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 刘小兰

【机构】 江西省安福县平都镇山头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把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呢?
  一、师生平等,角色正确定位
  只有师生关系平等,学生才能自主进行探索性学习,自主表达见解和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交知心朋友,平等“相处”,保护学生的童真、童趣,理解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
  成功感。教师转换角色,正确定位,不仅要摒弃“教师中心论”,而且要革除教师有意或无意与学生争论“主演”的习性,应从前台“主演”退隐为“导演”,给学生更多的“主演”机会,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即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
  二、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能动的学习源于学习的兴趣,创造性的学习源于“自主探求”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创设情趣,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在复习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之后说:现在我们来研究如何利用上述面积公式求圆的面积?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瞪着惊奇的眼睛好像在问:圆与前面说的三种图形截然不同,怎么能利用它们来求圆的面积呢?接着教师演示:将圆分成若干个底边上的高等于圆的半径的等腰三角形学具,分给学生拼摆。这样,同学们情绪高涨起来,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起来了,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知识的探索过程。
  三、提供时空,发挥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习惯于让学生沿着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到达知识海洋的彼岸,求取所谓的教学效果。教师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主学习便成为一句空话。学生只有通过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所获取的知识才领会得最深,所以教师要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倒水”实验,教师只提供一般的圆柱圆锥容器与特殊的(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容器若干组,让学生自行选取,自行操作,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中反思实验操作过程,从而加深了对“等底等高”的认识。同时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
  四、知识迁移,培养主体意识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应创造让学生独立尝试自我表现,体念成功的喜悦的机会,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在教小数、分数一般应用题时,都只要把它和同一数量关系的整数应用题联系起来,使学生知道小数,分数的解题思路,依据解法与整数应用题相同,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接着同桌同学讨论、交流,检验各自的解题思路。这样温故知新,同中求异,大胆放开学生的手脚,互相帮助,启发去探讨知识间的内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既为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创造条件,又培养了求异思维能力。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得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