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班主任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者】 黄小段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芳林学校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班主任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本文将从尊重学生的人格、热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知心朋友、搭建沟通桥梁五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正文】
师生关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因此,作为班主任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以下是笔者在工作中总结的点滴看法。
一、 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只有互相尊重人格,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具备合格的心理素质,标准的言行举止,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朝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说侮辱学生人格的话,不能当众体罚学生。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一定要以沉着冷静、言语文明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即使学生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发现学生有什么错误时尽量的把学生叫到外面去说,而且谈话的声音应温和,给学生解释的机会。记得曾有一位学生,因为干了偷盗之事,班里学生都很排挤他,他因此破罐破摔,一蹶不振,原本对语文感兴趣的他在语文课上也呼呼大睡或者自娱自乐。我看在眼里,于是便利用课间邀请他和我一起到校园散步,以朋友的身份与他对话交流,他很感动,也为做了这偷盗之事感到很后悔,最后表明一定好好努力。通过那次谈话,他确实改变得很快,学习成绩也提高得很快,对我更是像亲知心朋友般,有什么喜怒哀乐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我。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别放弃任何一个犯过错误的学生,“人无完人,孰能无过”。端正自己的态度,注意自己的言行,便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再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情感。现在的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们很重视师生、同学、朋友、亲人之间的情感,特别是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作为老师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学生的情感问题。而应当积极的引导学生对待情感问题,让学生保持清醒头脑,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这种珍贵、纯洁的情感向着有利与生活、学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热心帮助学生
作为老师,如果我们能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诚地帮助每一个遇到困难的学生,就会如“春风化雨”,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自然地接近与学生的距离,达到心与心的融通。要达到心与心的融通,我们首先不能摆架子,应主动与学生交朋友;亲近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心理医生,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让每个学生健康地成长。其次,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偏爱学生。不论成绩优劣、家庭贫富,都要给他们平等的发展机会。再次,老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给他们以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感到在校如在家。
如班里曾有一名学生,父母离异,只能跟随年老体弱的奶奶生活。再加上家中因电线漏电造成火灾,除了没有人员伤亡外,其余的一切都化成了灰烬。这些都给孩子心理造成极大的打击,他开始一天天消沉,不喜欢与人交往,体育课也不参与打球之类的运动。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找他谈话,他什么话也不说;让同学和他交流,他仍是什么不说。于是我利用课间,到教室发现他伏在台面。问他干什么?他仍然什么也不说,只是眼泪‘哗哗’地流。一摸他额头很烫。我立刻打电话告诉他爸爸。他爸却说:“没空!。”然后挂机。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赶紧把他送到村卫生所打点滴。当晚把他带回自己家中,经过两天的精心照顾,他感冒发烧终于好了。之后,凡是卫生院到学校打预防针,我都为他出钱,让他接种疫苗;每个学期开学都为他垫教辅资料费;平时,我还买些日用品送给他,发动班上的同学给他捐学习用品,让他能排除后顾之忧,走出阴影。真情打动了人心,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开始与同学交谈;有什么事都与我交流;性格也慢慢变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在去期末考试中,他的语文、数学都在80分,他激动得跑到我跟前大声说:谢谢老师。从此,他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三、做学生知心朋友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亲密、友好、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就不能只是“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平时,我们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多参与学生活动,和学生一起乐、一起做游戏,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如,课间时,我常常主动去参加学生的活动,从来都没有把学生的活动当成“小孩子的把戏”。在这过程中,我能够与他们多交谈、多接触,进而拉近师生的距离。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着想。就在这样的娱乐中,学生都把我当作他们的知心朋友。当他们有高兴的事愿意和我分享;遇到伤心的事(下转第82页)(上接第83页)向我倾诉;受到别人的欺负会找我诉委屈。他们愿意和我一起共同学习、玩耍。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的好朋友。就这样,消除了学生对我的畏惧、隔阂。我与学生的理解加深了,情感上也取得了共鸣,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搭建沟通桥梁
作为老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两种。其中,语言交流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要使语言交流有效,必须注意几个问题:①自己想与哪位学生交谈,在谈话前要有目的、有方法。②谈话时语气要平和,态度要真诚,让学生感到自己有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这样学生才愿意与自己说心里话。③谈话时,要注意场合,不能让学生在众人面前“出丑”。④谈话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随时调节谈话的内容,把握自己的主动权。其次,要善于利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指老师要用一些肢体动作,如手势、眼神、微笑等与学生进行交流。
微笑能给人带来美好的视觉,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它可以使两个陌生人变成朋友;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胜过一切语言;它比语言更有感染力。所以,上课时我面带微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他们就敢大胆向我提问;师生互动性也比较好;课堂气氛也会比较活跃;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学生学起来就感觉比较轻松;自然学生就喜欢我以及我所教的科目。因此,课堂上我们要多一些微笑,让微笑成为师生情感沟通的催化剂。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对方的眼神可以看到喜怒哀乐。所以,我们作为老师要会利用批评的眼神,让学生心领神会,懂得自己已经犯错了或违纪了。尤其是在课堂上,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搞小动作。自己如果能用批评的眼神看他几秒、十几秒,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剑刺中违纪学生的要害,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达到比直接点名更佳的效果,这样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想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尊重学生、热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交谈也要注意讲究语言的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亲密友好、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因此,作为班主任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以下是笔者在工作中总结的点滴看法。
