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学校团委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工作
【作者】 黄 芳 韦家盟
【机构】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南泗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厚德载物,立德树人。依法治教,教书育人。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书育人,德育先行,而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校方面由于对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认识不清,致使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工作走进了误区,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形势严峻,学校建立健全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制度刻不容缓。
一、农村留守中学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现状及分析。
本学期我校在校生共816人,农村留守中学生128人,占在校生的15.68%。现根据课题组的调查结果,对我校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现状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根据监护人的身份及监管方式不同,可以把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分为以下四种教育类型:第一种类型:单亲监管教育型。单亲监管教育是指父亲或母亲一方外出务工、经商或其他,由父亲或母亲滞留在家单独负责监管教育的农村留守中学生。第二种类型:隔代监管教育型。隔代监管教育是指父母都不在身边,农村留守中学生滞留在家跟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留守中学生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代为监管教育。第三种类型:寄养监管教育型。寄养监管教育是指父母都不在身边,农村留守中学生跟随亲戚或者父母的朋友家生活,由亲戚朋友负责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监管教育。第四种类型:遥控监管教育型。遥控监管教育是指父母均外出务工,让农村留守中学生单独或农村留守中学生和其未成年的兄弟姐妹独立生活。
这四种监管教育方式,无论哪种方式均因缺少完整的亲情关爱和及时的疏导和指正,而监护人的文化素质不高,难以正确、科学的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进行监管教育,加上学校与家庭之间缺少沟通与联系,致使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出现了空白,从而也导致农村留守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乃至人格思想发生了蜕变,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二)农村留守中学生家庭结构与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关系。
课题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农村留守中学生家庭结构类型主要有五类:(1)父亲单独监管教育型,所占比例为13%;(2)母亲单独监管教育型,所占比例为20%;(3)祖父母、外祖父母监管教育型,所占比例为58%;(4)其他监护人监管教育型,所占比例为6%;(5)寄养、托管教育型,所占比例为3%。其中,调查样本描述显示,没有时间进行家庭交流的占69%,加上监护人受本身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不会处理亲子关系,而学校本身没有搭建完善的亲子交流平台,导致农村留守中学生亲子之间,与监护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出现了障碍,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对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据课题组调查,目前我校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虽然导致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很多,但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应该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显示,留守中学生中,希望父母均在身边的占98%,如果父母只留一个在家,希望父亲滞留的占30%,希望母亲滞留的竟达100%。这表明,留守中学生普遍希望能和父母一起共同生活,渴望得家庭完整的关爱和悉心的教育。由于家庭关爱与教育的缺少,加上学校本身又没有健全的服务系统,导致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难以展开,致使农村留守中学生产生了心灵上的孤独,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四)农村留守中学生在假期期间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状况
课题组调查显示,节假日父母与子女的联系的方式都比较单一,基本上以电话联系为主。而电话联系属于遥控式关爱和引导,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监管教育。而学校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引导与指导机制,导致农村留守中学生节假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处于近乎真空状态。导致农村留守中学生节假日过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生活盲目,慵懒散漫,致使他们性格与思想发生曲变,有些甚至沉迷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五)农村留守中学生网瘾与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关系
课题组调查显示,我校留守女中学生人数为73人,有手机的留守女学生为46人,占留守女学生的63%,手机成瘾的人数不少。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留守中学生普遍懂得利用手机上网,加上农村网吧市场管理相对混乱,学校本身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留守中学生网瘾成蔓延趋势。这给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带来新的问题,同时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二、学校在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德育教育的分工和任务不明确,致使家庭教育大多“学校化”,而学校教育“家庭化”,从而导致了农村留守中学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走向了误区,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目前,我校在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宣传力度不强,加上监护人的文化等素质不高,对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理解不全面,导致家校结合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流于形式。由于留守中学生监护人的文化等素质普遍不高,导致他们对家庭教育立德树人认识不正确,理解片面,责任意识也不强,认为教育应该属于学校层面的事情,而忽略了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而学校方面对于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工作不够重视,没有针对性地对农村留守中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宣传指导,导致家庭与学校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家校联合的教育模式流于形式。
2、学校缺乏完善的监督教育与跟踪服务体系。由于学校本身缺乏完善的监督教育及跟踪服务体系,监护人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不重视,从而使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特别是节假日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近乎处于真空状态。
3、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相对滞后,忽视了网络信息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影响,从而导致部分农村留守中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留守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沉迷网络会严重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加上留守中学生好奇心强,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弱,法律意识淡薄,很容易受不良诱惑,导致思想道德水平滑坡,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4、学校对德育教育工作理解不全面,没有充分开发与利用心理教育教学资源来开展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工作。由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德育工作的重心大都放在对留守中学生的思想监督管理层面,忽视了心理健康的引导与教育对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影响与促进作用。
