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作者】 宋 华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一中学
【摘要】物理课教师不仅要传授物理学知识,更有责任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式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并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治新污染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环境问题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成为未来的环保使者。【关键词】物理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正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力高速发展,然而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人类也面临着环境、人口、资源等诸多问题的挑战,而这些问题的核心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承担着最重要的任务,而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日常物理教学中,不失时机的挖掘教材,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道德意识、态度和价值观。
一、充分利用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环保教育
初中物理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与环保有关的素材。我们在教学时,除了要教会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理解和运用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一) 在讲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节中,先要让学生知道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着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在明确噪声含义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噪声来源:工厂、企业的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汽车等交通工具带来的噪音;音箱、喇叭等社会生活噪音;我们教室里令人心烦的噪声有哪些?学生会回答:有的随意讲话,大声喧哗等等,都妨碍了老师和学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教师总结:这不仅仅是纪律问题,也是噪声污染问题。接着教师介绍噪声危害:如果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血压升高等疾病,严重时会导致听力的丧失。在充分认识噪声危害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保护我们周围环境,我们该怎样做?学生们都认识到:在别人工作和学习时不应大声说话、放声大笑,不要成为令人讨厌的声音制造者,这也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自觉注意的。
(二) 在讲授内能的利用与社会发展一节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人类社会前进的每一步都和能源利用息息相关,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常规能源利用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带来的严重危害。比如: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又由于天灾和人为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却在不断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应该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氢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三)在讲授电磁波及其传播一节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知道电磁波在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危害。它会使人出现头痛、眠、健忘等“亚健康”状态。还会使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失衡,导致心律加快,吸障碍,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教育学生要合理地利用电磁波。
二、利用实验教学进行环保教育
物理实验课都是教师准备好教材,学生到实验室按要求得到结果,以验证所学的内容,学生多数是教师怎么说就怎么做,对于器材的来源从不过问,多数学生都认为器材是学校花钱买来的,没什么问题,即使损坏了,也只是让教师去调换.记得有一次做平面镜成像时我问学生:“如果我不提供实验器材,你们有办法去完成这个实验吗?”学生们经过讨论后,利用废旧物品制成实验器材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有一个学生用报废的干电池,这个实验不但解决了原来实验中燃烧的蜡烛与镜后未燃烧蜡烛不完全等大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原实验蜡烛燃烧的时间限制问题,并且避免了众多蜡烛一起燃烧所引起的空气污染.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完成了任务,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许多废旧物品是可以利用的,从而保护了环境。
又如做碘升华、凝华实验时,课本要求将碘放在敞口的烧杯里进行,由于碘蒸汽有毒,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改进,将碘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里进行.这样既可以避免有害物质的外溢,以免污染环境,又能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又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三、设计争议性问题开张讨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如:学习核能一节时,设计“要不要发展核电”这一争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讨论。核电站是全世界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焦点之一,对于利用核能和大力发展核能,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核电站并非安全、清洁、廉价的能源,也有人认为:核电站是安全、清洁、廉价的能源,让学生针对这两种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对核电不同的看法。通过激烈的争论,其意义远不止是让学生知道应不应该发展核电。而是如何利用好核能才会更节能环保、更安全。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新时代的初中物理教师要在精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国家有关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及有关环境问题的政策法规,加强自身的环境环保意识,让环保意识成为行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力高速发展,然而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人类也面临着环境、人口、资源等诸多问题的挑战,而这些问题的核心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承担着最重要的任务,而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日常物理教学中,不失时机的挖掘教材,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道德意识、态度和价值观。
一、充分利用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环保教育
初中物理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与环保有关的素材。我们在教学时,除了要教会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理解和运用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一) 在讲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节中,先要让学生知道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着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在明确噪声含义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噪声来源:工厂、企业的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汽车等交通工具带来的噪音;音箱、喇叭等社会生活噪音;我们教室里令人心烦的噪声有哪些?学生会回答:有的随意讲话,大声喧哗等等,都妨碍了老师和学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教师总结:这不仅仅是纪律问题,也是噪声污染问题。接着教师介绍噪声危害:如果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血压升高等疾病,严重时会导致听力的丧失。在充分认识噪声危害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保护我们周围环境,我们该怎样做?学生们都认识到:在别人工作和学习时不应大声说话、放声大笑,不要成为令人讨厌的声音制造者,这也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自觉注意的。
(二) 在讲授内能的利用与社会发展一节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人类社会前进的每一步都和能源利用息息相关,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常规能源利用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带来的严重危害。比如: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又由于天灾和人为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却在不断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应该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氢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三)在讲授电磁波及其传播一节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知道电磁波在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危害。它会使人出现头痛、眠、健忘等“亚健康”状态。还会使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失衡,导致心律加快,吸障碍,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教育学生要合理地利用电磁波。
二、利用实验教学进行环保教育
物理实验课都是教师准备好教材,学生到实验室按要求得到结果,以验证所学的内容,学生多数是教师怎么说就怎么做,对于器材的来源从不过问,多数学生都认为器材是学校花钱买来的,没什么问题,即使损坏了,也只是让教师去调换.记得有一次做平面镜成像时我问学生:“如果我不提供实验器材,你们有办法去完成这个实验吗?”学生们经过讨论后,利用废旧物品制成实验器材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有一个学生用报废的干电池,这个实验不但解决了原来实验中燃烧的蜡烛与镜后未燃烧蜡烛不完全等大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原实验蜡烛燃烧的时间限制问题,并且避免了众多蜡烛一起燃烧所引起的空气污染.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完成了任务,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许多废旧物品是可以利用的,从而保护了环境。
又如做碘升华、凝华实验时,课本要求将碘放在敞口的烧杯里进行,由于碘蒸汽有毒,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改进,将碘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里进行.这样既可以避免有害物质的外溢,以免污染环境,又能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又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三、设计争议性问题开张讨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如:学习核能一节时,设计“要不要发展核电”这一争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讨论。核电站是全世界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焦点之一,对于利用核能和大力发展核能,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核电站并非安全、清洁、廉价的能源,也有人认为:核电站是安全、清洁、廉价的能源,让学生针对这两种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对核电不同的看法。通过激烈的争论,其意义远不止是让学生知道应不应该发展核电。而是如何利用好核能才会更节能环保、更安全。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新时代的初中物理教师要在精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国家有关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及有关环境问题的政策法规,加强自身的环境环保意识,让环保意识成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