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地理图册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李青云

【机构】 广西桂林市恭城中学

【摘要】学生地理考试中,如果不能准确的读图,不能从地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的话,那将是不可以想想的,得分率也不会高。本文主要阐述地理图册在教学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会学生养成读图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能在地理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地理图册;兴趣
【正文】 

  现在的高考地理试卷中,基本上是看图做题,看一个图,做两三题。如果不会看图,对于一个高中文科生来说,是伤不起的。所以,在高中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地理学科来说,教学地图册是地理教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师教生学的重要工具,是开启地理知识门户的钥匙,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好地理图册,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呢?通过自己不断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地图册教学经验。
  一、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活动最直接的动力。现行的地理图册中有大量直观的地图和精美的图片,这些图像知识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此外还增加了不少的文字说明,浅显明了,能够将许多地理规律和现象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
  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一节有关自转造成的时差现象时,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地理图册上的四城市(纽约、开罗、北京、悉尼)学生的活动差异图,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之余较为轻松地理解这一抽象难懂的自然现象。又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节学习人类与气温的密切关系时,通过让学生观看地图册中有关“吃火锅、喝冷饮、用空调、游海滨浴场”等富有生活气息的图片来作为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地图的距离,让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进入气温时空分布规律的学习。增加了地图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使学生乐于读图,通过引导学生将直观的示意图和抽象的分布图结合起来阅读,使学生很快掌握了相关规律。
  二、培养学生养成读图习惯。
  测试、考试证明,学生的图像运用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地理学科成绩的好坏是基本一致的。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地图的认识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由于他们读书的训练多于读图的训练,所以往往不习惯用图,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配套地理图册结构简单明了,层次分明,章、节、目的安排紧扣教科书,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非常便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尽量避免让学生直接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减少文字的记忆,把讲解的内容尽量和地图相联系。不断加强地理课上地图册的使用效率,多从地图册入手去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去借助地图,从地图册上得到问题的答案。
  等高线的判读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很抽象难懂,不易掌握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轻松掌握它呢?它学生结合地图册,就容易了,如“地形图的判读”一节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地图册中的山体各部位的景观与等高线对比图,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来找出规律。又如“印度”一节在学习水旱灾害的成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地图册中的冬、夏季风与降水量图,通过极富启发性的图示,必要的文字补充说明,让学生在认识到印度频繁的水旱灾害特点的同时,也分析出了其中的形成原因。“一图胜千言”,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运用地理图像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培养自主学习。
  学会自主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国际教育界流行着三句话:“你听来的会很快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就能学会。”和以往相比,地理图册的知识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加强,资料更加丰富实用,这使得运用地图册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为他们的自主学习、积极实践提供了理想手段。
  如在讲“世界的气候”时,教师可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例,先介绍气候特点的描述方法,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运用地图册中世界各类型的气候图和景观图,讨论归纳出某一地的气候特征,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形成,同时使学生学会了信息的处理,思想的交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如在讲完亚洲这一章之后,为了巩固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同时也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能更好地认识世界,这时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地理图册中各大洲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通过对欧洲地形图,政区图,一、七月气温图,降水图,气候图,人口密度图,欧洲主要国家的国旗图案和欧洲地理知识拾萃等图文资料的阅读,就可以对欧洲的地理特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地理图册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更是他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好帮手。
  四、注重能力培养。
  一种好的学习工具,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能力。地图册在这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一方面以大量的精美图像、文字说明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发展形象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合理设计信息的呈现过程,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用图能力
  地理图册中涉及的图像主要有四大类: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和景观图,其中最多的是地理要素分布图。如“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人口的分布图”等,这些都是学生获取世界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通过加强对这些地图的分析,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世界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了他们阅读、使用地图,总结分布规律的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地图册多组织一些地图方面的活动。例如找地名比赛,在地图上找出某条山脉或河流的位置,看谁找得快。认地名比赛,根据国家或各省的轮廓和重要的地理事物特征,看谁认得快。画图比赛,如画中国或家乡的轮廓图,看谁画得像。如此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强化了他们的用图意识。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理图册中列举了许多的数据和图片,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这样就促使学生从原始资料中去挖掘信息、寻找规律。例如:中国与世界部分国家的自然资源统计图,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图等。教师利用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自己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使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地理图册中有许多结合实际生活、应用地理知识的内容。例如:如何根据交通图选择出行路线和交通工具?如何根据旅游景区图选择游览路线?如何根据地图比例尺计算两点的实际距离?如何利用地图三要素的知识来画一幅学校的平面图?在教学中以地图作为载体,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我们在教学中能善用地理图册这种有效的教学工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学习空间还给学生,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能在考试中提高成绩有很大的帮助,能让学生在高考中自信满满,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 张强信.展卷而自能通解,课堂而自能合度——新课程背景下再度审视课前预习[J]. 考试周刊. 2009(27)
  [2] 叶醒芽.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语文学刊. 2008(08) 
  [3] 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王红霞,商国华.??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J]. 石油教育.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