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中职数学课后作业的有效教学
【作者】 管毓红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在中职教学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又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等特点,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思考、深入理解。我们反观数学教学的现实状况,就会发现如果内容偏难,要求偏高,若再加上作业布置的不合理,自然会形成部分学生学习困难,他们即使付出努力也不见得能有很好成效的情况,因此学生普遍感到压力较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抄作业,甚至不交作业也成了常有的事,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对课后作业合理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反思教学;课后作业;习题配制
【正文】
实践表明,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如平时课堂教学或练习,有的题型教师讲过,甚至几乎一模一样,但是一到段考或正规考试,学生仍然是“看起来会,做起来难”。通过课后作业反思,我发现很多数学老师用传统的一个标准去布置作业,结果出现少部分 学习能力较强的上层学生吃不饱,重复性、机械模仿性习题影响他们学习的效益和 质量;对于中下层的学生来说,接受不了思维量较大的习题,无法品尝学习上的成 就感,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产生倦怠感,丧失兴趣。在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我也曾经做了几次试验,如果把学生按学习的能力分成不同的档次,然后把相应的 配套习题给相应的学生,结果大多同学在给定的时间内都做出了自己该做的习题。 而且积极性很高。记得还有部分学生积极要求老师今后这么做,这充分反映分层作业是学生的需要。
一、 分层作业
分层的需要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数学老师用传统的一个标准去布置作业,结果出现少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上层学生吃不饱,重复性、机械模仿性习题影响他们学习的效益和质量;对于中下层的学生来说,接受不了思维量较大的习题,无法品尝学习上的成 就感,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产生倦怠感,丧失兴趣。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教授提出“数学学习历来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 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
作业分层的原则及相应的措施。
学生分层: 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分成不同的层次, 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为防止学生们把“作业分层”简单理解为“基础好同学做难题、基础差同学做简单题” ,造成优秀生感到吃亏,心里不平衡;基础差的同学沾沾自喜,好像捡到便宜, 更不思进取。教师必须先把握好作业分层的意义:减少低层学生无效作业时间,有 更多时间来夯实基础,在低起点,快节奏中完成学习任务,让低层学生也品尝成功 的喜悦;让高层学生减少低效作业时间,让学习潜能有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获取更大的成就感。
作业内容分层: 可根据知识点的要求掌握程度及对后续学习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必 须、可选;对同一知识点的挖掘也可调控深浅:
二、反思型作业——数学日记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 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 它是数学活动的 核心和动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培养学 生的数学意识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学生写出学习数 学的感受, 记下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描述出学习数学的乐趣,总结出学习数学的方法。
数学日记的内容
1. 对课堂上讲授的数学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推理程序的理解和运用情况;2.对教学过程和方式的评价以及建议,即允许学生对课程内容、课堂讲授方式以及 课外活动、作业、考试等各类问题发表意见; 3.自由发表意见,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关心或渴望倾诉的问题,其中包括自己 的成就、失望以及生活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但在应用“数学日记”的实践中,往往也会有千篇一律,完成任务应付等现象,归 根究底,还是因为学生无话可说,不知写什么等,面对这种情况,加强指导显得十 分必要。对于数学日记,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来入手:
数学日记的意义
在作业中增加数学日记这样的形式,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因为它建立在 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探索和运用,不但让学生 学的价值,可以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并加深对数学的情感,增进学生对 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创造和自我评价的动机,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学习也就会更 学日记不仅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也能帮助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思维过程中的闪光 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热爱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形成动手实 探索的学习习惯,同时拓展了数学学习的时空,使数学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三、欣赏性作业——数学小报
创办数学小报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活动。首先学生要收集大量的材料,在挑选材 他必须查阅好多的书籍、上网搜索很多的资料。在查阅书籍时,学生就学到了好多课 知识。同时对所看材料进行重组、整理。其次,学生要做小报必须对版面进行设计, 排在哪个地方更合适,更美观。这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再次,在书写绘画小报的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四、实践型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 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作业形式还可以让多种形式并存,比如:探究性作业、实践性 网查资料等作为教师,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总之,反思本课教学,在习题的选择时,不可盲目照搬课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配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习题的难度要降低一些,使他们会用所学知识解决最基本的实际问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问题、拓展创新,去迎接挑战。按能力强、弱搭配。分层布置,分层练习,分层要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探究,使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启发诱导,设计必要的铺垫,适时地点拨,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探究成功的愉悦。