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作文评改新思路
【作者】 求松扎西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同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使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如何使小学作文教学适应新时代要求,落实素质教育,有效地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是当前小学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一、把握机遇,更新观念。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评改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小学作文都还是教师批改、讲评,这样处处以教师为主体,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陶行知先生也认为这样做“徒劳无功”。他说:“四五十本作文本全部‘精批细改’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教师办得到吗?即使办得到,把作文本发还学生就完事了吗?假如学生不完全理解你的用意,岂不就白费?……就教师改作文的辛劳,说实在太重了。尽管费心费力,总收不到实效。于是来了‘徒劳无功’的共同感慨。”我认为改革作文评改工作势在必行。作为新对期的教师,应紧紧把握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机遇,勇于探索,大胆改革。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因此,不少师生存在这样的旧观念:学生做了作文之后不愿改,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而教师收了作文之后,认为“精心批改”然后讲评,是天经地义的事。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对教师灌输的知识盲目、被动地接受而不知如何运用,这样使学生缺乏参与意识,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
为了适应教育发展这一形势的需要,作文教学一定要从培养未来人才素质着眼,突破陈旧的教学观念,发迹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确立新的作文教学观,采用“以改代教”的作文授课法,着手于学法辅导,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评改过程中,他们是学生,也是老师;是作者,也是评论家。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探索,取长补短,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鉴赏能力,真正体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指出这样做的实质:“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二、明确目标,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要求: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中高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修改。教师应把握训练目标,从学生年龄差异出发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新大纲》指出:中年级“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高年级“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可见小学生自改作文是由浅人深逐步提高的。培养学生自改能力也应由易到难、由集体评改到个人独立操作,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泊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因此,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先决条件。
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指自己改。向学生讲明“玉不琢,不成器”,“文成于改”的道理,让学生懂得自改的意义。向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懂得反复修改自己写的文章,能使益臻完美,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间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自改兴趣。
三、授予方法,落实主体。
小学生刚开始还不具备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新大纲>指出:“批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的提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因此,教师应“授之以渔”,让学生逐步掌握自改要领。教师应把评改交给学生,发动大家动口、动脑、动手,把学生推到评改作文的主体位置。
1、举实例,治通病。教师可选择一二篇具有典型性的作文,通过实物投影展现在屏幕上,引导学生集体讨论、修改,各抒己见。评改后可问学生:你们在作文中是不是注意了这些问题?是不是有些地方需要修改?这些作文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这样能使学生迅速发现自己文章中的不足之处,而且能迅速借鉴到别人的构思、布局等各方面的精妙之笔,从评析别人的作文中获得反馈信息,领悟到写作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示范改,多鼓励。学生自改,教师不是撒手不管。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示范修改,向学生传授修改方法和要领,克服学生自改的畏难情绪。从学生作文心理轨迹看,学生完成作文后,一般都本能地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的赏识。此时教师可营造一个让其完善自己作文的教育氛围,以满足被人认可的心理需要,必然能激起学生评改作文的热情。教师可规定自改后,结合学生的自改态度、自改效果、自改能力等给予适当提高作文等级,多加鼓励,热情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品尝进步的东趣。
3、教步骤,学要领。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步骤,要求学生在“读”中修改,使学生领悟修改作文的要点和方法。
(1)总体浏览作文,主要是看叙述的顺序是否恰当,事情交代是否完整,发现大致的错误,调整不合理的叙述、观点等。
(2)细读作文,删去文中不必要的内容或句子中多余的部分;增补欠缺部分,加上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改正用错的字词或标点符号,用上“删、调、换”等常用的修改符号。
(3)反复读作文,想想语句是否通顺,进一步修饰润色,能朗朗上口了,才算完成了自改作文的任务。
4、交叉改,共评析。自改作文可以与互改作文相结合,教师讲清要求后,让学生将作文交叉改。要求学生在评判同学作文时至少阅读三遍。第一遍重点修改错别字、错误标点及病句,检查语句是否通顺。第二遍重点评改是否把内容写具体,是否把要表达的意思写清楚,并在眉批栏中写出自己的看法。第三遍重点从整体上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写在篇末,然后评出等级。最后,每位同学根据别人的评改意见自改作文。
