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当前农村教师面临的几点新挑战和策略

【作者】 黄 云 李建能

【机构】 贵州省赫章县威奢乡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转型,给农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不仅仅是传播文明的地方,教师也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学校与教师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为此,笔者从以下几点,谈谈当前农村教师面临的几点新的挑战与策略。
  一、面临的七点新的挑战
  (一)学生安全心有余悸。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自从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后,全社会都很重视安全工作,特别是中小学的安全压力更大。学校安全隐患主要是:学生之间打架,在校园疯打追逐,上下楼梯拥挤,体育课学生意外伤害,住校生食品安全,寝室里火灾等都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二)义务教育法实施以后,虽然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但要实现教育从外延到内涵发展,从规模到质量的提升,仍然还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中小学生源混杂。不想读书的来了,父母不重视孩子读书的来了,在学校不学习,不听从教师管教,甚至严重多次违反校规校纪甚至法律法规的学生不能开除,成绩差的不能劝退。
  (三)外出务工家庭子女,教育困难。一是许多农村家庭生活的幸福观仅停留在经济层面,或者为了养家糊口,选择外出务工,造成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基数较大。二是留守儿童多数呈现出“三缺”现象:缺管(缺乏家长的管理监督);缺爱(缺乏父母的关爱);缺教(缺乏家庭教育)。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较差,并且家中学习环境不好,委托监护人教育能力较弱,方法简单,普遍成绩较差,教师管理、教育、教学难度较大。
  (四)我国社会处于各种转型期,社会各种矛盾突出,问题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家庭的孩子很难教育。我总结了四种家庭的孩子问题较多,教师不好教育,感觉头痛:一是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二是外出打工形成的留守儿童;三是父母关系长期不好家庭的孩子;四是教育方法出了问题,要么粗暴,经常打骂的孩子,要么溺爱孩子。
  (五)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由于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小皇帝,父母过分包办代替和顺从,导致这部分孩子自私自利,横行霸道,控制欲太强,不合群,不服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等。
  (六)信息渠道开放,各种信息杂乱无章,特别是暴力、色情、怪论等误导学生,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学校的正确教育难度加大,教师感到教育很吃力或无奈。真有“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的感觉。
  (七)许多家长文化素质不高,责任意识淡薄。对孩子的成人成才观念陈旧,认为学而优则仕。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放弃教育,更有甚者,一些家长,只负责生,不负责教养,有的更是“放养”。更让人无语的是说孩子教育不好不要紧,在学校可以吃营养午餐,将来还可以吃低保。不懂教育,不配合教师教育,有些还与教师对着干,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带来较大困难,让教师苦不堪言。
  二、教师应对新挑战的策略
  (一)教师要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安全不保,何谈教育”?作为当今的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来面对学生的安全。要做学生身心健康的守护者。想方设法守住安全这一底线与红线。同时,规范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依法执教,严格按照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教,严禁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
  (二)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理性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包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对学生严格要求,关心爱护,宽之有度,罚之有度,宽严适度,不走极端。特别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对人才的理解要宽泛一些,“360行,行行出状元”。说实话,真正的顶尖人物和败类占总人口的比例很小。就拿一个县来说,每年考取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的没有多少,比例最多是1%。绝大多数的人就是跟我们一样都是普通的人。
  (三)教师要重视更新知识。农业社会靠的是土地的多少,工业社会靠的是工人的多少,知识社会靠的是人才的多少,人才的成长除了靠教育外,更需要全体国民知识的更新。特别是教师,教育对象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如果靠吃老本,那绝对是不能适应今天的教育。一个四年大学毕业生,刚毕业时,知识就已老化75%,能用上的知识最多就是25%。
  (四)教师要磨练教学技能。一个教师能否在专业上有发展,能否得到学生的喜欢,能否成为名师、骨干教师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特别是课堂的组织能力,课堂的应变能力,以及教学风采的展示能力。要让自己的教学魅力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五)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策略,找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遵循教学规律,学生的成长规律,学生注意规律等。现在全国各地各校都在改革“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法,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研究。确实“满堂灌”弊端太多,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它抹杀了师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违背了人的注意力规律。为此,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学生的组成情况等来研究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学、会学、乐学。
  (六) 教师要增强职业道德修养。对特殊学生要多爱一点,多看一眼,多帮一下。尤其是留守儿童等问题学生,对缺管的要补管,缺爱的要补爱,缺教的要补教,有句话是:缺乏爱的教育就不是教育。作为教师,如果缺乏了对学生的爱,“合格”都要打问号。
  (七) 教师要加强家校合作,引领学生成长。一是要转变家长的幸福观念,培育好孩子,将来才会幸福三代,让更多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二是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强化家长对子女成人成才观念的教育,让家长明白,孩子的品德、品质、能力远远比单纯的考一个大学更加重要。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永远没有终点。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要站在特殊历史时期的高度,以高度的责任感来正确面对我们的挑战,为今天孩子的成长做出我们应有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