应鼓励探究多种不同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得到更大收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盲目地扩大习题量,而是要充分发挥挖掘习题的功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空,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数学活动和相互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实践表明,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如平时课堂教学或练习,有的题型教师讲过,甚至几乎一模一样,但是一到段考或正规考试,学生仍然是“看起来会,做起来难”。通过课后作业反思,我发现很多数学老师用传统的一个标准去布置作业,结果出现少部分 学习能力较强的上层学生吃不饱,重复性、机械模仿性习题影响他们学习的效益和 质量;对于中下层的学生来说,接受不了思维量较大的习题,无法品尝学习上的成 就感,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产生倦怠感,丧失兴趣。在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我也曾经做了几次试验,如果把学生按学习的能力分成不同的档次,然后把相应的 配套习题给相应的学生,结果大多同学在给定的时间内都做出了自己该做的习题。 而且积极性很高。记得还有部分学生积极要求老师今后这么做,这充分反映分层作业是学生的需要。
一、 分层作业
分层的需要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数学老师用传统的一个标准去布置作业,结果出现少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上层学生吃不饱,重复性、机械模仿性习题影响他们学习的效益和质量;对于中下层的学生来说,接受不了思维量较大的习题,无法品尝学习上的成 就感,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产生倦怠感,丧失兴趣。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教授提出“数学学习历来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 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
作业分层的原则及相应的措施。
学生分层: 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分成不同的层次, 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为防止学生们把“作业分层”简单理解为“基础好同学做难题、基础差同学做简单题” ,造成优秀生感到吃亏,心里不平衡;基础差的同学沾沾自喜,好像捡到便宜, 更不思进取。教师必须先把握好作业分层的意义:减少低层学生无效作业时间,有 更多时间来夯实基础,在低起点,快节奏中完成学习任务,让低层学生也品尝成功 的喜悦;让高层学生减少低效作业时间,让学习潜能有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获取更大的成就感。
作业内容分层: 可根据知识点的要求掌握程度及对后续学习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必 须、可选;对同一知识点的挖掘也可调控深浅:
二、反思型作业——数学日记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 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 它是数学活动的 核心和动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培养学 生的数学意识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学生写出学习数 学的感受, 记下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描述出学习数学的乐趣,总结出学习数学的方法。
数学日记的内容
1. 对课堂上讲授的数学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推理程序的理解和运用情况;2.对教学过程和方式的评价以及建议,即允许学生对课程内容、课堂讲授方式以及 课外活动、作业、考试等各类问题发表意见; 3.自由发表意见,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关心或渴望倾诉的问题,其中包括自己 的成就、失望以及生活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但在应用“数学日记”的实践中,往往也会有千篇一律,完成任务应付等现象,归 根究底,还是因为学生无话可说,不知写什么等,面对这种情况,加强指导显得十 分必要。对于数学日记,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来入手:
数学日记的意义
在作业中增加数学日记这样的形式,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因为它建立在 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探索和运用,不但让学生 学的价值,可以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并加深对数学的情感,增进学生对 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创造和自我评价的动机,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学习也就会更 学日记不仅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也能帮助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思维过程中的闪光 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热爱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形成动手实 探索的学习习惯,同时拓展了数学学习的时空,使数学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三、欣赏性作业——数学小报
创办数学小报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活动。首先学生要收集大量的材料,在挑选材 他必须查阅好多的书籍、上网搜索很多的资料。在查阅书籍时,学生就学到了好多课 知识。同时对所看材料进行重组、整理。其次,学生要做小报必须对版面进行设计, 排在哪个地方更合适,更美观。这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再次,在书写绘画小报的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四、实践型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 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作业形式还可以让多种形式并存,比如:探究性作业、实践性 网查资料等作为教师,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总之,反思本课教学,在习题的选择时,不可盲目照搬课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配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习题的难度要降低一些,使他们会用所学知识解决最基本的实际问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问题、拓展创新,去迎接挑战。按能力强、弱搭配。分层布置,分层练习,分层要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探究,使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启发诱导,设计必要的铺垫,适时地点拨,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探究成功的愉悦。应鼓励探究多种不同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得到更大收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盲目地扩大习题量,而是要充分发挥挖掘习题的功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空,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数学活动和相互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