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学生在闽南童玩中成长

【作者】 汪 燕

【机构】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东陵小学

【摘要】闽南童玩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里面蕴含这许多对现今的少年儿童有益的成份,它易于操作、好玩、有趣、有益!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和小学生的特点,经过两年多的探索,积极推动大课间活动,把“闽南童玩”的游戏引进了校园,让所有同学也能享受一份古老的快乐,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发展。
【关键词】闽南童玩;玩与学;策略;创新;成长
【正文】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发展基金资助(课题编号:FZJJ20130202465)


  《小学体育健康标准与健康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从重“教”、“练”到重“学”、“玩”转变。而闽南童玩最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在教学中,我们是如何做到学玩并重,让学生快乐成长的呢?下面我具体谈谈。
  一、闽南童玩更体现玩和学的关系
  由于受“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等教学思想的影响,现在有的体育课对教师的主导作用简单否定,只求学生玩得开心。学生开心了似乎体育课也就成功了,学生的心理也就健康了,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段的体育技能还处在一个非常基础的、有限的层面上,比如给他一个球只知道拍,不知道还能干什么?不会用来做游戏、比赛,或只能进行简单的游戏、比赛,缺乏变化、创新。久而久之,机械的运动必然导致学生兴趣的下降,运动参与目标的实现也成为一句空话。有些教师凭自己主观意志安排学生玩与学的时间、顺序和比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偏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或玩与学安排无序、较随意、学与玩相分离。教师消极地为应付完成课堂40分钟时间,盲目性地将学的内容和玩的内容拼凑在一起。然而闽南童玩具有趣味性和易操作性,还具有丰富的内容。如滚铁环的玩法多样化,可以比快,也可以比慢,可以定位在固定路线走,也可以过障碍物,还可以排成长蛇阵和方阵等。通过滚铁环的练习形式,发展学生的协调和平衡能力,努力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创新和表现能力以及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因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玩中学到体育技能,如反应能力、协调平衡能力等,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交技能,让教学活动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与玩并重,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闽南童玩实施玩与学的策略
  (一)以生为本,健康第一
  坚持“健康第一”思想,让学生更健康地学与玩。体育课中的学与玩不能违背科学规律,既要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规律,又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和动作技能形成的科学规律。现在有许多公开课、展示课,为追求课堂氛围的活跃,学生浓厚的兴趣或其他的目的而违反“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闽南童玩是建立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学生易学、乐学的内容。如如过五关、滚铁环、斗鸡、抽陀螺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了相应项目,体现了处处为学生为主来开展活动。如下表:




  (一至四年级形式大致相同,略)
  (二)以趣引学,内容多样
  让学生更形象地学与玩,教师要用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思路,去赋予传统的身体练习,内容是一个新的载体。小学生的兴趣偏重于游戏类项目,闽南童玩项目将学生的学与玩融合在其中,以玩引学,以学导玩,玩学互动。改进学玩竞赛形式,让每个学生能体会到学与玩的乐趣,传统的竞赛方式,无论是个体间还是团体间进行的,最终将比出第一名、第二名,直到最后一名,至少有一半的学生都以失败的形式告终,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儿童可能会很快忘记这种感受,但经常性的比较容量产生心理定型。
  (三)留足时间,落实反馈
  《标准》强调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了一个新的内容后,需要去体验所学,实践所学,才有可能做到学以致用,“玩”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再留一点学习时间,让学生玩后有思考的体验。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的体现往往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表现得很好,有的丢三拉四,有的甚至相去甚远,用非所学。所以在玩后,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小结,再思考、再学习。如:学生学习了一些新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有些因没有掌握要领而导致失败,有些因没有遵守规则而遭到非议,有些因难以自控而处于混乱等等。经过再学习、再认识后,这些问题往往能得到较好的解决。时间上利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体育课的活动时间、学生下课间的自由活动时间。这样,学生学了一个游戏后,会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活动,师带生、生带生、生与生自由活动,落实到位。
  如:在学校的围墙上还挂了游戏项目与玩法的牌子,下课间学生都可以自选其中的项目。自由活动,这些牌子将玩法与图例,讲解详尽,便于操作。学生学得积极,玩得也非常愉快。
  三、结语
  闽南童玩让师生共同参与,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在游戏中运动,在快乐中运动,既促进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又加深了师生的感情,身心也更阳光了。同时也对那些即将消失的、曾经流行于民间的“童玩”游戏项目进行继承和保护。闽南童玩作为闽南本土文化的有效组成部分,它需传承! 发扬! 创新! 发展!闽南童玩更让学生自由!快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戎.小学大课间活动与闽南童玩的融合[J]山海经,2005,17:81
  [2]刘晓明.小学大课间活动与闽南童玩的融合 [J]. 新课程学习(上),2013,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