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作者】 林骥鸿

【机构】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宁潭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其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就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说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精力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初中生的特点,并深刻认识初中数学的教学特点,并采取必要的教育方法才能够很好的达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正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40分钟焕发无限生机,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展示强大的活力,是我们数学教师值得深思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下面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的巨大的推动力 
  教学时要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比如,我们组织学生去春游,可让他们学习自己动脑,如何买票更经济、更划算。比如,校运动会将至,请学生根据甲、乙两人的运动成绩相近的跳高运动员,近期内的十次训练纪录,选出一名选手参加校运动会的跳高比赛,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着力解决问题。 
  二、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应用与发展,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均有它的实际背景,所以教学时从实际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概念时,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理解,在不等式中用学生熟悉的天平说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从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中引出线段大小比较方法等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 
  三、让学生在多样活动中体验数学,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开一些实践课,让他们走入社会去调查,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事实上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大脑的整理,去发现数学问题、编写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通过问题解决,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实践与同学互通有无、集思广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友爱精神。
  比如我们学习计算储蓄、利息方法后,布置作业让每位同学走入银行,了解现在银行中的各档利息,再了解应扣除的利息所得税,然后自己编拟数学题,自己建模进行解决。也可让学生了解市场上的“大放血”、“股票”、“住房建筑”、“台风预报”等所隐藏的数学问题,尔后在教师启发和协作下,将某一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在广泛的信息交流和教师的协助下,呈现出更多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使知识真正具有生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问题的解决,得益于有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同时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有时更多的是使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精髓,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就学会了思考,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作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这些科学思维方法都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全面考虑问题的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实验与归纳推理的思想,以及数学模式之间互相转换思想等等。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把有限时间花在思想方法掌握中,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新课程标准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有传统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个个达标,人人过关,而事实上并不可能都过关,学生做同样的练习、同样的作业,采用统一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类似的特点和思维方式。新课程要求我们承认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在兴趣方面、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方法,理解掌握知识深度等方面的差异。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和作业,同时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考试中采用A、B、C卷等,使学生在学习上各有所学,各有所得,各展其长,各尽其能,更有利于培养各方面所需人才。 
  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采用模型、幻灯、录像以及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色色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其感觉功能十分强烈。利用计算机教学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很有实效。比如,我们已有教学轨迹的时候,需要学生想象轨迹是什么?使用我多媒体教学演示轨迹一目了然,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学生对多媒体上课很感兴趣,有些学生会主动问老师这些多媒体如何制作。如果适时培养他们制作多媒体,这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具有更大的透彻性。所以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乐意学数学、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教师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教学,要尽可能采用高效的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