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优势

【作者】 刘 燕

【机构】 四川省德昌县第一完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小学新课程》的颁布和实施,对学生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教学,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师——生”交互的局面,打破了“授——受”式枯燥的知识传授方式,具有资源广泛,信息传递快,交互方式多样的特点。这也是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对基础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力,这种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在学生学习方式方面有了更多新的尝试和探究,也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体现它独特的优势。
  一、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传统教学方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构建了严谨的知识传授体系,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材解读的方式获得。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扩展学生学习空间,提供多种交互方式的交流,建立了一种开放式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了最大发挥。
  教学小学语文《海底世界》一课时,由于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有关知识了解较少,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海底世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将相关的海底资源链接到《海底世界》的主题网页中,并设置为局域网中的虚拟网站。在教学过程中,先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查找出课文中所描写四种海底动物的有关资料;再进行“角色扮演”,以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四种海底动物的身份进行汇报学习;最后,学生们自主地上网查阅、下载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海底资料,从而获得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扩展,提高了认知能力。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具有丰富的资料来源,为课堂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或展现或模拟,再现生活中的真情实境,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般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真正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课前准备了关于地球的教师网站,便于学生访问查找资料和链接相关网站。教学中教者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观看画面,进入情境中,感受到人类母亲——地球的美丽壮观及遭受到的破坏,并让学生谈谈观后感,激发探究欲望。接着提出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访问教师网站中的“教师提出的问题”网页,交流信息。然后师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确定出自己要探究的更具有价值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利用网络收集和处理材料,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这样一来,就会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从而善于探究,促进了学习方法的获得,提高了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呼召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平台。网络作为一个无国界的信息资源库,学生根据需要获取相关信息,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掌握了充分的知识后,敢于大胆提出自己观察的创新观点。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名师、伙伴、学者等人物进行交流、探讨,这样可以把学习活动与社会联系起来,实现了学习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让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五年级的教师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避免使教学活动局限于课本里的知识,在口语交际课《介绍一种家用电器或农具》的教学中,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课本以外有关家用电器或农具丰富有趣的资源,把收集的有关图画播放给学生观看,当很少见到农具出现在屏幕上时,孩子们先是莫名其妙,随着说明的出现,孩子们立刻变得兴致盎然,在了解这些家用电器或农具的相关知识后,有不少孩子对电器或家具使用缺陷提出质疑,有的孩子针对电器或家具的创新出了不少点子,还有的孩子信心十足地说:“我长大后,要发明更适合农民伯伯需要的农具……”这样的网络资源运用,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从中受到了启发,拓宽了思维空间,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催化剂
  因为人有不同的遗传素质,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人文环境,这就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的知识背景不同,人的生活经验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角度也不一样。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共同目标的实施,就会扼杀学生的个性。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恰好弥补这一缺憾,知识的延伸由课内到课外,开阔的视野由课堂到社会,交流的方式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在教学中的“弹性设计”无疑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硕大的知识超市,让学生各取所需,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求知欲,整个学习过程彰显了学生的个性。比如,教者利用同学们喜欢看的《三国演义》,设计了一次拓展阅读活动——《我眼中的三国人物》。针对网络资源广、杂以及学生年龄特点,教者从网上搜集了大量有关《三国演义》以及三国人物介绍的资料,经过整理后,将这些资料超链到了“习客”网站《我眼中的三国人物》主题学习主页上的学习资源区内:上课时,学生们带着问题,在学习资源区内进行了广泛阅读,有些同学觉得这些资料还不够,带了《三国演义》的书以及他们从别的渠道收集到的有关介绍三国的资料进行阅读。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组织了一次交流汇报活动,交流中同学们各抒已见,纷纷发表各自对三国人物的不同看法,《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在学生的解读中变得鲜活起来,这也是一次知识重新构建的过程,处处闪耀着学生个性的光芒。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温床,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催化剂!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不仅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面突显优势,在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将在不断地探究与总结中完善,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