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之浅见

【作者】 臧淑卿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二团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直接体现,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的习作水平的高低是检验语文教学成败的试金石。作文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活动,它是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只有把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到作文教学中来,发挥学生思维想像力,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中明确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的体现,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由此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的原则,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让学生由“让我写”转变到“我要写”的欲望,下面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下。
  一、 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成功之母,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就会喜好写作,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写作。学生的写作兴趣,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需要,二是满足,三是入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注意:
  1、 向学生进行写作目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写好作文的重要性。
  2、 经常给学生读报刊上的优秀作文和较好的学生写作,并结合班级实际表扬写作刻苦的学生。
  3、 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即兴作文,如学习《童年的发现》一课,叫学生想像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经历过哪些有趣的事,学生顿时热情高涨,纷纷叙说,借此让学生写一篇童年趣事,学生也有话可说了,作文写下来,不少同学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有情趣。
  二、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掌握丰富的素材
  观察是学生获得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观察对于作文来说十分重要,春天来了,我就让学生观察春天的变化,下雨了,我就让学生观察雨的样子,雨中的景色……当然,不同孩子的眼中景物是不一样的,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观察也不仅仅是看它,还包括听闻摸尝等等,要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在让学生写《秋天》时,我就让学生去观察秋天,秋天的田野、果园,有的写出了田野丰收景象,有的写出了果园硕果累累的,有的写菊花开了,菊花的许多花瓣,多像喷涌而出的泉水啊。还有的发出了“秋天真是美不胜收”的感叹。
  三、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训练,即对事物各个侧面、不同层次地具体阐述,它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敏锐地发现某一对象可有各种写法,尽兴而写。比如在一堂作文课,我拿着一只死麻雀让学生即兴作文,起初,全班同学一下子怔住了。“不就是一只小小的死麻雀吗?有什么可写的呢?”同学们私下里嘀咕着,正当学生为难之际,我拎着死麻雀分别走到每一桌同学面前,让他们仔细观察一下,嗅一嗅,并启发他们想像一下小麻雀的死因。这一下教室里如同开水沸腾起来了。大家争先恐后的描述起来,有的说:这小麻雀因馋嘴,偷吃了农民伯伯刚播下的而且拌有药物的种子而丧命的,有的说可怜的小麻雀昨天还在校园东角的那棵树上与伙伴欢快的唱歌,不知被哪个家伙用汽松击中而负了重伤,因没有及时抢救而死了,有的说:从它身上的羽毛看,才丰满,飞行速度不快,与它的父母落伍后,孤苦零仃活活饿死了……总之对小麻雀之死因判断种种,而且都讲得有道理,于是我就把握住这一契机,让大家自拟题目,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下来。这时同学们有了一种不写不快的激情,愉悦之感油然而生,作文很快写成。
  四、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
  辨证唯物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往往重视一面,而忽视其另一面。如果我们注意打破习惯思维,从另一角度,另一个方位,另一个侧面来考虑事物,往往能独辟蹊径,发现“新大陆”,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进行审题训练时,我指导学生从已知看到未知,从一般看到特殊,以《我的启蒙老师》为题写作,在未受到老师提示之前,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写作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当我在组织学生讨论“老师”这一概念的范围后,学生就明白了“老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这时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其思维通往一个广阔的天地。“启蒙老师”的范围不再局限在“一年级老师”上了,幼儿园老师不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吗?非人不可吗?一只蚂蚁、一只小鸟、一条小狗,一条蚯蚓……只要是给我第一次深刻启发的,难道就不能成为我的启蒙老师吗?凡是给了自己某种启示的教育者均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如此,学生的求异思维就被打开了。
  五、 以“会诊”的方式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每一次习作以后,我都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大家来品味谈体会,然后提出修改意见,如有一次“会诊”作文《记一次校运会》。同学们兴趣盎然,他们争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语言啰嗦。有的说:在第一段没有把记叙文的要素交代清楚,如原文第一段没有交代运动会的时间和地点。有的说:在总述句后面,列举了十种之多的运动项目,这不必要,只要写两三种,后面用省略号就可以了。有的指出“用词不当”,有的说“原文缺乏说服力,记流水帐似的,没有抓住一到两个项目作重点描写”。有的说“文章结构不完整,只写了一段话”。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批改,不但能得到有效的训练,还能达到作文的批改是为了以后不用批改的目的,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能自我发展、自我成文、自我创新,我认为学生能学会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让学生踊跃参与作文的“会诊”训练,由老师的批改变为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在教学民主的氛围中,师生共同剖析文章,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提高学生辨析、评价作文的能力,这样的民主“会诊”作文的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通过由低级到高级前后衔接,有机联系,逐层提高,形成系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兴趣,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六、 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文进行面批面改
  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习作适当进行面批中导改,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学生听起来“入耳”,看起来“入门”,自改起来容易“上路”,有利于克服教者代劳,教师无效劳动的弊端,为提高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1、 见缝插针,学生写草稿时,教师行间巡视,一是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点;二是抢时间面批,力求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雨后送伞。巡视时,应侧重于抓“大头”即学生的作文能否紧扣题目的重点词(题眼),选材是否有利于表达中心,这样为教师批改作文减少了一些麻烦。
  2、 要点拨引导,面批学生习作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要抓住主要问题,多启发、多点拨,多引导,对个别学生,必要时还可指导再观察,再认识再练笔,使学生在面批中知其所以然。
  3、 要讲究时效,对获得面批机会的学生既要给他们“自改”写作的时间,又要及时查看实际效果。
  随着语言教学的改革,学生作文能力愈显重要,它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总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并不是一日之功,除老师正确指导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看、多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