5、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单一,缺乏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致使学校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工作成效不佳。由于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内容比较单一,教育教学方式过于粗糙,大多靠教师课堂的简单灌输与班主任的简单说教,缺少丰富多彩的德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学活动,影响了留守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由此可见,建立健全学校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机制,势在必行,而作为负责学校德育具体工作的团委更是责无旁贷。
三、建立健全学校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的建议及对策。
1、校团委应该建立留守中学生的个人档案。农村留守中学生一人一卡,注明监护人电话、父母工作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学生本人的学习、品德、爱好等多方面情况,以便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中学生的成长情况。学校团委协同政府、社会协助家长提高自身的素养素质,广泛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他们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2、校团委要设置亲情热线服务电话。留守中学生在心理与行为上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与父母间缺少交流引起的,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得到亲情的补偿。电话联系也便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通信息。
3、校团委要组织农村留守中学生开展各种兴趣培训班等文体活动,鼓励留守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如学校开设网络课程,举行“远离网吧,文明上网”签名仪式活动,引导留守中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组织留守中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为老人做好事。举办“成长在南中,迈好青春第一步”为主题的十四岁集体生日仪式,让家长写信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在集体生日会上念父母写给自己的信,明白父母对自己的期盼。定期开展“防艾、禁毒”宣传活动,帮助留守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4、校团委要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设置心理咨询室,及时帮助留守中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5、校团委在留守中学生中开展评比“文明之星”、“学习之星”、“体育之星”“劳动之星”等活动,把这些“明星”事迹作为教育资源,引导留守中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成就自我。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作用直接影响孩子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辅助教育,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相信在父母、老师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所有的农村留守中学生都能做到心理健康,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乡村学校如何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第10期? 李云凤
[2]《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全国妇联 2013年5月10日
[3]《整个家庭乃至国家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甘肃省宕昌县官亭学校 张胜忠 黄改荷
[4] 王海花(2013).农村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来自互联网:http://www.cnki.net
[5] 《农村留守中学生抑郁症的干预策略研究》 何伟锋 邓梨莉 中小学德育2013年第6期
[6] 《农村留守青少年亲情缺失及对称》 伊秋红
[7] 《农村留守中学生孤独感现状的调查研究》(【作者】 谢华 杨东 冯 建 中国健康心理杂志 2009 年第17卷第一期)
[8]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作者 罗大兴
[9]《家庭教育环境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品德的影响》,作者:周扬,苏州大学,发表时间2013.04.01,中国知网
一、农村留守中学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现状及分析。
本学期我校在校生共816人,农村留守中学生128人,占在校生的15.68%。现根据课题组的调查结果,对我校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现状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根据监护人的身份及监管方式不同,可以把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分为以下四种教育类型:第一种类型:单亲监管教育型。单亲监管教育是指父亲或母亲一方外出务工、经商或其他,由父亲或母亲滞留在家单独负责监管教育的农村留守中学生。第二种类型:隔代监管教育型。隔代监管教育是指父母都不在身边,农村留守中学生滞留在家跟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留守中学生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代为监管教育。第三种类型:寄养监管教育型。寄养监管教育是指父母都不在身边,农村留守中学生跟随亲戚或者父母的朋友家生活,由亲戚朋友负责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监管教育。第四种类型:遥控监管教育型。遥控监管教育是指父母均外出务工,让农村留守中学生单独或农村留守中学生和其未成年的兄弟姐妹独立生活。
这四种监管教育方式,无论哪种方式均因缺少完整的亲情关爱和及时的疏导和指正,而监护人的文化素质不高,难以正确、科学的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进行监管教育,加上学校与家庭之间缺少沟通与联系,致使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出现了空白,从而也导致农村留守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乃至人格思想发生了蜕变,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二)农村留守中学生家庭结构与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关系。
课题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农村留守中学生家庭结构类型主要有五类:(1)父亲单独监管教育型,所占比例为13%;(2)母亲单独监管教育型,所占比例为20%;(3)祖父母、外祖父母监管教育型,所占比例为58%;(4)其他监护人监管教育型,所占比例为6%;(5)寄养、托管教育型,所占比例为3%。其中,调查样本描述显示,没有时间进行家庭交流的占69%,加上监护人受本身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不会处理亲子关系,而学校本身没有搭建完善的亲子交流平台,导致农村留守中学生亲子之间,与监护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出现了障碍,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对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据课题组调查,目前我校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虽然导致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很多,但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应该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显示,留守中学生中,希望父母均在身边的占98%,如果父母只留一个在家,希望父亲滞留的占30%,希望母亲滞留的竟达100%。这表明,留守中学生普遍希望能和父母一起共同生活,渴望得家庭完整的关爱和悉心的教育。由于家庭关爱与教育的缺少,加上学校本身又没有健全的服务系统,导致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难以展开,致使农村留守中学生产生了心灵上的孤独,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四)农村留守中学生在假期期间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状况