一、 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只有互相尊重人格,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具备合格的心理素质,标准的言行举止,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朝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说侮辱学生人格的话,不能当众体罚学生。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一定要以沉着冷静、言语文明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即使学生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发现学生有什么错误时尽量的把学生叫到外面去说,而且谈话的声音应温和,给学生解释的机会。记得曾有一位学生,因为干了偷盗之事,班里学生都很排挤他,他因此破罐破摔,一蹶不振,原本对语文感兴趣的他在语文课上也呼呼大睡或者自娱自乐。我看在眼里,于是便利用课间邀请他和我一起到校园散步,以朋友的身份与他对话交流,他很感动,也为做了这偷盗之事感到很后悔,最后表明一定好好努力。通过那次谈话,他确实改变得很快,学习成绩也提高得很快,对我更是像亲知心朋友般,有什么喜怒哀乐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我。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别放弃任何一个犯过错误的学生,“人无完人,孰能无过”。端正自己的态度,注意自己的言行,便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再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情感。现在的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们很重视师生、同学、朋友、亲人之间的情感,特别是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作为老师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学生的情感问题。而应当积极的引导学生对待情感问题,让学生保持清醒头脑,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这种珍贵、纯洁的情感向着有利与生活、学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热心帮助学生
作为老师,如果我们能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诚地帮助每一个遇到困难的学生,就会如“春风化雨”,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自然地接近与学生的距离,达到心与心的融通。要达到心与心的融通,我们首先不能摆架子,应主动与学生交朋友;亲近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心理医生,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让每个学生健康地成长。其次,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偏爱学生。不论成绩优劣、家庭贫富,都要给他们平等的发展机会。再次,老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给他们以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感到在校如在家。
如班里曾有一名学生,父母离异,只能跟随年老体弱的奶奶生活。再加上家中因电线漏电造成火灾,除了没有人员伤亡外,其余的一切都化成了灰烬。这些都给孩子心理造成极大的打击,他开始一天天消沉,不喜欢与人交往,体育课也不参与打球之类的运动。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找他谈话,他什么话也不说;让同学和他交流,他仍是什么不说。于是我利用课间,到教室发现他伏在台面。问他干什么?他仍然什么也不说,只是眼泪‘哗哗’地流。一摸他额头很烫。我立刻打电话告诉他爸爸。他爸却说:“没空!。”然后挂机。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赶紧把他送到村卫生所打点滴。当晚把他带回自己家中,经过两天的精心照顾,他感冒发烧终于好了。之后,凡是卫生院到学校打预防针,我都为他出钱,让他接种疫苗;每个学期开学都为他垫教辅资料费;平时,我还买些日用品送给他,发动班上的同学给他捐学习用品,让他能排除后顾之忧,走出阴影。真情打动了人心,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开始与同学交谈;有什么事都与我交流;性格也慢慢变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在去期末考试中,他的语文、数学都在80分,他激动得跑到我跟前大声说:谢谢老师。从此,他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三、做学生知心朋友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亲密、友好、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就不能只是“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平时,我们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多参与学生活动,和学生一起乐、一起做游戏,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如,课间时,我常常主动去参加学生的活动,从来都没有把学生的活动当成“小孩子的把戏”。在这过程中,我能够与他们多交谈、多接触,进而拉近师生的距离。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着想。就在这样的娱乐中,学生都把我当作他们的知心朋友。当他们有高兴的事愿意和我分享;遇到伤心的事(下转第82页)(上接第83页)向我倾诉;受到别人的欺负会找我诉委屈。他们愿意和我一起共同学习、玩耍。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的好朋友。就这样,消除了学生对我的畏惧、隔阂。我与学生的理解加深了,情感上也取得了共鸣,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搭建沟通桥梁
作为老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两种。其中,语言交流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要使语言交流有效,必须注意几个问题:①自己想与哪位学生交谈,在谈话前要有目的、有方法。②谈话时语气要平和,态度要真诚,让学生感到自己有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这样学生才愿意与自己说心里话。③谈话时,要注意场合,不能让学生在众人面前“出丑”。④谈话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随时调节谈话的内容,把握自己的主动权。其次,要善于利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指老师要用一些肢体动作,如手势、眼神、微笑等与学生进行交流。
微笑能给人带来美好的视觉,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它可以使两个陌生人变成朋友;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胜过一切语言;它比语言更有感染力。所以,上课时我面带微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他们就敢大胆向我提问;师生互动性也比较好;课堂气氛也会比较活跃;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学生学起来就感觉比较轻松;自然学生就喜欢我以及我所教的科目。因此,课堂上我们要多一些微笑,让微笑成为师生情感沟通的催化剂。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对方的眼神可以看到喜怒哀乐。所以,我们作为老师要会利用批评的眼神,让学生心领神会,懂得自己已经犯错了或违纪了。尤其是在课堂上,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搞小动作。自己如果能用批评的眼神看他几秒、十几秒,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剑刺中违纪学生的要害,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达到比直接点名更佳的效果,这样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想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尊重学生、热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交谈也要注意讲究语言的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亲密友好、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