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 蒙锡辉
【机构】 广西省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沙田镇新田小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不另外。本文将从激发兴趣、优化指导方法、优化课堂讨论、优化练习设计四个方面进行简述。【关键词】优化;数学课堂;提高;素质
【正文】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不另外。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浓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能动性。因此,激发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远程教育资源具有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增强教学效果。如通过多媒体的音、像画面,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授《七巧板》这一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将七巧板的七块图形旋转、移动拼出学生熟悉的图案,使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到“数学好玩”。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得到提高,孩子们也会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丰富的提问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同样是改错的题目,老师语言改变一下,学生的兴趣就不一样。如果你说:“请同学们看题目,说说这几题有错吗?错在哪里”?学生会无精打采地回答你。如果换一种说法:“同学们,下面是小花做的题目,看谁是“火眼金睛”,能发现问题,并把它改正过来”。这样的语言显得童趣横生,学生充满信心,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高。
3. 通过丰富的评价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估算》时,先提出加法算式:69+22=?,然后给学生讲了什么是大约,就是你估出的结果。也就是接近于结果的整十数。然后让学生独自估算,小组交流后,教师提问:谁能把你的估算方法说给大家听,并说出你的估算的依据?
学生能运用抽象的乘法估算解决这个问题是很好的迁移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都是利用旧知迁移着学习新知识的。因此我对第一位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评价:“你很会学习,想到了用四舍五入方法进行估算,好办法!“这样的即时评价就比一个”好”字丰富多了,它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肯定作用。
再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讲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时,一位学困生(这位学生平时是很少听课、回答问题的)说“小数点向右移动就把小数扩大100倍”,我先肯定他:“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知道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扩大了。”不是马上指出“扩大100倍是错的”,而是在后面的教学中再告诉他“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10倍,移动两位就扩大100倍,移动三位就扩大1000倍……。这个孩子通过这次回答,破天荒的把有关的练习全做对了,还掌握了小数的其他知识。
因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得到提高,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水到渠成。。
二、优化教学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古人云:“授人之鱼,足解一日之饥;授人以渔,足食终身之鱼。”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掌握学习方法,如何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首要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不断获取新知识。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特别是数学的思维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数学问题。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商中间有零》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操作练习活动发现“624÷3”,在找出商的最高位可商l后,除到十位时。把2个10平均分成3份,每份不够l个10(即十位上不够商l),问题出现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3除十位上的2不够商1,就要商0。然后,这个十位上的数2拆成20个l,与个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1,再除以3,每份是8个1(即个位上商8)。像这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
三、优化数学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所谓课堂讨论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众多学生间的对话交流、促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课堂讨论要把握好契机,选择好内容,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展开讨论,有助于知识的内化;在理解的疑难处展开讨论,有助于优化数学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思维的争执处展开讨论,有助于能力的培养。在理解方法的不同处展开讨论,有助于水平的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解放思想,畅所欲言,这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如:教《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分小组讨论,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进行重叠、拼接。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结论: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边形。最终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底×高÷2。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思维十分活跃,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同时又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智力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优化练习设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业是从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练习包括新课导入练习、新课教学练习、新课巩固练习、新课课外作业以及综合练习等。教学设计时,我们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原理、教学功能等方面深入认识和设计、运用这些练习,提高教学的目的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如:新课导入练习,要注意“复习铺垫,促进迁移”。设计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重点、难点、疑点、发挥各种教具、学具的作用,运用口答、填空、判断、选择、游戏等形式让学生说说、摆摆、填填、发挥其铺垫的作用,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探索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所学知识得以系统地形成知识链。例如:教学《三位数乘法》时,可以把例题中乘数的最高位抹去让学生试算,接着再添上最高位,再让学生试算。这样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运算迁移,会让学生在学习对比中领悟到新知识的计算方法。
再如对新课教学练习的设计时,要考虑对所教的知识点起到强化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可采用教材中“换汤不换药”的新题,采用听、看、读、写、议、摆等形式,讲练结合。例如: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教师应通过大量的题让学生从观察、分析、推理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这一规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以优化课堂教学为核心,在教学中面向全体,突出鲜明的主体意识,以老老实实的教学态度,朴朴实实的教学风格,实现扎扎实实的教学效果,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不另外。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浓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能动性。因此,激发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远程教育资源具有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增强教学效果。如通过多媒体的音、像画面,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授《七巧板》这一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将七巧板的七块图形旋转、移动拼出学生熟悉的图案,使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到“数学好玩”。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得到提高,孩子们也会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丰富的提问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同样是改错的题目,老师语言改变一下,学生的兴趣就不一样。如果你说:“请同学们看题目,说说这几题有错吗?错在哪里”?学生会无精打采地回答你。如果换一种说法:“同学们,下面是小花做的题目,看谁是“火眼金睛”,能发现问题,并把它改正过来”。这样的语言显得童趣横生,学生充满信心,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高。
3. 通过丰富的评价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估算》时,先提出加法算式:69+22=?,然后给学生讲了什么是大约,就是你估出的结果。也就是接近于结果的整十数。然后让学生独自估算,小组交流后,教师提问:谁能把你的估算方法说给大家听,并说出你的估算的依据?
