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究式教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 陈 伟

【机构】 山东泰安肥城市桃园镇中心小学

【摘要】 探究式教学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又是学生科学进行学习的有效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式教学活动为主的学习是学生了解自然、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式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了解科学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以探究为核心;小学科学;以知识为载体;因材施教
【正文】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课程。学好科学课程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我结合自己几年来在一线教学的工作实践,谈谈对科学课堂上开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希望能更高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打造一个具有生命活力、让学生素质得到发展的科学课堂。 
  一、让学生学有所得,探究性学习要以知识为载体 
  当前有这样一种教学思想:重探究过程轻知识结论,认为探究过程的训练是使学生终生受益的,是否探究出结论是不重要的。这种观点看似强调教学过程,重视学习方法,实则是要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分离,孤立地进行探究过程技能的训练。长期下去,对知识结论的轻视,没有科学知识目标的达成,没有成功的体验,纯粹为“探究”而开展的“探究活动”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应该包括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直到得出对问题的解释(结论)、重复验证结论等,没有得出结论这个环节,就不是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我观察到有些课堂过分追求探究过程的形式和方法,一节课热闹新奇,但探究过后不及时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点,造成学生上完课后除了感到新鲜有趣外,对本课蕴含的科学奥妙则不明白其中意义。这种课堂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探究,又带着未解的同一个问题离开课室,没有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科学教学是指导学生探求科学新知的过程,科学知识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如果探究性学习不以知识为载体,那么这种探究就会失去意义。只有以科学知识为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探究性学习才能起步,学生才有实质性的收获,从而不断得到提高。 
  二、教师是学生探究过程的促进者和伙伴,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探究教学的典型特征是,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与认知策略,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经过探索后去亲自发现和领悟它们。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电磁铁》一课时,简单介绍了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后,完全放手让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我巡视了一圈,发现成功者寥寥无几:有的没有固定导线引线两头,导线松开,不能绕紧在铁钉上;有的导线松松地绕在铁钉上,导致铁钉磁力不够不能吸起大头针;有的没有剪去导线两端的胶皮,导致不能通电。学生因为实验过程中出现种种困难,致使不能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我发现了问题所在,及时演示实验并详细解说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从学生的探究能力上来说,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们不可能一开始就有独立从事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时,要根据各种具体情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逐步让学生学会独立地探究学习。当然教师也要避免指导过度,使学生开展在教师指令下的非自主性的探究活动。 
  三、探究不是科学课唯一的学习方式,要因材施教,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 
  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来说,探究是基于过程的科学学习的方式,但它绝不是唯一的科学学习的方式,在学习中还要灵活运用视频、课件、资料、讲解等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进行教学,各种学习方式有机并存才能促进探究性的学习。 
  部分教师产生了将探究性学习理想化的倾向,对其他教学方式持怀疑态度。依据探究性学习过程的特性,我认为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系统,具有包容性,在探究的不同阶段或由于探究的内容不同,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探究性学习从方法论上来说是着重于教学或学习过程的方法,而依据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其他教学法可以发挥各自的长处作用于其中。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探究性学习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诸如有意义接受学习、掌握学习、范例教学、非指导性教学、启发式教学等。  
  四、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学高为师”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庸师必会误人子弟。现代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更新快,不及时学习新知识的人很快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科学课的性质和科学技术关系密切,教师时刻关注科技的最新进展,勤于学习,能为探究性学习顺利开展提供基础。我们希望培养出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追求新知的学生,自己本身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思想,本身就应该是热衷于探究的人,热爱学习也是构成教师人格魅力的一个因素。我曾在课堂上被学生问得哑口无言,后来赶紧查阅资料才能答复学生,深感不加强学习则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以不知当作知,信口开河应付学生,则贻误学生的发展。教育是一门特殊的职业,服务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师要尊重生命,用心培育学生,作为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同行者,教师以责任感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探究,和学生共同成长。 
  用探究来了解科学,用科学探究来认识周围的现实世界,改造世界,这才是科学探究的最大意义。我们希望通过创设一个让学生尽情探究的科学课堂,培养他们养成尊重事实和证据、尊重科学、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乐于团结协作、认真细致、追求新知等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郑则顺.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初探[J].小学科学,2014(11).
  [2]李婷.小学科学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