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新体会
【作者】 郭玉玺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经济开发区郑公街道北戈庄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物理课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多样化,物理课程应该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因此,注重实验教学,屏蔽不良现象,端正实验教学态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尤为重要.
一、存在问题
1.时间安排不合理
初中物理教学课程的关键就是必须保证有充分足够的实验时间,进行操作与思考,但现阶段,初中的课程一般以每节课45分钟为标准,且不作为主课的物理课每周的课时只有小得可怜的2~3节,课程内容安排时间又比较紧张,特别在进行物理教学中一般理论教学时间完全多于物理实验教学时间,按一般要求:初中物理的探究课程在11节左右,但在实际学校实际教学中,每个探究课程需要2~3节课才能完成,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将物理实验简单掠过,昙花一现,浅尝辄止,直接在物理实验中说出实验结论,忽略了物理实验中的动手操作过程,最终导致物理实验教学水平普遍不高,农村初中尤为突出,学生一学期基本没摸过实验设备,更谈不上培养实验能力。
2.实验设备不齐全
随着物理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设备也要不断升级,但是目前很多初中的物理实验设备还是根据旧版本教材实验进行配备的,因此很多课改后的物理实验都难以进行教学,甚至还有部分学校因为经费问题连实验的教室都无法落实,先进的物理实验设备更无从谈起,长此以往,必将导致物理实验水平严重落后于平均水平。
3.学生习惯没养成
很多初中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逐渐失去了对知识的渴求和欲望,因此,在日常的物理实验教学课程中,教师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很多学生虽然不存在这类问题,但是因为长期不进行动手类的实践性学习,在进行物理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也不知道整个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和研究方法。而有些学生正相反,对于物理实验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不是学习方面的,很多学生在物理实验课程中只是以玩的心态进行的,完全是因为实验课的趣味性而参加的;有些学生甚至整堂课都不进行物理实验操作,完全以看客的身份参加物理实验课程。
二、对策措施
1.做好课外延伸
为了解决物理实验教学中时间紧张的问题,教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课外实验延伸来完成课堂上的物理实验目标,如初二的力学,教师就可以将体育课程和物理实验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形象生动的体育活动来探究运动的时间和路程以及各种力的作用。在进行电学实验时,可以通过设计实用电路的实验形式进行课外延伸。这些课外的物理实验教学延伸能缓解教学时间紧张的问题,实现多维度的物理实验教学,使物理实验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2.营造良好环境
对于很多初中物理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教育部门以及学校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物理实验教学的硬件环境,特别是学校有关部门要提高对物理实验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将物理实验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学习到物理实验中的知识,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主体性,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学会交流和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来看,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不是被动的传授,而要通过认知主体积极探究主动来学习,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实现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尽量避免打消学生思考和提问的积极性,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设置好相关的问题,推动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使学生真正领会到物理实验的目的。
3.培养探究习惯
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同时,实践性物理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物理教学方式,是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而物理这门学科也是通过人们多次进行实践探究总结而成的。所以,教育者不能以自身为主体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要在探究启发式的实践性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这不意味着要完全放松对学生的课堂管制,在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课程中要把握好整体的课堂纪律,只有合理地控制好物理实验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和理论基础,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综上所述,物理实验对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的培养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改进。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物理(下转第108页)(上接第109页)实验的重要意义,转变传统轻视物理实验的观念,提高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提高物理实验的整体质量,通过更加灵活的实验方式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促进物理课程学习向素质化学习推动,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4.教师正确指导
首先指导实验预习,让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以及仪器的使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效率。其次是指导实验操作 这是学生实验的关键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动手、细观察、勤思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好习惯。其次要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这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让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发现,有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干脆从课本上查得结果;有编造数据;有根据规律推算应测的数据;对这种现象应提出批评,并要求利用活动课补做,向学生讲明:实验测得数据,如果不是操作错误、读错等原因,就不能算错。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所用的实验器材,方法等不同,从而使测得的数据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应该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总结深化实验
完成实验后,应对学生实验作出总结:一是总结得出实验结论并加以解释;二要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三是根据实验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比如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中提出:怎样通过实验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有几种方法?若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黑纸遮住所成像怎样变化?用凸透镜成实像时不用光屏,在光屏一侧能否看到倒立的实像?