总之,小学作文评改应适应新的形势,着眼于学生素质培养,着手于学法辅导,以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
一、把握机遇,更新观念。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评改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小学作文都还是教师批改、讲评,这样处处以教师为主体,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陶行知先生也认为这样做“徒劳无功”。他说:“四五十本作文本全部‘精批细改’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教师办得到吗?即使办得到,把作文本发还学生就完事了吗?假如学生不完全理解你的用意,岂不就白费?……就教师改作文的辛劳,说实在太重了。尽管费心费力,总收不到实效。于是来了‘徒劳无功’的共同感慨。”我认为改革作文评改工作势在必行。作为新对期的教师,应紧紧把握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机遇,勇于探索,大胆改革。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因此,不少师生存在这样的旧观念:学生做了作文之后不愿改,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而教师收了作文之后,认为“精心批改”然后讲评,是天经地义的事。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对教师灌输的知识盲目、被动地接受而不知如何运用,这样使学生缺乏参与意识,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
为了适应教育发展这一形势的需要,作文教学一定要从培养未来人才素质着眼,突破陈旧的教学观念,发迹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确立新的作文教学观,采用“以改代教”的作文授课法,着手于学法辅导,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评改过程中,他们是学生,也是老师;是作者,也是评论家。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探索,取长补短,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鉴赏能力,真正体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指出这样做的实质:“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二、明确目标,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要求: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中高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修改。教师应把握训练目标,从学生年龄差异出发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新大纲》指出:中年级“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高年级“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可见小学生自改作文是由浅人深逐步提高的。培养学生自改能力也应由易到难、由集体评改到个人独立操作,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泊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因此,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先决条件。
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指自己改。向学生讲明“玉不琢,不成器”,“文成于改”的道理,让学生懂得自改的意义。向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懂得反复修改自己写的文章,能使益臻完美,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间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自改兴趣。
三、授予方法,落实主体。
小学生刚开始还不具备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新大纲>指出:“批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的提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因此,教师应“授之以渔”,让学生逐步掌握自改要领。教师应把评改交给学生,发动大家动口、动脑、动手,把学生推到评改作文的主体位置。
1、举实例,治通病。教师可选择一二篇具有典型性的作文,通过实物投影展现在屏幕上,引导学生集体讨论、修改,各抒己见。评改后可问学生:你们在作文中是不是注意了这些问题?是不是有些地方需要修改?这些作文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这样能使学生迅速发现自己文章中的不足之处,而且能迅速借鉴到别人的构思、布局等各方面的精妙之笔,从评析别人的作文中获得反馈信息,领悟到写作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示范改,多鼓励。学生自改,教师不是撒手不管。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示范修改,向学生传授修改方法和要领,克服学生自改的畏难情绪。从学生作文心理轨迹看,学生完成作文后,一般都本能地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的赏识。此时教师可营造一个让其完善自己作文的教育氛围,以满足被人认可的心理需要,必然能激起学生评改作文的热情。教师可规定自改后,结合学生的自改态度、自改效果、自改能力等给予适当提高作文等级,多加鼓励,热情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品尝进步的东趣。
3、教步骤,学要领。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步骤,要求学生在“读”中修改,使学生领悟修改作文的要点和方法。
(1)总体浏览作文,主要是看叙述的顺序是否恰当,事情交代是否完整,发现大致的错误,调整不合理的叙述、观点等。
(2)细读作文,删去文中不必要的内容或句子中多余的部分;增补欠缺部分,加上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改正用错的字词或标点符号,用上“删、调、换”等常用的修改符号。
(3)反复读作文,想想语句是否通顺,进一步修饰润色,能朗朗上口了,才算完成了自改作文的任务。
4、交叉改,共评析。自改作文可以与互改作文相结合,教师讲清要求后,让学生将作文交叉改。要求学生在评判同学作文时至少阅读三遍。第一遍重点修改错别字、错误标点及病句,检查语句是否通顺。第二遍重点评改是否把内容写具体,是否把要表达的意思写清楚,并在眉批栏中写出自己的看法。第三遍重点从整体上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写在篇末,然后评出等级。最后,每位同学根据别人的评改意见自改作文。
总之,小学作文评改应适应新的形势,着眼于学生素质培养,着手于学法辅导,以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