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美术班的素描教学

【作者】 凌 峰

【机构】 广西容县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美术班的素描教学不同于文化课,应严格遵循素描教学法度,循序渐进,把握学科特征因材施教,深入研究造型规律和结构特点,运用多种学习手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认知力、观察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关键词】造型;结构;个性;创新;因材施教
【正文】 
  目前我们高中美术班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进入高等艺术院校进行深造的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是当今高考美术专业中最根本的科目。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将所见到的客观物象在符合造型规律的前提下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
  素描造型艺术是创造不同类型的形体艺术,是研究主观世界一切物象造型规律的学科,在美术常规教学实践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同时它也被看作一门独立的艺术,因为一件好的素描作品本身就是一件优秀的艺术品。它要求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而这种“再创造”就是艺术。艺考生培训担负着为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学员的任务,学生的专业辅导课就是我们的阵地。在三年的学习中,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和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学习绘画,提高学生的造型水平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要学生能将自然形体转变为艺术形体,这种本质和美感的表现就是素描造型艺术的主要特征─—形体的特征。而要表现这一特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整理与概括的能力。
  对学生的训练应有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只有打好艺术造型的基础,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较好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以及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育人目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
  整体的观察事物,初学者最易犯的毛病是从局部入手,以致造成包括比例、结构、明暗、空间、透视等方面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学习方法,善于总结经验避免学生少走弯路。系统、科学的培养学生的素描认知力、观察方法,明确素描表现的具体法度。正确的观察方法,体现了一个画者的艺术修养,也是画好一张素描的首要前提,它甚至决定了一个从事造型艺术家的未来。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解决透视问题,用透视的眼光观察物体,掌握透视的变化规律,以及物体固有联结─—结构问题。在教学中更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可摆较简洁、对象较少的静物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认知力,让学生在单纯中发现丰富的内在变化:如何构图,处理画面上的空间关系,把握画面的细节特征等;而后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组合体、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加强画面的组织能力,对画面中体现美感的东西进行重点描绘,集中感受对象鲜明的特征,对无关紧要的细节加以舍弃,避免学生见啥画啥,重点不突出的弊病,让学生较顺利地走入美术的殿堂。
  二、深入研究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的造型规律,培养学习兴趣
  结构素描是以研究和表现形体的结构为宗旨,主要以线的形式来表现形体的穿插及构成关系,而明暗素描主要采用明暗法,依靠空间透视原理(近实远虚、近大远小)来表现形体在空间中的诸多因素,主要特征是以明暗调子来控制形体的结构关系、透视关系和空间关系,这两种素描没有本质的区别。素描规则告诉我们,没有不讲结构的造型艺术,也没有不注重结构的素描,结构是各种体系素描的命脉,点、线、面、质感、量感是素描的要素。我们从事的高中美术教育针对的是高等艺术教育的目标,一般遵循一套既定的程式。从内容上分有:静物→几何形体→石膏分面像→石膏人像→真人肖像的练习;从教学手段上分有写生、临摹和默写等方法上的训练,来锻炼学生手、眼、脑的协调性,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达到基本绘画技法与美学观念的统一。
  三、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创新意识
  个性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对艺术的领悟,是独特地运用美学法则的表现,但个性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独创性的作品,对干初学者在学习素描时,临摹某某的作品,甚至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摹写,可以说这是正常现象。但在其今后的学习发展过程中,不可一味地摹仿,要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古人所说的“似我者死”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绘画作品中“不可无我”即是在作画时不可无情。
  高中美术生的教学是走“写实”的道路。三年里,在教师平常的示范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地学习了教师的作画风格,这易造成全班学生的画一个样,这也许间接地扼杀了许多学生的艺术灵气。齐白石老人不是曾告诫自己的弟子:“学画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个中意味不言而喻。教师应更多的重视学生自我价值的表现,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思维方式,因材施教,在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引导其自由发展,力争在班上形成百花齐放的艺术氛围。这样才能对学生在高中阶段乃至未来的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作画个性是不能强制产生的,是其内在成长起来的,是其自我的必然反映,我们在教学中应融会贯通,灵活教学,因材施放,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块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出不同的花木来,使艺术界更加绚丽多彩。
  要始终强调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不可被动地刻画对象,人云亦云,同时在素描训练中寻求简练合情合理地表现见到的物体或人物,以达到形神兼备,丰富而又洗炼,严谨而又生动。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应采取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齐头并进、各光源前提下作业相互结合;并且要在其间安排构图作业,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懂得画面的构成,培养其表现整个画面形的能力。
  四、注重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
  在学生掌握了素描作品鉴赏力及正确的观察方法后,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特别注重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如何取得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素描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宝贵经验。以下是我在素描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
  临摹
  临摹是我们学习绘画的重要手段。临摹在绘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对于初学者来说。法国艺术大师德拉克洛瓦就曾经说过“临摹可以使有才能的人轻易获得成功”。由此可见,临摹的重要性。临摹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表现技法的不足,安排学生临摹优秀的素描作品,帮助学生快速地走出作画误区的一种方法。纵观古今中外美术大师大多是从临摹入手,在临摹中感悟别人的智慧和作画技巧,不断积累经验,继而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
  临摹和写手相结合
  临摹虽然很重要,但不能一味临摹,因为临摹是被动的,是在传达别人的感受。写生则不同,它是积极主动的。写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艺术概括力及表现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临摹与写生相结合,让学生学会用“写生的眼光”进行临摹,不能被动地依赖摹本,要按写生的步骤进行,分析作者的作画意图,取长补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在独立的写生中得心应手,创造出好的作品。
  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相结合
  教师在平时的素描作用中,可采用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短期作业要求学生能把握住整体,注重画面大关系,目的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及艺术表现力;长期作业要求学生深入刻画对象,深入解决客观对象形体结构,表现技法及明暗调子的统一协调关系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短期作业使作品空洞。缺乏力度;长期作业易使作品缺乏生动,显得刻板。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将两者相结合进行训练。
  我们高中素描基础教学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既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要提高其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对现实的表现力,同时还要提高教师自身更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来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总之,美术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教学过程,中间很多内容和经验都要靠平时去积累去总结和反思,以上几点是我的一些浅见,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