一、存在问题
1.时间安排不合理
初中物理教学课程的关键就是必须保证有充分足够的实验时间,进行操作与思考,但现阶段,初中的课程一般以每节课45分钟为标准,且不作为主课的物理课每周的课时只有小得可怜的2~3节,课程内容安排时间又比较紧张,特别在进行物理教学中一般理论教学时间完全多于物理实验教学时间,按一般要求:初中物理的探究课程在11节左右,但在实际学校实际教学中,每个探究课程需要2~3节课才能完成,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将物理实验简单掠过,昙花一现,浅尝辄止,直接在物理实验中说出实验结论,忽略了物理实验中的动手操作过程,最终导致物理实验教学水平普遍不高,农村初中尤为突出,学生一学期基本没摸过实验设备,更谈不上培养实验能力。
2.实验设备不齐全
随着物理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设备也要不断升级,但是目前很多初中的物理实验设备还是根据旧版本教材实验进行配备的,因此很多课改后的物理实验都难以进行教学,甚至还有部分学校因为经费问题连实验的教室都无法落实,先进的物理实验设备更无从谈起,长此以往,必将导致物理实验水平严重落后于平均水平。
3.学生习惯没养成
很多初中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逐渐失去了对知识的渴求和欲望,因此,在日常的物理实验教学课程中,教师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很多学生虽然不存在这类问题,但是因为长期不进行动手类的实践性学习,在进行物理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也不知道整个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和研究方法。而有些学生正相反,对于物理实验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不是学习方面的,很多学生在物理实验课程中只是以玩的心态进行的,完全是因为实验课的趣味性而参加的;有些学生甚至整堂课都不进行物理实验操作,完全以看客的身份参加物理实验课程。
二、对策措施
1.做好课外延伸
为了解决物理实验教学中时间紧张的问题,教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课外实验延伸来完成课堂上的物理实验目标,如初二的力学,教师就可以将体育课程和物理实验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形象生动的体育活动来探究运动的时间和路程以及各种力的作用。在进行电学实验时,可以通过设计实用电路的实验形式进行课外延伸。这些课外的物理实验教学延伸能缓解教学时间紧张的问题,实现多维度的物理实验教学,使物理实验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2.营造良好环境
对于很多初中物理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教育部门以及学校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物理实验教学的硬件环境,特别是学校有关部门要提高对物理实验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将物理实验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学习到物理实验中的知识,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主体性,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学会交流和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来看,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不是被动的传授,而要通过认知主体积极探究主动来学习,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实现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尽量避免打消学生思考和提问的积极性,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设置好相关的问题,推动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使学生真正领会到物理实验的目的。
3.培养探究习惯
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同时,实践性物理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物理教学方式,是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而物理这门学科也是通过人们多次进行实践探究总结而成的。所以,教育者不能以自身为主体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要在探究启发式的实践性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这不意味着要完全放松对学生的课堂管制,在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课程中要把握好整体的课堂纪律,只有合理地控制好物理实验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和理论基础,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综上所述,物理实验对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的培养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改进。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物理(下转第108页)(上接第109页)实验的重要意义,转变传统轻视物理实验的观念,提高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提高物理实验的整体质量,通过更加灵活的实验方式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促进物理课程学习向素质化学习推动,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4.教师正确指导
首先指导实验预习,让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以及仪器的使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效率。其次是指导实验操作 这是学生实验的关键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动手、细观察、勤思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好习惯。其次要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这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让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发现,有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干脆从课本上查得结果;有编造数据;有根据规律推算应测的数据;对这种现象应提出批评,并要求利用活动课补做,向学生讲明:实验测得数据,如果不是操作错误、读错等原因,就不能算错。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所用的实验器材,方法等不同,从而使测得的数据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应该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总结深化实验
完成实验后,应对学生实验作出总结:一是总结得出实验结论并加以解释;二要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三是根据实验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比如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中提出:怎样通过实验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有几种方法?若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黑纸遮住所成像怎样变化?用凸透镜成实像时不用光屏,在光屏一侧能否看到倒立的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