儿园

【摘要】不管是在公共场所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乱扔垃圾、说脏话、不会文明接打电话、公关接待中的失礼现象。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不仅老师要教,在家,家长也要时时抓住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给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和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百,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关键词】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
【正文】 
  在长期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幼儿聪明活泼、知识开阔等优势的同时,也有着独断、霸道、无礼、自私等缺点。幼儿时期可以说是一个人个性、是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习惯是非常牢固的,往往影响人的一生而成为个人行为准则的组成部分,正如歌德所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由此可见,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它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幼儿的礼仪是幼儿园园风和幼儿精神风貌的缩影,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并且,礼仪蕴藏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幼儿平凡又普通生活的每时每刻,而且具有具体明了、简明易懂、操之易行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礼仪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在学前儿童中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切实可行和极为重要的。
  一、创优教育琢境,营造文明礼貌的良好氛围。
  幼儿园的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在幼儿园里更充分利用环境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点,悄无声息地开展礼仪教育。比如可以在幼儿园大厅墙面上贴一些文明礼仪规范的的儿歌、标语,配以色彩鲜艳的图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礼仪教育的知识点粘贴在楼梯间和走道上;在幼儿园各个班级中.设置“每周礼仪小星星”、“每周礼仪小故事”等栏目,营造浓郁的班级日常礼仪小氛围;早晨幼儿一入园,校园广播就响起有关礼仪儿歌;门口设置礼仪小标兵,礼仪值日教师,每天幼儿来园、离园期间,整个幼儿园洋溢着温馨,问候声、道别声传播着礼仪的信息。利用环境创设,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营造文明礼貌的良好氛围,努力让校园的每一个点发挥作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静态地、无声地传达文明礼仪的精髓内涵。
  二、注重言传身教,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以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孩子。俗话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已的示范性影响。如,早上幼儿来园时,教师主动热情的先跟幼儿打招呼,请幼儿帮忙时要说请、谢澍等。
  三、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常规教育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对幼儿的礼仪教育。这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是德育工作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个人卫生教育以样成教育方法为主;集体生活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方法为主。
  (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己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寝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寝室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生活习惯教育一般以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人的行为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的标准要求。当然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
  (四)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礼貌不花钱,但却能换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我国在近几年的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五)规范的养成教育。
  幼儿是集体性教育组织幼儿在集体学习环境中能否自觉遵守集体规范,是能否养成组织性、纪律性的重要前提。所以应该对幼儿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这才能形成文明公民的基本品质。如我们在组织主题活动中能过组织幼儿上超市购物,为幼儿提供独立购物的机会,在购物中引导幼碰到困难有礼貌地询问,能与营业员交往,同时引导幼儿心中有他人,购得食物与成人一起分享。在组织亲子春游绿色世界活动中,活动前我们让幼儿一起讨论公共场合的礼仪行为要求,活动中引导幼儿争做文明的旅游参观者,文明对待公共场所的一切设施设备,文明对待小动物,会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花草树木,都不能随意破坏;不能在柱、墙、碑等建筑物上乱写、乱画、乱刻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要乱扔果皮纸屑、杂物。在活动中幼儿的行为督促影响着家长,如有一位小朋友的妈妈随手把擦汗的纸巾扔在地上,孩子见了就说:“妈妈,你这样是不讲卫生的,应该把纸巾掉到垃圾桶里。”这说明幼儿的礼仪行为能影响家长,辐射社会。
  总之,幼儿礼仪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就能使他们学会以礼待人,文明礼貌,使每个孩子都有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未来受欢迎的人,与社会融恰的人,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云晓、邹泓主编的《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北京出版社。(2006年)
  [2]孙云晓、张梅玲主编的《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北京出版社。
  [3]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
  [4]文君《让礼仪教育回归幼儿生活》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