学生能运用抽象的乘法估算解决这个问题是很好的迁移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都是利用旧知迁移着学习新知识的。因此我对第一位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评价:“你很会学习,想到了用四舍五入方法进行估算,好办法!“这样的即时评价就比一个”好”字丰富多了,它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肯定作用。
再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讲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时,一位学困生(这位学生平时是很少听课、回答问题的)说“小数点向右移动就把小数扩大100倍”,我先肯定他:“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知道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扩大了。”不是马上指出“扩大100倍是错的”,而是在后面的教学中再告诉他“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10倍,移动两位就扩大100倍,移动三位就扩大1000倍……。这个孩子通过这次回答,破天荒的把有关的练习全做对了,还掌握了小数的其他知识。
因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得到提高,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水到渠成。。
二、优化教学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古人云:“授人之鱼,足解一日之饥;授人以渔,足食终身之鱼。”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掌握学习方法,如何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首要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不断获取新知识。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特别是数学的思维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数学问题。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商中间有零》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操作练习活动发现“624÷3”,在找出商的最高位可商l后,除到十位时。把2个10平均分成3份,每份不够l个10(即十位上不够商l),问题出现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3除十位上的2不够商1,就要商0。然后,这个十位上的数2拆成20个l,与个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1,再除以3,每份是8个1(即个位上商8)。像这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
三、优化数学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所谓课堂讨论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众多学生间的对话交流、促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课堂讨论要把握好契机,选择好内容,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展开讨论,有助于知识的内化;在理解的疑难处展开讨论,有助于优化数学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思维的争执处展开讨论,有助于能力的培养。在理解方法的不同处展开讨论,有助于水平的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解放思想,畅所欲言,这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如:教《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分小组讨论,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进行重叠、拼接。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结论: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边形。最终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底×高÷2。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思维十分活跃,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同时又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智力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优化练习设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业是从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练习包括新课导入练习、新课教学练习、新课巩固练习、新课课外作业以及综合练习等。教学设计时,我们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原理、教学功能等方面深入认识和设计、运用这些练习,提高教学的目的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如:新课导入练习,要注意“复习铺垫,促进迁移”。设计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重点、难点、疑点、发挥各种教具、学具的作用,运用口答、填空、判断、选择、游戏等形式让学生说说、摆摆、填填、发挥其铺垫的作用,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探索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所学知识得以系统地形成知识链。例如:教学《三位数乘法》时,可以把例题中乘数的最高位抹去让学生试算,接着再添上最高位,再让学生试算。这样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运算迁移,会让学生在学习对比中领悟到新知识的计算方法。
再如对新课教学练习的设计时,要考虑对所教的知识点起到强化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可采用教材中“换汤不换药”的新题,采用听、看、读、写、议、摆等形式,讲练结合。例如: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教师应通过大量的题让学生从观察、分析、推理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这一规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以优化课堂教学为核心,在教学中面向全体,突出鲜明的主体意识,以老老实实的教学态度,朴朴实实的教学风格,实现扎扎实实的教学效果,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