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作者】 刘晓洋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

【摘要】本文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的研究入手,旨在引导用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实际
【正文】 
  201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其中,第二部分明确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学应该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有针对性的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一方面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本研究选取当前教育研究热点之一的“生活化教学”为主题,在探讨相关物理实验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的经验进行挖掘提升,希望揭示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该遵循的规律,改变以往“为教学而做实验”的教学观念,培养“为主动探索而做实验”的积极态度,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通过自主研究,物理实验教学成为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原则
  1.生活化原则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最基本的活动,它的质量对学生目前及日后多个方面的发展和成长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物理课堂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经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升探究能力。最终实现从生活中学习物理,又应用到生活中去。
  2.科学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生活情境、选择的教学内容及采取的教学手段等都要符合科学性,不存在科学性错误,对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的材料,教师要注意去伪存真,以确保教学情境中知识、概念及原理的准确性。教师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一方面要保证所选用的生活经验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生活经验与知识原理之间的差距,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予一个全新而准确的认识,使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物理实验这个课堂上,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互动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还存在哪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便于进一步修正自己的实验教学进程。同时在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可以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途径
  (一)实验情境生活化
  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物理知识的生活内容引入到课堂,结合学生当前认知水平以及已有生活经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奇闻趣事以及生活中有待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创设情境的材料。教师可以直接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在创设情境进行课堂导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提供的生活情境要富有趣味性,这样会使学生眼前一亮,进而产生探索的欲望。
  2.要与学生原有的对事物的表象认识产生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平衡被打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实验设计生活化
  1.实验设计来源生活
  教师可将教材中涉及到的定性实验用较为生活化的实验替代。例如把实验目的设计成一个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结合生活实际来设计实验过程。这样就避免了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时的枯燥,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实验器材生活化
  实验室中的器材制作精良、实验效果较为显著,但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把物理实验与生活实际结合,就是要丢弃实验室的“标准元件”,选择生活中常见、易加工的物品制作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有深入浅出、化难为易的效果。这样不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同时也可以给学生营造亲切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实验应用生活化
  1. 师生共同自制教具
  实验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把实验探究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制教具,如自制弹簧拉力计、自制量筒、自制照相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运用这些小发明探索蕴藏其中的物理规律,不再觉得物理是空洞的,从而真正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
  2.实验结论回归生活
  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过程,更要加强课后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实验结论延伸到生活中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必然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解读教与学的意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2] 张洪波.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分析与探索[J].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