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生物课堂如何创设教学情景
【作者】 黎文东
【机构】 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樟木初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其目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直观地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其理性认识的发展。生物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这里我浅谈一些自己的方法:
一、利用类比法创设情境
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在生物教学中,类比法常常用于比较抽象的或肉眼不可见的生物学现象。例如,在进行植物运动教学的时候,植物的运动大多不明显,在生活中很难观察到,而动物的运动则恰恰相反,因此在教学时可以采用类比法,通过动物可以对外界的刺激进行反应产生运动类比植物运动,让学生能够对植物的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如,在激素调节的教学中,会涉及到内分泌紊乱这一问题,那什么是内分泌紊乱呢?在这里可以用天平这一道具进行类比,正常人体的内分泌应像天平一样两端是平衡的,但当某一种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时,人体的天平就会失衡,出现倾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分泌失调或内分泌紊乱。 类比法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从学生现有知识出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在运用类比法的时候,我们也应注意,类比的这两类事物或过程应当是具有共性的,不要为了类比而类比。
二、利用故事法创设情境
知识是枯燥的,学习知识的过程是痛苦的,生物学教学亦不例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设计一些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生物进化的历程》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了这一故事进行导入:上帝对地球的现状很不满意,便让时间倒流一千万年:地球上又出现了原始的森林、草木、昆虫、兽类……上帝要离去时,对所有的动物说:“我把这个世界交给你们了,你们还有什么需求吗?”动物们立刻一群群地朝上帝跪下,指着森林边的猴子齐声叫道:“上帝啊,请您把猴子们灭绝吧!”为什么动物们希望猴子灭绝呢?地球上的物种又是如何进化的呢? 通过这样一个故事,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物进化的情境,吸引学生的主意,让学生有话可说,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 故事法适用于比较抽象、枯燥的知识,这种创设情境方法的应用可以让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起来,能够非常迅速的吸引学生的眼球,但在运用的时候要求教师所选取的故事要恰当,不要让学生有过于发散性的思维或让学生产生误解,运用不得当可能会产生反效果,不利于组织教学的继续进行。
三、利用生物实验设计创设情境
实验是生物这一学科的灵魂,每一个生物学知识的得出都是以生物学实验作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最根本途径之一,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验的教学是重中之重,而在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中,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有着牢不可破的地位。 在进行《植物呼吸》这一内容的教学,该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以证明植物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产生水三个实验为主体,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按照常规直接给学生做演示实验,而是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我们有很多特别喜欢的花,你选择把他放在卧室还是客厅?我们知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那植物能够进行呼吸呢?已知: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能量,那植物能够消耗氧气吗?能够产生二氧化碳?能够产生水吗?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实验分别证明这三个问题。 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明了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重复、对照、单一变量,通过让其他组同学分析该实验设计的缺陷,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在实验设计上的不足,完善该实验设计。同时,学生经过自己设计实验后,再学习书上已有是实验设计,便能很快的分析出实验设计者设计该实验的意图,学生的设计及分析生物学实验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利用生物科学史创设情境
“科学史是人类与自然界长期对话的真实记录,章章节节都印记着探索者的足迹;字字句句都闪耀着前人知识创新的卓然智慧。”纵观整个生物学史,她则是记载着生物学家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部史诗,生物学史为了创设情境的提供了绝佳材料。 如在“雄性激素的产生与作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雄性激素的发现有着这样一段历史:把公鸡的睾丸摘掉,过一段时间,其雄性特征明显消失:鸡冠萎缩,不再啼鸣,这时,再把这只公鸡的睾丸移植回去腹腔,就可使其雄性特征免于消退。在此基础上,我问了三个问题:1、为什么摘掉睾丸后,公鸡雄性特征会消失?2、雄性激素的产生部位是哪?3、它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一科学史及三个问题,学生能够很快的分析出雄性激素的产生及作用。通过科学史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体验当初科学家曾经经历的困境,体验类似的心理冲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再现生物学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一种情境可能促进多种特征的学习,同时,一种学习特征有时也需要创设多种不同的情境,知识的属性、内容不同,所创设的情境则需要变化。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办法远远不止上述几种,还可以通过生活实际创设情境,通过问题创设情境等等。但无论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都可以看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说明、解释、探究、提出问题,从而完成知识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一、利用类比法创设情境
