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升小学“学困生”数学成绩的“三步曲”
【作者】 闫东红
【机构】 山东省济阳县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标准倡导积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比较差、习惯比较差。如何在课堂上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的问题。现把自己从教二十多年来,对学困生的学习谈几点建议和看法。
首先,关注学困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困生交朋友。实践证明,小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我班的杨云鹏同学,她的学习成绩较差,识字量少,导致数学题目理解不了,基础比较差,常常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但内心还是想把学习搞好。于是,我在课堂教学时特别的尊重、重视、宽容他,常常用鼓励的语言评价他的发言,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发言,也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困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近一年来老师、同学的帮助,他不懈的努力,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课堂上也能大胆发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困生创设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其次,关注学困生生,使他们享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把学困生融入多个学习小组,使他们的学习得到帮助和提高。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树立他们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全面提高学习质量。我校推行的“助学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助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团结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因此,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要有意识地把好、中、差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个学困生。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他们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对学困生的帮助要有耐心。教师也给学困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学困生无言的局面。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来启发感染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能主动地看到自己问题所在,及时改正缺点赶上优等生。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感到有同学的帮助,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使他们的学习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第三,关注学困生,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教学的重心必须向下移。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困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扑捉、发现学困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总结,不断提高,促进他们爱学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进而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教师不断的激励、唤醒,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精神感化他们,学困生的成绩才会不断提高,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关注学困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困生交朋友。实践证明,小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我班的杨云鹏同学,她的学习成绩较差,识字量少,导致数学题目理解不了,基础比较差,常常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但内心还是想把学习搞好。于是,我在课堂教学时特别的尊重、重视、宽容他,常常用鼓励的语言评价他的发言,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发言,也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困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近一年来老师、同学的帮助,他不懈的努力,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课堂上也能大胆发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困生创设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其次,关注学困生生,使他们享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把学困生融入多个学习小组,使他们的学习得到帮助和提高。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树立他们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全面提高学习质量。我校推行的“助学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助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团结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因此,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要有意识地把好、中、差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个学困生。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他们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对学困生的帮助要有耐心。教师也给学困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学困生无言的局面。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来启发感染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能主动地看到自己问题所在,及时改正缺点赶上优等生。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感到有同学的帮助,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使他们的学习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第三,关注学困生,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教学的重心必须向下移。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困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扑捉、发现学困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总结,不断提高,促进他们爱学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进而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教师不断的激励、唤醒,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精神感化他们,学困生的成绩才会不断提高,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