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教育:请让孩子学会创新

【作者】 刘 珍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

【摘要】创新教育方法是面向未来对人才提出的一种具有前赡性、科学性的教育理念。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研究和解决教育中如何开发人的创新潜能为宗旨的教育。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育;方法;创新;思维;探索;创造
【正文】 

  在这个讲究万众创新的社会新形势下,对于向社会输送人才帮助人文进步发展摇篮的教育行业,我们该如何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方式方法来提高国家创新力!
  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大意义。当确定了教学目的,并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有富有成效的教学法。否则,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就要落空。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就一定意义来说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
  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教学,经常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课上教师念笔记,学生必然要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课上老师讲授,学生听受,不给学生以独立思考与独立活动的机会,学生就会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就很难培养出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
  创新教育方法是面向未来对人才提出的一种具有前赡性、科学性的教育理念。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研究和解决教育中如何开发人的创新潜能为宗旨的教育。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都要求人们要学会学习和创新学习。创新学习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活动,也是时代呼唤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贯通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培养创新人才始于创新学习能力培养。
  教育传授知识,不过我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于对人的灵魂的塑造。而这关键在基础教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个性,发展情感、态度、何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因此知识不是灵魂的真正“塑造者”,灵魂的真正塑造者应该是心理学中的“个性”。因此,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塑造学生的性格。
  如果分数是学习的动力,那么一定会使学生泯灭掉一些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假如一个有责任感、有理想、有抱负、有价值取向的学习者,难道他不会主动的学习吗?
  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人皆有之。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体现。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教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使学生在创造的实践中激发兴趣,增和知识,增强自信,从而使学生体验的喜悦。
  一、凭借好奇,开发创新欲望
  如果学生的学习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习。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好奇心可以促使人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可以说它是一把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受知识、能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许多东西对都能引起他们的广泛兴趣。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创造氛围,树立开放教学
  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地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够造成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优秀作品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的“一言堂”,“老师问,学生答”的课堂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的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出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一些灵活、有意义的问题,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操作。
  三、鼓励质疑,增强创新
  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勇于提出疑问。一开始,学生的问题可能很浅显,甚至可笑,但教师不能就此责备或讽刺,而要鼓励和引导,初步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然后再慢慢地教会他们如何提问:有的在题目上设疑,有的在关键处求疑,有的在难点处求疑,有的在重点处设疑等。只要学生围绕教学的知识拓展范围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教师可以大力地表扬和赞赏,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在精神上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让全体学生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允许他们提问。实践证明:能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好,因为它是创造性学习的一种表现,是一个培养创新意识的很好的素材。
  四、大胆创新,展翅翱翔
  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五、点石成金,创新启蒙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见解。“点石成金”,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语言或是一个肯定的目光,好比是这一“点拨,能给学生一种强悍的动力,激发起积极性,化成金子。而课堂是学生思维最积极活跃的场所。这里经常有着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创新思维爆发出的火花。这样的火花自学生中来,如果不被发现,则可能自生自灭,不成气候。如被老师发现并给予肯定的鼓励,则学生可能受到激励而发扬光大。教师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都会影响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那些在创造活动中出现的合理的失败与挫折要给予宽容。同时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创造精神。当学生创造有所成功时,教师更要巧借学生创造成功的产物,让他们体验创造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向新的目标迈进。
  总之,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