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联系实际进行高中历史教学
【作者】 兰星金
【机构】 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改革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历史能力的培养,即历史思维能力、史学理论能力和逻辑严谨的准确表达能力。而历史思维能力是当代高中生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地去看待过去、理解现在、把握未来,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具有一定历史基础知识的高中生来说,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
一、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它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有指导和诠释作用。历史 学科对过去事情的再现和规律性的总结,其目的就是要“以古为鉴”“鉴古而知今”因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现实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初中所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运用于实际来理解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其次、历史新课标规定:“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相对于其它学科,历史学科以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上下跨度百万年,空间跨度五大州,涵盖了人类衣、食、住、行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方方面面。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现实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能在历史 中找到合理的答案。因而,一位合格的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在教学中要通过把古与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的方法,使历史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终才能形成学生的 历史思维能力、正确的评价判断能力和科学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再次,运用历史知识正确认识和理解现实社会,并作出正确的决策是一个合格公民必备的素质。例如,美国史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首先是参政的意识。认为历史知识是政治智慧的先决条件。学习本国史的意义在于:“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起点、它的核心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行任何合理的考察;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合格的公民同时必须具备世界性眼光。美国新《标准》明确指出:“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现在的学生更需要对世界史和创造了不同于美国的思想、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其他许多文明国度进行全面了解。通过一部平衡的、范围广泛的世界历史,学生们可以了解世界的多种文化以及所有文化中共有的人类情感和存在的共同问题。学生们会由此养成通过别人的眼光评价事物的习惯,并且逐渐认识到,通过研究其他国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尤其重要的是,对世界多种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培育彼此宽容,相互尊重的涵养和文明的精神。日益多元化的美国社会和日益彼此依存的世界要求我们具备这种品质”。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现在的中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所在,因而,我们必须从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奋斗的历程、文化上光荣的成就,近代中国的忧患和挫折,以及当今应有的努力。使学生成为具有世界眼光,见多识广的公民。
二、教学中如何联系实际
1、有根有据 ,论从史出
“论从史出”的含义,即实事求是,依据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得出相应的结论。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根源,不会是空穴来风。人类进已入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多如牛毛。传说、文学作品、影视中的信息不能作为信史拿来论据。例如,当我们讲到抗美援朝的重要意义时,从地缘政治看,隋朝的征高丽、今天的朝核危机都证明朝鲜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历史教学过程中就要教会学生找出现实事情的历史根源,即透过现象看到历史的本质。
2、联系自然不牵强附会
不能为了联系而联系。当我们讲到秦朝的郡县制时可以联系到我们现行的体制,进而证明郡县制的意义、影响和秦始皇的功绩;当我们介绍唐的强大及其文化的影响时应联系并介绍今天日本的服饰、习俗以及美国的唐人街、中国周边中家的生活习俗。以此证明中国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强大以及声名远播,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当讲到明朝开始的闭关政策时,应联系到近百年中国的落后而挨打的原因,当代中国在外交上采取保守甚至忍让的态度就可以理解了。并可以趁对学生进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教育。历史教学中的联系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不要“为赋新诗强说愁”。把握了这点,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3、关注焦点,揭示根源
“当今世界矛盾交织,错综复杂,焦点热点彼伏此起。当年我们的大使馆被炸、飞机被撞落引起世人的震惊和国人的愤怒。小学生都知道这是对国家主权的侵犯,但中国领导人没有做出强硬的反应,为什么?因为国家还落后,还需要卧薪尝胆,发展经济,以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中东问题、巴以问题、朝核危机、恐怖主义以及台海危机、中美日关系,都是我们教学中应该联系的问题。西汉贾谊说“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唐太宗的说:“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高中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如何应对当今纵横捭阖的世界形势?“读史使人明智”我们的历史老师要在历史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紧密联系现实的热点和焦点,教会学生学会使用历史这面镜子“鉴古而知今”,做一个明智的人。这才是历史 教学的目的之所在。
一、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它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有指导和诠释作用。历史 学科对过去事情的再现和规律性的总结,其目的就是要“以古为鉴”“鉴古而知今”因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现实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初中所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运用于实际来理解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其次、历史新课标规定:“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相对于其它学科,历史学科以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上下跨度百万年,空间跨度五大州,涵盖了人类衣、食、住、行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方方面面。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现实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能在历史 中找到合理的答案。因而,一位合格的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在教学中要通过把古与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的方法,使历史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终才能形成学生的 历史思维能力、正确的评价判断能力和科学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再次,运用历史知识正确认识和理解现实社会,并作出正确的决策是一个合格公民必备的素质。例如,美国史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首先是参政的意识。认为历史知识是政治智慧的先决条件。学习本国史的意义在于:“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起点、它的核心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行任何合理的考察;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合格的公民同时必须具备世界性眼光。美国新《标准》明确指出:“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现在的学生更需要对世界史和创造了不同于美国的思想、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其他许多文明国度进行全面了解。通过一部平衡的、范围广泛的世界历史,学生们可以了解世界的多种文化以及所有文化中共有的人类情感和存在的共同问题。学生们会由此养成通过别人的眼光评价事物的习惯,并且逐渐认识到,通过研究其他国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尤其重要的是,对世界多种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培育彼此宽容,相互尊重的涵养和文明的精神。日益多元化的美国社会和日益彼此依存的世界要求我们具备这种品质”。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现在的中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所在,因而,我们必须从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奋斗的历程、文化上光荣的成就,近代中国的忧患和挫折,以及当今应有的努力。使学生成为具有世界眼光,见多识广的公民。
二、教学中如何联系实际
1、有根有据 ,论从史出
“论从史出”的含义,即实事求是,依据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得出相应的结论。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根源,不会是空穴来风。人类进已入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多如牛毛。传说、文学作品、影视中的信息不能作为信史拿来论据。例如,当我们讲到抗美援朝的重要意义时,从地缘政治看,隋朝的征高丽、今天的朝核危机都证明朝鲜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历史教学过程中就要教会学生找出现实事情的历史根源,即透过现象看到历史的本质。
2、联系自然不牵强附会
不能为了联系而联系。当我们讲到秦朝的郡县制时可以联系到我们现行的体制,进而证明郡县制的意义、影响和秦始皇的功绩;当我们介绍唐的强大及其文化的影响时应联系并介绍今天日本的服饰、习俗以及美国的唐人街、中国周边中家的生活习俗。以此证明中国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强大以及声名远播,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当讲到明朝开始的闭关政策时,应联系到近百年中国的落后而挨打的原因,当代中国在外交上采取保守甚至忍让的态度就可以理解了。并可以趁对学生进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教育。历史教学中的联系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不要“为赋新诗强说愁”。把握了这点,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3、关注焦点,揭示根源
“当今世界矛盾交织,错综复杂,焦点热点彼伏此起。当年我们的大使馆被炸、飞机被撞落引起世人的震惊和国人的愤怒。小学生都知道这是对国家主权的侵犯,但中国领导人没有做出强硬的反应,为什么?因为国家还落后,还需要卧薪尝胆,发展经济,以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中东问题、巴以问题、朝核危机、恐怖主义以及台海危机、中美日关系,都是我们教学中应该联系的问题。西汉贾谊说“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唐太宗的说:“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高中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如何应对当今纵横捭阖的世界形势?“读史使人明智”我们的历史老师要在历史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紧密联系现实的热点和焦点,教会学生学会使用历史这面镜子“鉴古而知今”,做一个明智的人。这才是历史 教学的目的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