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发挥学科育人功效,培育德才兼备新人

【作者】 王培君 叶培春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景芝浯河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以人为本”是学科育人的核心理念。学科育人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是一名人生规划课的教师 ,在平日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下面,我从对学科育人的认识、挖掘教材育人的功能、重视课堂育人的环节、学科育人的创新,这四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一、认识学科育人是前提
  唐代思想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这就是说,一个优秀教师在注重传授学科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的教育。
  我们要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充分认识学科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明确学科在各学段具体的育人目标、任务和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设计和组织学科教学,发挥学科教学育人的功效,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才能、有修养、有情趣、有志向的人。
  二、挖掘教材育人是根本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我在运用教材的同时,有意识地把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融化到教材中。例如,在学习“感恩社会”一节时,我把“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也搬到了课堂。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回报身边的人,回报这个社会。 
  用好教材,挖掘课程功能,突出学科课程的育人功效。让校本课程、实践课的文化精髓丰厚学生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可以说教师是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课程资源。  
  除用好教材外,我还把身边生活中有育人价值的事例也作为上课的素材。 例如,中央电视台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超级工程》是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准备的视频;受习近平主席接见的大国工匠的事迹,是我在教学中渗透正确成才观所引用的材料; 我校毕业的两名学生分别在2011年、2015年考入清华大学,这些学生是我为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树立的榜样。
  我口袋里有一个本子,遇到能引用到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事例,就及时记录下来,以备上课时选用。我送女儿上高考复读班时,学校墙上的标语;“拼搏一年,幸福一生”我用到了课堂教学中。我听专家作报告时,专家的一句话:“青年时期,不学习,不报国,还要青春干什么?”也到了我的课堂里。 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教材就会活起来,教材就更加具备育人的功能。
  三、落实课堂育人是关键
  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如何有效落实好课堂育人工作呢?需要的是一些具体的做法或措施,需要的是一些载体或者活动。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结合学科教学育人,天长日久耳濡目染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能够取得润物无声的实效。
  教师要真正转变观念,彻底改变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教师首先是点燃学生激情,唤醒其灵魂;然后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和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
  例如,在学习“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时,我把课题改为“人生规划少年始,成才报国早打算”,让学生从看到课题开始,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代家教育家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是我课堂上激励学生从小立志报国而引用的其他学科的材料;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诺贝尔医学获得者屠呦呦的事迹,是我课堂上引用的启发学生为国争光的材料。
  篮球巨星姚明,亚洲飞人刘翔,短跑名将苏炳添是我课堂上专为鼓励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而引用过的材料。青岛港码头工人许振超的事迹是我课堂上鼓励学生在平凡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而引用的事例。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的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也是我上课借用的事例。
  除了课堂外,在学生上课间操的操场上,学生就餐的餐厅里,学生睡觉的宿舍里,也经常能捕捉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素材。
  教师的行动是学科育人的关键。教师作为育人的施教主体,平时要多查找自己的不足,摒弃那种简单粗暴的课堂管理方式,一个鼓励、一句安慰一个帮扶的动作,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富含教育功能。晓之以理,润物无声,用爱心永真情打动学生,学生亲其师才信其道。
  四、深化学科育人是目的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在目标导向的基础上,在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 寻找教育教学的捷径。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探求知识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教师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治学,关心学生的学习,可以达到“严师出高徒”的效果。教师还要以创新的精神对待治学,关心学生如同子女,可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有一年中考前夕,我所教班级一名女学生在放学骑车回家的途中遭遇车祸,不能到校学习,我与7名女生成立了一个帮助她学习的小组,每天下午放学后,我把其中的一名女学生送到她家中,去辅导她学习,第二天早上,我再到她家去接帮她补课的学生,不但这名出车祸学生的中考没有耽误,而且这8名同学都考出了很好的成绩。这件事,让全班同学得到了团结、互助、友爱的良好的教育,我心里感觉特变高兴,特别有成就感。在我的带动下,我校有很多年轻的教师也都走上了学科育人的道路。
  习近平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进一步做好学科育人工作,除学习更多的专业知和教学技能外,还要对学生有仁爱之心,勇于担当教书育人的责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作为一名老师要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播给学生,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国家对农村教育特别关心,对农村孩子的成长特别关注,今后,我还要坚守在农村教育的战线上,应该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治学境界。努力使自己做教书育人的教师,育德才兼备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