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古诗文是学生展开想像力的翅膀
【作者】 梁雯思
【机构】 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沙田镇苏立小学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进行古诗文的教学中,在品读古诗中,在空白处,在画笔中,在感悟中,在仿写古诗中充分发挥想象,从而让学生的想象得以真实的再现,让他们的创造能力得以最大的发挥,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最具有潜力和创造力的一代。【关键词】品读;利用空白;画笔;感悟;仿写
【正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学生创造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大多是历经千年的不朽名篇,优美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对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外教育专家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都将想象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创造性人格中,其中第六条就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能力犹如给学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要想学生飞得更高更远,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如今,学校多年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更让我深深体会到如果把古诗文作为支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将是我们对民族文化经典和民族精神的传播和发展。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在教学中让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进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那些美文的意境中让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让他们的思维得到驰骋,让他们的想象得到飞扬。几年来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在品读中发挥想象。
古诗文笔精湛,浓缩着我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时看起来短短的几句话却包含着深刻的意境和感情,那么读好古文在意境中去体会然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读好古文我认为要读出韵味,读出情味,读出意味,读出品位。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词义,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意蕴。读要采用不同手段调动朗读兴趣。听录音、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男女生赛读等均是激发学生朗读欲望的好形式。如上《春雨》一课,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然后学生找出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要读出对春雨的喜爱、赞美的语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读出春雨随着春风轻轻洒落的特点等。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一个个读得摇头晃脑起来,一副有滋有味的样子。当然,这只是初步感受古诗文韵味的魅力,是读的最低层次。在课堂上同学和老师一起交流学习诗文,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说说在你面前呈现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春天美景呢?学生把自己想象到的花草,春风,春雨……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我欣喜地感到在读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打开了他们想象的闸门,然后让他们也感受到了学习古诗的乐趣。
二、利用古诗空白发挥学生想象。
《游园不值》是叶绍翁写的一首诗,写的是去拜访自己的友人没有遇到,却见到朋友的园子里却有一支正在盛开的红杏伸出墙外来了,作者就联想到了朋友的园子里一定是生机盎然。文章中没有直接花费笔墨去描写园子里的春景,我在教学时,抛砖引玉,问学生,你们想想朋友的园子里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还有哪些美丽的花草树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有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青青的小草,还有成群的蜜蜂在翩翩起舞……..我觉得同学们想象得太好了,在这一空白处,我运用“红杏”这一纽带让学生想象的翅膀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里自由的飞翔,学生们兴趣浓厚,为今后的写景色的文章也积累了很好的素材。
三、通过画笔培养想象。
古诗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一首诗歌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就是一幅恬淡的山水风光图。而学生在学文中体会到文之美,如果在学文的过程中,让他们用自己幼稚的画笔再现诗中的意境,既增强了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同时在涂抹上色的他们喜欢的过程中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因为诗句给他们的素材是有限的,大部分内容是他们想象思维的火花。例如我在教学《春雨》《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望庐山瀑布》《春日偶成》《望洞庭》我都会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画画,画得好的还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张贴出来,让他们有着想象之后的愉悦和成功感,何乐而不为!又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两句诗时,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无处寻”的蝴蝶呢?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结果,有的学生画面上的蝴蝶隐约于金黄的菜花之中,有的干脆不画。问其理由,各有不同:有的说把蝴蝶画成淡黄色,和菜花就分辨不出来了;有的说画上儿童正拍着脑袋思考,“蝴蝶飞哪儿去了,怎么找到它呢?”……表面看来,这些争议对诗句的理解似无关联,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四、在感悟中发挥想象。
古诗词语言精炼,寥寥数语便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画面,甚至包含着无限深情,让学生进入文中意境,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相象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诗时,我紧紧扣住“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让学生进行换词训练,仔细推敲体会诗歌的意境,抓住了这一点睛之笔,学生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美丽的江南春景画卷。学生也会融入这美丽的意境之中。
五、仿写古诗发挥想象。
学生在学完古诗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后,在教师进一步的点拨和提醒下,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古人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这是很好的发挥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方法。例如我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后,我引导学生回忆平时你送别亲人,同学,朋友的画面,相象你当时的心情,你能把你和朋友分别的情景写成一首诗吗?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完成自己的诗作。我们不要求学生的诗歌对仗是否工整,辞藻是否优美。但是任何一篇作品都是他们想象思维的火花,都是他们成功的杰作。他们的学习古文的热情会进一步的激发,想象能力凭借古文让他们在自由的天空里飞翔。
