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作者】 刘金凤
【机构】 广西桂平市第一中学
【摘要】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想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应该让学生反复吟读,日积月累,把握诗歌的题型;然后引导学生学会捕捉意象理解诗歌主旨;通过内容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最后注重培养学生“三注意”和组织语言表达能力。【关键词】反复吟读;把握题型;理解主旨;诗歌鉴赏;提高能力
【正文】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用其特有的节奏与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阅读与欣赏诗歌,可以唤起丰富的联想,激发情感的共鸣,充实心灵的遐。而且新课标下的全国大纲卷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由过去的8分变为11分,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多么的重要。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考场上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根据我诗歌教学的体会,我认为对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日积月累,反复吟读,积累有关诗歌的常识内容,把握诗歌的题型
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所以,首先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讲诗的能力,可由老师为同学示范,使学生清楚诗歌快速讲析的步骤:示范朗读──请生练读──介绍作者──疏通诗意──赏析诗歌──快速背诵。这样每学期将会有一笔惊人的古诗词知识财富了。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番毅力,所以,在晨读时间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同学的诗词诵读,我让大家在吸纳新诗之时巩固旧诗,收效甚佳。此外,想要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考试中诗歌的分数,还要把握诗歌的题型,如形象题,炼字题,情感题,表达技巧题,把握每种题型的提问方式、解答思路和答题模式。
二、学会捕捉意象理解诗歌主旨
理解诗歌其实很容易很简单,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不用教学参考书也能猜出八九成来。首先要理解几个概念。诗歌的主旨是什么?诗言志,歌抒情,诗歌的主旨就是言志抒情。志与情在人认识事物的概念中属于理性的内容。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由易到难、由表面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等。诗歌要表达理性的主旨,必须先要通过诗歌中的意象(能听到或看到或感受到的形象)。因此,要学会捕捉意象理解诗歌的主旨。
有的诗歌中的意象以个体出现,如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中“吴钩”“关山五十州”“凌烟阁”、“万户侯”都是意象,学生都能找出来。有的诗歌中的意象能够成一幅图画,如陶渊明的《饮酒》第一、三、四句分别构成三副不同的画面,这些学生也能感受到。
三、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四、注重培养学生“三注意”和组织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重视"三注意":一、 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 诗中有画 "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三、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可以这样说,做到了"三注意",诗歌鉴赏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组织语言,规范答题了,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也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因此,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总之,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捕捉意象,理解主旨,掌握表达技巧和题型,培养学生“三注意”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做到活学活用,这样定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用其特有的节奏与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阅读与欣赏诗歌,可以唤起丰富的联想,激发情感的共鸣,充实心灵的遐。而且新课标下的全国大纲卷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由过去的8分变为11分,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多么的重要。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考场上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根据我诗歌教学的体会,我认为对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日积月累,反复吟读,积累有关诗歌的常识内容,把握诗歌的题型
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所以,首先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讲诗的能力,可由老师为同学示范,使学生清楚诗歌快速讲析的步骤:示范朗读──请生练读──介绍作者──疏通诗意──赏析诗歌──快速背诵。这样每学期将会有一笔惊人的古诗词知识财富了。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番毅力,所以,在晨读时间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同学的诗词诵读,我让大家在吸纳新诗之时巩固旧诗,收效甚佳。此外,想要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考试中诗歌的分数,还要把握诗歌的题型,如形象题,炼字题,情感题,表达技巧题,把握每种题型的提问方式、解答思路和答题模式。
二、学会捕捉意象理解诗歌主旨
理解诗歌其实很容易很简单,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不用教学参考书也能猜出八九成来。首先要理解几个概念。诗歌的主旨是什么?诗言志,歌抒情,诗歌的主旨就是言志抒情。志与情在人认识事物的概念中属于理性的内容。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由易到难、由表面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等。诗歌要表达理性的主旨,必须先要通过诗歌中的意象(能听到或看到或感受到的形象)。因此,要学会捕捉意象理解诗歌的主旨。
有的诗歌中的意象以个体出现,如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中“吴钩”“关山五十州”“凌烟阁”、“万户侯”都是意象,学生都能找出来。有的诗歌中的意象能够成一幅图画,如陶渊明的《饮酒》第一、三、四句分别构成三副不同的画面,这些学生也能感受到。
三、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四、注重培养学生“三注意”和组织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重视"三注意":一、 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 诗中有画 "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三、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可以这样说,做到了"三注意",诗歌鉴赏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组织语言,规范答题了,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也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因此,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总之,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捕捉意象,理解主旨,掌握表达技巧和题型,培养学生“三注意”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做到活学活用,这样定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