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课课堂小结艺术初浅的认识

【作者】 石 萍 王 琳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皂户李镇中心小学

【摘要】只要教师重视课堂小结,精心地准备、精确地提炼课堂小结,教会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就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升华思维的能力,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题;学生;知识;小结
【正文】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但“课堂小结”却为不少人所忽视。其实“小结”与“导入”一样,对于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课堂小结总结得好坏,也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如果一堂课是一段优美而完整的旋律,那么小结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一、课堂小结能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可在讲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要讲授大量的与此相关的内容。一节课下来,学生头脑里涌进了大量的零碎信息,这些知识往往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特别是新旧知识之间容易混淆,产生理不顺的现象。课堂小结就是其中一种高效率的方法,通过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这有利于我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以后,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小结和帮助预习:
  (1)、什么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有几条边?有几个角?
  (3)、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呢?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样设计,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学重点,又巩固了新知识、强化了记忆。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进入到下一节课“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新课之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小结能力,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了过渡和铺垫。
  二、课堂小结可以提炼思想、承前启后,激发学生求知欲。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新知识又为以后学习作铺垫。每节课结束前用一点时间适当地进行小结,把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并通过归纳小结,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为新课作铺垫。
  例如教学乘加(减)应用题的一道例题:“商店运来苹果240千克,运来的橘子是苹果的3倍,两种水果一共运来多少千克?”例题的解法是:240+240×3=960(千克)。小结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线段图,提示学生把“苹果的重量看作1份,橘子的重量就是这样的3份”,学生便可得出简便解法:240×(3+1)=960(千克)。这样,学生通过此引申解法,思维便上升到了一种新的境界。
  利用课堂小结,既可以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教学环节更完整、学生思路更清晰,从而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课堂小结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升华学生思维。
  当教师讲授完新课后,随着下课时间的临近,学生的注意力由高度集中到逐渐分散,渐渐变得心不在焉,为此教师适时运用课堂小结组织好教学过程的第二次“飞跃”,通过巧设疑问、营造氛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正比例应用题”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小结正比例应用题解题步骤:①弄清题意,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②设未知数x;③根据判断列 比例式;④解比例;⑤验算。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 流、合作的过程,更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也逐步得以升华。
  数学课堂小结方法多样,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小结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分组小结法
  这种小结方法是先根据学生的程度分成几个小组,让几名学生共同小结,然后指定学生起立作答,要求说明本堂课学了什么,重点是什么,对自己来说难点是什么和旧知识的联系怎样等。教师更正,解 释,提出要求。这种小结建立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归纳概括的能力,它把教师单人做小结变成了课堂上人人参与小结,有助于学生概括能力、抽象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人人参与小结,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主动性加强,能够在讨论中查漏补缺.这比单纯听教师的小结印象更加深刻。
  2、分析比较式
  教学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深理解。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将本节课所授的内容和其类以的课进行比较小结,抓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其类以的内容得到了区分,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堂所学的内容的理解。
  例如,当教师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都已授完时,可把它们列在一起: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注意一些字眼,加以区分。让我们的学生不致于混淆它们,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3、竞赛活动小法
  比赛能够鼓励人争先创优,人人都有上进心,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小学生这种愿望就更加强烈,他们总是希望受到老师的夸奖,同学的赞赏,喜欢参加比赛,希望自己获胜,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我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课堂小结中为学生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活动。如:“爬山夺红旗”、 “争金牌”、“抢答”、“争当小小数学家”个人或小组竞赛活动,把学生学习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做到以赛代练,赛中有获。
  数学课堂是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小结更是生命成长的一个个重要支点,我们要善于把握规律、驾驭知识、尊重孩子、精心小结,让原本平凡、短暂的环节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 周玉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2] 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