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认可与关注在教学中的力量
【作者】 黄 艳
【机构】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提高大学生的教学质量有很多种方法,但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环境来量身定做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基本,本文根据教学实际中对学生的认可和关注两个方面提出了看法。【关键词】认可;关注;教学方法
【正文】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尤其重视大学生集体群居学习,他们就像一片森林,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更何况在教育的殿堂里,不应该有被遗忘的角落。所以认可和关注在教学中的力量极其庞大。
一、认可放大潜能
“人多势众,人多保险”,我们早就听说过这句话了,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老师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们们,每个人属于他们的团体,是被集体所认可的。大学的课堂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发挥教学的最大力量,就是对每个学生的认可。就像DNA里的一些东西在告诉我们,要把每个同学和其他同学联系在一起,只有和别人在一起,我们才会觉得安全,内心才会感到安稳。那么我们老师怎样做呢?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赞美,表扬、尊重和肯定等等。老师不要吝啬赞美每一个学生的机会,尊重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尊重有特殊天赋的学生,又要尊重学习不良的学生,更要尊重一些特殊的同学。
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一起交流多半是从抱怨开始,因为这些人早已习惯了用消极的陈述展开一段对话,以此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他们会会抱怨同寝室的行为、抱怨他们的健康状况、天气、政治…….总之,有那么多东西可以抱怨。这简直成了吸引别人关注的默认方式,不管他们在说什么,想要传递的真正信号是“嘿!快来注意我呀!”著名作家乔.维塔尔也告诉我们一种全新战略方法叫 “破冰”法,就是“赞美他们”。我们不一定非要去赞美什么大的东西,从身边点滴说起。我曾经也在教学楼道里遇到一个学生,那天外面正下着雨,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站在我旁边。看到老师习惯性地打个招呼,就开始抱怨“这天气,真适合在寝室里窝着看小说!上什么课嘛!……”我也习惯性地微笑着看着他,见她手里拿着一把挺漂亮的雨伞,我就跟她说,她那把雨伞真的很漂亮,我很喜欢,同学笑了,而在剩下的时间里,我们一直都在说这把雨伞很漂亮,很好看。直到共同走进教室时,我们都很愉快,当然这节课,她比任何节课都听得投入,没有像以前那样中早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建议对每个学生做到至少一次的赞美,可以在教学日志中做记录,这样才知道哪些同学赞美过,那些同学需要去发现优点去表扬一下。很多小事都可以值得为他们一提:作业、行为、穿着、为人……都会让同学们感觉你的认可。比如表扬他:“你总是那么热情地微笑,整间屋子都被你照亮了”,“你总是这么守时,这是我欣赏你的地方”等等不仅可以让学生感觉你在关注他,还会加强他们的这种行为,让他更有可能在课堂上去重复这种被你赞美了的行为,当然老师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要发自内心,不然会觉得你是挖苦和试图控制他们。但建议不要去赞美他们的身体特征,因为提及身体和其他一些很隐私的东西,会让人觉得不自在。
二、关注是最好的开始
现在我们所处的科技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注,已经比巴西的热带雨林还要稀罕了。看看周围,你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变得宁可盯着小小的手机屏幕,也不愿意以看身边的人一眼,滥用这些小玩意夺走了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关注。来自EAT(Eating Among Teens)(美国心理协会所设立的一个项目,旨在研究青少年的膳食习惯)的玛拉.艾森剥格女士发现,经常同家人朋友一起用餐,会使青少年在心理和行为上大受裨益。她在研究中指出,收到关注的青少年染上烟瘾,酗酒和吸毒的几率更低,而且这些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很好,他们很少有抑郁症状、自杀倾向。不管师生之间的联系够不够深,相处时间是不是短暂,学生的精神领域就是需要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注。我们的举手之劳或许会换来他们一生的正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进度、安全健康、生活点滴,等等,当老师把他们所渴望的关注给予他们时,或许他们就不再有那么多抱怨、那么多不及格、那么多消极生活状态了。同时我们会觉察,老师自己也开始受到他们的关注,其实,这也是我们所渴求的。