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在生物教学中,类比法常常用于比较抽象的或肉眼不可见的生物学现象。例如,在进行植物运动教学的时候,植物的运动大多不明显,在生活中很难观察到,而动物的运动则恰恰相反,因此在教学时可以采用类比法,通过动物可以对外界的刺激进行反应产生运动类比植物运动,让学生能够对植物的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如,在激素调节的教学中,会涉及到内分泌紊乱这一问题,那什么是内分泌紊乱呢?在这里可以用天平这一道具进行类比,正常人体的内分泌应像天平一样两端是平衡的,但当某一种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时,人体的天平就会失衡,出现倾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分泌失调或内分泌紊乱。 类比法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从学生现有知识出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在运用类比法的时候,我们也应注意,类比的这两类事物或过程应当是具有共性的,不要为了类比而类比。
二、利用故事法创设情境
知识是枯燥的,学习知识的过程是痛苦的,生物学教学亦不例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设计一些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生物进化的历程》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了这一故事进行导入:上帝对地球的现状很不满意,便让时间倒流一千万年:地球上又出现了原始的森林、草木、昆虫、兽类……上帝要离去时,对所有的动物说:“我把这个世界交给你们了,你们还有什么需求吗?”动物们立刻一群群地朝上帝跪下,指着森林边的猴子齐声叫道:“上帝啊,请您把猴子们灭绝吧!”为什么动物们希望猴子灭绝呢?地球上的物种又是如何进化的呢? 通过这样一个故事,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物进化的情境,吸引学生的主意,让学生有话可说,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 故事法适用于比较抽象、枯燥的知识,这种创设情境方法的应用可以让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起来,能够非常迅速的吸引学生的眼球,但在运用的时候要求教师所选取的故事要恰当,不要让学生有过于发散性的思维或让学生产生误解,运用不得当可能会产生反效果,不利于组织教学的继续进行。
三、利用生物实验设计创设情境
实验是生物这一学科的灵魂,每一个生物学知识的得出都是以生物学实验作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最根本途径之一,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验的教学是重中之重,而在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中,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有着牢不可破的地位。 在进行《植物呼吸》这一内容的教学,该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以证明植物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产生水三个实验为主体,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按照常规直接给学生做演示实验,而是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我们有很多特别喜欢的花,你选择把他放在卧室还是客厅?我们知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那植物能够进行呼吸呢?已知: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能量,那植物能够消耗氧气吗?能够产生二氧化碳?能够产生水吗?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实验分别证明这三个问题。 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明了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重复、对照、单一变量,通过让其他组同学分析该实验设计的缺陷,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在实验设计上的不足,完善该实验设计。同时,学生经过自己设计实验后,再学习书上已有是实验设计,便能很快的分析出实验设计者设计该实验的意图,学生的设计及分析生物学实验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利用生物科学史创设情境
“科学史是人类与自然界长期对话的真实记录,章章节节都印记着探索者的足迹;字字句句都闪耀着前人知识创新的卓然智慧。”纵观整个生物学史,她则是记载着生物学家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部史诗,生物学史为了创设情境的提供了绝佳材料。 如在“雄性激素的产生与作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雄性激素的发现有着这样一段历史:把公鸡的睾丸摘掉,过一段时间,其雄性特征明显消失:鸡冠萎缩,不再啼鸣,这时,再把这只公鸡的睾丸移植回去腹腔,就可使其雄性特征免于消退。在此基础上,我问了三个问题:1、为什么摘掉睾丸后,公鸡雄性特征会消失?2、雄性激素的产生部位是哪?3、它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一科学史及三个问题,学生能够很快的分析出雄性激素的产生及作用。通过科学史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体验当初科学家曾经经历的困境,体验类似的心理冲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再现生物学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一种情境可能促进多种特征的学习,同时,一种学习特征有时也需要创设多种不同的情境,知识的属性、内容不同,所创设的情境则需要变化。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办法远远不止上述几种,还可以通过生活实际创设情境,通过问题创设情境等等。但无论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都可以看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说明、解释、探究、提出问题,从而完成知识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