课题组调查显示,节假日父母与子女的联系的方式都比较单一,基本上以电话联系为主。而电话联系属于遥控式关爱和引导,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监管教育。而学校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引导与指导机制,导致农村留守中学生节假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处于近乎真空状态。导致农村留守中学生节假日过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生活盲目,慵懒散漫,致使他们性格与思想发生曲变,有些甚至沉迷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五)农村留守中学生网瘾与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关系
课题组调查显示,我校留守女中学生人数为73人,有手机的留守女学生为46人,占留守女学生的63%,手机成瘾的人数不少。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留守中学生普遍懂得利用手机上网,加上农村网吧市场管理相对混乱,学校本身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留守中学生网瘾成蔓延趋势。这给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带来新的问题,同时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二、学校在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德育教育的分工和任务不明确,致使家庭教育大多“学校化”,而学校教育“家庭化”,从而导致了农村留守中学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走向了误区,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目前,我校在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宣传力度不强,加上监护人的文化等素质不高,对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理解不全面,导致家校结合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流于形式。由于留守中学生监护人的文化等素质普遍不高,导致他们对家庭教育立德树人认识不正确,理解片面,责任意识也不强,认为教育应该属于学校层面的事情,而忽略了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而学校方面对于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工作不够重视,没有针对性地对农村留守中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宣传指导,导致家庭与学校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家校联合的教育模式流于形式。
2、学校缺乏完善的监督教育与跟踪服务体系。由于学校本身缺乏完善的监督教育及跟踪服务体系,监护人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不重视,从而使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特别是节假日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近乎处于真空状态。
3、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相对滞后,忽视了网络信息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影响,从而导致部分农村留守中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留守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沉迷网络会严重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加上留守中学生好奇心强,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弱,法律意识淡薄,很容易受不良诱惑,导致思想道德水平滑坡,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4、学校对德育教育工作理解不全面,没有充分开发与利用心理教育教学资源来开展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工作。由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德育工作的重心大都放在对留守中学生的思想监督管理层面,忽视了心理健康的引导与教育对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影响与促进作用。
5、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单一,缺乏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致使学校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工作成效不佳。由于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内容比较单一,教育教学方式过于粗糙,大多靠教师课堂的简单灌输与班主任的简单说教,缺少丰富多彩的德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学活动,影响了留守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由此可见,建立健全学校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机制,势在必行,而作为负责学校德育具体工作的团委更是责无旁贷。
三、建立健全学校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的建议及对策。
1、校团委应该建立留守中学生的个人档案。农村留守中学生一人一卡,注明监护人电话、父母工作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学生本人的学习、品德、爱好等多方面情况,以便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中学生的成长情况。学校团委协同政府、社会协助家长提高自身的素养素质,广泛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他们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2、校团委要设置亲情热线服务电话。留守中学生在心理与行为上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与父母间缺少交流引起的,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得到亲情的补偿。电话联系也便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通信息。
3、校团委要组织农村留守中学生开展各种兴趣培训班等文体活动,鼓励留守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如学校开设网络课程,举行“远离网吧,文明上网”签名仪式活动,引导留守中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组织留守中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为老人做好事。举办“成长在南中,迈好青春第一步”为主题的十四岁集体生日仪式,让家长写信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在集体生日会上念父母写给自己的信,明白父母对自己的期盼。定期开展“防艾、禁毒”宣传活动,帮助留守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4、校团委要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设置心理咨询室,及时帮助留守中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5、校团委在留守中学生中开展评比“文明之星”、“学习之星”、“体育之星”“劳动之星”等活动,把这些“明星”事迹作为教育资源,引导留守中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成就自我。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作用直接影响孩子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辅助教育,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相信在父母、老师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所有的农村留守中学生都能做到心理健康,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乡村学校如何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第10期? 李云凤
[2]《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全国妇联 2013年5月10日
[3]《整个家庭乃至国家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甘肃省宕昌县官亭学校 张胜忠 黄改荷
[4] 王海花(2013).农村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来自互联网:http://www.cnki.net
[5] 《农村留守中学生抑郁症的干预策略研究》 何伟锋 邓梨莉 中小学德育2013年第6期
[6] 《农村留守青少年亲情缺失及对称》 伊秋红
[7] 《农村留守中学生孤独感现状的调查研究》(【作者】 谢华 杨东 冯 建 中国健康心理杂志 2009 年第17卷第一期)
[8]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作者 罗大兴
[9]《家庭教育环境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品德的影响》,作者:周扬,苏州大学,发表时间2013.04.01,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