所以我们老师要重视认可和关注在教学中的力量,这些可能比一场器宇轩昂的课堂效果会更好。给他们更多的认可和关注,让学生们的灵魂得到滋养,这何尝不是我们教育的最好结果。
作者简介:黄艳(1983-)党员,女,四川成都人,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程序设计。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尤其重视大学生集体群居学习,他们就像一片森林,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更何况在教育的殿堂里,不应该有被遗忘的角落。所以认可和关注在教学中的力量极其庞大。
一、认可放大潜能
“人多势众,人多保险”,我们早就听说过这句话了,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老师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们们,每个人属于他们的团体,是被集体所认可的。大学的课堂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发挥教学的最大力量,就是对每个学生的认可。就像DNA里的一些东西在告诉我们,要把每个同学和其他同学联系在一起,只有和别人在一起,我们才会觉得安全,内心才会感到安稳。那么我们老师怎样做呢?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赞美,表扬、尊重和肯定等等。老师不要吝啬赞美每一个学生的机会,尊重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尊重有特殊天赋的学生,又要尊重学习不良的学生,更要尊重一些特殊的同学。
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一起交流多半是从抱怨开始,因为这些人早已习惯了用消极的陈述展开一段对话,以此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他们会会抱怨同寝室的行为、抱怨他们的健康状况、天气、政治…….总之,有那么多东西可以抱怨。这简直成了吸引别人关注的默认方式,不管他们在说什么,想要传递的真正信号是“嘿!快来注意我呀!”著名作家乔.维塔尔也告诉我们一种全新战略方法叫 “破冰”法,就是“赞美他们”。我们不一定非要去赞美什么大的东西,从身边点滴说起。我曾经也在教学楼道里遇到一个学生,那天外面正下着雨,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站在我旁边。看到老师习惯性地打个招呼,就开始抱怨“这天气,真适合在寝室里窝着看小说!上什么课嘛!……”我也习惯性地微笑着看着他,见她手里拿着一把挺漂亮的雨伞,我就跟她说,她那把雨伞真的很漂亮,我很喜欢,同学笑了,而在剩下的时间里,我们一直都在说这把雨伞很漂亮,很好看。直到共同走进教室时,我们都很愉快,当然这节课,她比任何节课都听得投入,没有像以前那样中早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建议对每个学生做到至少一次的赞美,可以在教学日志中做记录,这样才知道哪些同学赞美过,那些同学需要去发现优点去表扬一下。很多小事都可以值得为他们一提:作业、行为、穿着、为人……都会让同学们感觉你的认可。比如表扬他:“你总是那么热情地微笑,整间屋子都被你照亮了”,“你总是这么守时,这是我欣赏你的地方”等等不仅可以让学生感觉你在关注他,还会加强他们的这种行为,让他更有可能在课堂上去重复这种被你赞美了的行为,当然老师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要发自内心,不然会觉得你是挖苦和试图控制他们。但建议不要去赞美他们的身体特征,因为提及身体和其他一些很隐私的东西,会让人觉得不自在。
二、关注是最好的开始
现在我们所处的科技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注,已经比巴西的热带雨林还要稀罕了。看看周围,你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变得宁可盯着小小的手机屏幕,也不愿意以看身边的人一眼,滥用这些小玩意夺走了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关注。来自EAT(Eating Among Teens)(美国心理协会所设立的一个项目,旨在研究青少年的膳食习惯)的玛拉.艾森剥格女士发现,经常同家人朋友一起用餐,会使青少年在心理和行为上大受裨益。她在研究中指出,收到关注的青少年染上烟瘾,酗酒和吸毒的几率更低,而且这些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很好,他们很少有抑郁症状、自杀倾向。不管师生之间的联系够不够深,相处时间是不是短暂,学生的精神领域就是需要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注。我们的举手之劳或许会换来他们一生的正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进度、安全健康、生活点滴,等等,当老师把他们所渴望的关注给予他们时,或许他们就不再有那么多抱怨、那么多不及格、那么多消极生活状态了。同时我们会觉察,老师自己也开始受到他们的关注,其实,这也是我们所渴求的。
所以我们老师要重视认可和关注在教学中的力量,这些可能比一场器宇轩昂的课堂效果会更好。给他们更多的认可和关注,让学生们的灵魂得到滋养,这何尝不是我们教育的最好结果。
作者简介:黄艳(1983-)党员,女,四川成都人,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