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反思
【作者】 吴秀成
【机构】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世昌乡平茶村完小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要具有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同时要写教学后记;写反思日记;还要交流反思;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正文】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反思较一般思维活动层次要高,通过反思可以获得不同于感觉所带来的内部经验,使自己的认识得以升华,在过程中自我得到发展,形成一种反思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肤浅的认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成长过程+反思。因此,数学教师应善于反思,它是为成长为一名优秀数学教师的必要条件。
一、具有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
反思意识是教师改变其教学行为的基础。通过反思可使其教学活动更自觉更理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回顾与思考,是重新认识再评价和经验的总结,是对原来教学设计和评价,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大量的经验型教师”的实践是自动化的或直觉,依赖对那些通常设有描述的东西理解,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反思习惯,不继地进行自我提问不断地解剖自己,养成反思习惯,提高反思能力。
二、 写教学后记
教师地教完一节课或进行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或实践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案,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即为教学后记。教学后记主要记什么呢?
第一,总结教学中的精彩之处,闪光之处,在教学实践中,第个教师在课前的备课阶段对课堂教学的结构,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上作了充分的设计,然而这些教学设想只有在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它的“精彩”之处。把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到标新立异的引起学生共鸣的解法和做法记录下来,相当于记录下了许多成功的个案。日积月累便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学经验。
第二,总结教学中的遗憾之处。课前的完美设计可能课堂教学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与原先想象的差之甚远。如果能及时找出“病因、病例”便能吃一堑长一智。
第三、 记学生的高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识过程,也是展示其思维品质的过程。在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常常产生一些高见,给课堂增添色彩,令人拍案叫绝。“师不必贤于弟子”,只要将高见及时整理,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相长的机会。
三、写反思日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要你是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你就要尊重记事簿和尊重自己,把它一年又一年地记录和保存下去,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日记。同时,也是你对一个较长时期的教学和教育过程进行概括性分析的准备工作。”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对自己一天的数学教学的效果成功的经验。学生的意见,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设想真实的记录。
四、交流反思
单纯的反思通常比较模糊,又难以深入而在进行对话,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来自交流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深入的思考。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还需要群体的支持。教师们聚焦在一起,针对课堂上的问题各抒已见,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或者借助于录像资料,观察典型课例以及别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加以分析,质疑对存在的问题继续探讨。
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数学教师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读书学习应成为自己的习惯,通过阅读专业文献,参加讨论和加入专业的学术组织,随时了解数学学科领域中的最新发展,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反思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自己放在学习者的位置上,这就要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旁观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知识拥有者的权威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共同发展的。总之,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把潜意识的活动纳入有意识的活动,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使数学教学水平迈向更高的台阶。由于数学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反思性思维,从本质上说,数学就是一种精神,即理性精神。所以对数学教学反思就更为重要了。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反思较一般思维活动层次要高,通过反思可以获得不同于感觉所带来的内部经验,使自己的认识得以升华,在过程中自我得到发展,形成一种反思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肤浅的认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成长过程+反思。因此,数学教师应善于反思,它是为成长为一名优秀数学教师的必要条件。
一、具有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
反思意识是教师改变其教学行为的基础。通过反思可使其教学活动更自觉更理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回顾与思考,是重新认识再评价和经验的总结,是对原来教学设计和评价,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大量的经验型教师”的实践是自动化的或直觉,依赖对那些通常设有描述的东西理解,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反思习惯,不继地进行自我提问不断地解剖自己,养成反思习惯,提高反思能力。
二、 写教学后记
教师地教完一节课或进行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或实践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案,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即为教学后记。教学后记主要记什么呢?
第一,总结教学中的精彩之处,闪光之处,在教学实践中,第个教师在课前的备课阶段对课堂教学的结构,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上作了充分的设计,然而这些教学设想只有在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它的“精彩”之处。把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到标新立异的引起学生共鸣的解法和做法记录下来,相当于记录下了许多成功的个案。日积月累便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学经验。
第二,总结教学中的遗憾之处。课前的完美设计可能课堂教学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与原先想象的差之甚远。如果能及时找出“病因、病例”便能吃一堑长一智。
第三、 记学生的高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识过程,也是展示其思维品质的过程。在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常常产生一些高见,给课堂增添色彩,令人拍案叫绝。“师不必贤于弟子”,只要将高见及时整理,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相长的机会。
三、写反思日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要你是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你就要尊重记事簿和尊重自己,把它一年又一年地记录和保存下去,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日记。同时,也是你对一个较长时期的教学和教育过程进行概括性分析的准备工作。”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对自己一天的数学教学的效果成功的经验。学生的意见,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设想真实的记录。
四、交流反思
单纯的反思通常比较模糊,又难以深入而在进行对话,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来自交流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深入的思考。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还需要群体的支持。教师们聚焦在一起,针对课堂上的问题各抒已见,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或者借助于录像资料,观察典型课例以及别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加以分析,质疑对存在的问题继续探讨。
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数学教师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读书学习应成为自己的习惯,通过阅读专业文献,参加讨论和加入专业的学术组织,随时了解数学学科领域中的最新发展,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反思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自己放在学习者的位置上,这就要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旁观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知识拥有者的权威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共同发展的。总之,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把潜意识的活动纳入有意识的活动,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使数学教学水平迈向更高的台阶。由于数学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反思性思维,从本质上说,数学就是一种精神,即理性精神。所以对数学教学反思就更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