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借助插图进行阅读教学探究

【作者】 古力那尔·乌仁巴依

【机构】 新疆博乐市青得里第五小学

【摘要】合理有效地利用插图资源,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优化教材与各种资源的整合,重拾那“已过时”的资源——课文插图辅助教学,应不失为一种良策。如何进行有效的插图资源开发,我研究了以下几种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借助插图
【正文】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语文教材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几乎每篇课文都有一幅或多幅图画,以适应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能力。合理有效地利用插图资源,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优化教材与各种资源的整合,重拾那“已过时”的资源——课文插图辅助教学,应不失为一种良策。如何进行有效的插图资源开发,我研究了以下几种方法。
  1.以图导入,为阅读文本铺垫引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研究心理表明,期待水平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阅读的效果。期待是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源动力。在未读课文之前,教师可创设各种直观的、具有情感作用的事物导入新课的方式,牢牢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并使他们有种欲罢不能,想一探究竟的冲动。一幅精彩而又寓意深刻的插图虽然不着一字,却比得上万语千言,插图中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画面对学生富有极大的吸引力,经常看到学生拿到新书之后津津有味地翻看着各种课文插图。因此,在教学中,不妨先引导学生观赏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期待之情。如教学《卧薪尝胆》时,教师可先出示插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看到有一个人坐在柴草上。”有的学生说:“我看到有一个人坐在柴草上,面前的桌子上摆着饭菜,桌子上面吊着一个小包。”此时老师顺势引出吊着的是一个苦胆……学生质疑:为什么他在饭桌前要吊一只苦胆?为什么坐在柴草上?……发现和质疑,让学生和文本还未见面却已有亲近感。当学生开始阅读这个故事,他们非常兴奋,因为自己想到的问题就在故事里呢,自己多有先见之明啊!
  2、凭图想象,为阅读文本推波助澜
  想象就是根据事物的某些特征,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如果没有想象,就没有飞机的上天;如果没有想象,就没有那一篇篇让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童话故事;如果没有想象,就没有那一首首千古名诗的流传……爱想象是小学生的特点,想象是阅读的助推器,精美的插图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可以自由联想。而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课文中的插图,绝大部分直接表现课文的重点内容。插图的艺术空间, 给读者留下思维的舞台,教师大可以把课文插图当作一个很好的载体,让学生对“静止”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变“静”为“动”,巧设问题启发想象,引导他们更加形象、深刻地理解课文。
  3、据文画图,再造想象
  我发现,学生经常专注于课文插图的艺术形象,忘情于插图的艺术境界,沉浸于插图所带来的美好想象之中。只要是有了插图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浓厚,学习的效果就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是课文插图形象的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学习课文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就无意中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但有时候,文中的插图为我们展现的是其中某一场景,在这个场景的启发下,我们又可以根据文中的语言文字对其他没有的画面,在脑海中进行再想象加工,用以辅助学生学好语文。
  4、利用插图,想象说话
  新课标强烈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表达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利用好插图这一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就显得很有必要。但在借助课文插图练习说话,我们要精心策划,做到心中有数。学生的表达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空洞、缺乏感情。要是借助书中的插图进行表达训练,效果就会不同。课本中的插图内容丰富,意象鲜明,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图,学生就会打开思维,滔滔不绝。教师要做的只是适时地引导点拨。
  5、借图助写,实践文本
  学生因为年龄特点,词汇、语言的积累不够,语言能力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过于杂乱无章,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针对此种情况教学中可利用插图来进行写的训练,这样对于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读写结合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对这类写作的方式、内容、篇幅等都可灵活处理。记得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执教的老师当时讲的是《狐假虎威》一课,她在教学“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群兽”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充分利用了这一有用资源——课文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为插图配上“画外音”。通过观察动物的神态、动作,去揣摩其内心世界,去想象会说些什么?然后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写下来。
  从学生所写的内容来看,这个小小的举措,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口头表达过于简单或杂乱无序。我们教师要把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而有效的依托插图资源,不失时机地加以诱导,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了无痕迹地进行说和写的训练,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提升教材内在品质的润滑剂,是锦上添花的方式。其作用不止于画面本身,它的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在不远的将来,你会看到有许许多多学生会从中受益无穷,作为教师,我们应很好地利用好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它的作用,让课文插图走近孩子,让课堂教学因插图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