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未挖掘的潜能,而小学生的想象更是一片青青的草地,期待我们老师去开垦和栽培。在进行古诗的教学中,进行语文学科的创新教学,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有潜力的具有想象力的一代。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学生创造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大多是历经千年的不朽名篇,优美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对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外教育专家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都将想象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创造性人格中,其中第六条就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能力犹如给学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要想学生飞得更高更远,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如今,学校多年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更让我深深体会到如果把古诗文作为支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将是我们对民族文化经典和民族精神的传播和发展。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在教学中让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进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那些美文的意境中让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让他们的思维得到驰骋,让他们的想象得到飞扬。几年来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在品读中发挥想象。
古诗文笔精湛,浓缩着我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时看起来短短的几句话却包含着深刻的意境和感情,那么读好古文在意境中去体会然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读好古文我认为要读出韵味,读出情味,读出意味,读出品位。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词义,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意蕴。读要采用不同手段调动朗读兴趣。听录音、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男女生赛读等均是激发学生朗读欲望的好形式。如上《春雨》一课,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然后学生找出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要读出对春雨的喜爱、赞美的语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读出春雨随着春风轻轻洒落的特点等。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一个个读得摇头晃脑起来,一副有滋有味的样子。当然,这只是初步感受古诗文韵味的魅力,是读的最低层次。在课堂上同学和老师一起交流学习诗文,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说说在你面前呈现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春天美景呢?学生把自己想象到的花草,春风,春雨……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我欣喜地感到在读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打开了他们想象的闸门,然后让他们也感受到了学习古诗的乐趣。
二、利用古诗空白发挥学生想象。
《游园不值》是叶绍翁写的一首诗,写的是去拜访自己的友人没有遇到,却见到朋友的园子里却有一支正在盛开的红杏伸出墙外来了,作者就联想到了朋友的园子里一定是生机盎然。文章中没有直接花费笔墨去描写园子里的春景,我在教学时,抛砖引玉,问学生,你们想想朋友的园子里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还有哪些美丽的花草树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有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青青的小草,还有成群的蜜蜂在翩翩起舞……..我觉得同学们想象得太好了,在这一空白处,我运用“红杏”这一纽带让学生想象的翅膀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里自由的飞翔,学生们兴趣浓厚,为今后的写景色的文章也积累了很好的素材。
三、通过画笔培养想象。
古诗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一首诗歌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就是一幅恬淡的山水风光图。而学生在学文中体会到文之美,如果在学文的过程中,让他们用自己幼稚的画笔再现诗中的意境,既增强了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同时在涂抹上色的他们喜欢的过程中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因为诗句给他们的素材是有限的,大部分内容是他们想象思维的火花。例如我在教学《春雨》《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望庐山瀑布》《春日偶成》《望洞庭》我都会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画画,画得好的还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张贴出来,让他们有着想象之后的愉悦和成功感,何乐而不为!又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两句诗时,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无处寻”的蝴蝶呢?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结果,有的学生画面上的蝴蝶隐约于金黄的菜花之中,有的干脆不画。问其理由,各有不同:有的说把蝴蝶画成淡黄色,和菜花就分辨不出来了;有的说画上儿童正拍着脑袋思考,“蝴蝶飞哪儿去了,怎么找到它呢?”……表面看来,这些争议对诗句的理解似无关联,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四、在感悟中发挥想象。
古诗词语言精炼,寥寥数语便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画面,甚至包含着无限深情,让学生进入文中意境,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相象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诗时,我紧紧扣住“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让学生进行换词训练,仔细推敲体会诗歌的意境,抓住了这一点睛之笔,学生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美丽的江南春景画卷。学生也会融入这美丽的意境之中。
五、仿写古诗发挥想象。
学生在学完古诗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后,在教师进一步的点拨和提醒下,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古人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这是很好的发挥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方法。例如我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后,我引导学生回忆平时你送别亲人,同学,朋友的画面,相象你当时的心情,你能把你和朋友分别的情景写成一首诗吗?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完成自己的诗作。我们不要求学生的诗歌对仗是否工整,辞藻是否优美。但是任何一篇作品都是他们想象思维的火花,都是他们成功的杰作。他们的学习古文的热情会进一步的激发,想象能力凭借古文让他们在自由的天空里飞翔。
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未挖掘的潜能,而小学生的想象更是一片青青的草地,期待我们老师去开垦和栽培。在进行古诗的教学中,进行语文学科的创新教学,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有潜力的具有想象力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