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作者】 刘 晶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0五团学校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式与发展,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指导小学生从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底生花。【关键词】作文教学;素质训练;思维培养
【正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作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本文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笔写作能力进行探究阐述。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导向。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表达的愿望,有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的冲动。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这是关键。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多作阅读,打好基础
《新课程标准》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是新课标要求,它明确规定学生必须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读是写作的借鉴,大量的阅读可以间接地帮助学生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除了新授课本知识以外,还得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吸收营养,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
三、学习佳作,模仿写法
模仿的方法既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又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小学阶段的作文,离不开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在写作文之前,让学生了解到:写人的作文,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会因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以及说话的场合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指导模仿时注意创新,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朗读背诵训练,可培养语感。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
四、先学会怎么说,方知道如何写
口头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人们生活与工作离不开口头语言的表达。“作文就是用笔写话”,从说到写,从语到文,从练口到练手,从出口成章到下笔成文。让学生练习,可通过创设说话情境,培养学生说话兴趣,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
五、重视作文批阅,让学生也学会点评
作文的批改也要讲究技巧。教师评语忌用空话套话,更不能因学生写的不好便打击其积极性,直接打X或打0分,应从细节出发,肯定或表扬优点,诚恳点出缺点,总结改进方法,对于优秀文章还可进行全班阅读加以鼓励及肯定,让全班同学点评,锻炼学生们的批阅能力的同时,还能让他们学习并借鉴,达到多重功效。
六、自由命题作文,激发写作激情
安排几次自命题作文,连体裁、题材也可不限,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自己长于表达的文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这样,必然会涌现出许多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显示出不同的学生写作某种文体的特殊才华。教师充分肯定这些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写作特长并加以引导,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达到培养作文兴趣的目的。
七、学会观察生活,从身边提取灵感
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到城市、博物馆等地方参观访问,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达到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善于思考,现场口头描述,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重视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这样才能写出有创意的作文,让学生爱上写作,并学会写作。
总之,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加大教研力度,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不应他们是小学生就忽略其想法和感受,应该尊重他们,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想怎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把作文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一字一句地表达出来。然后教会他们写作如何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写作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作为统一的整体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地完成,为学生日后的写作能力与兴趣的培养打好坚实基础,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价值,授之以渔,真正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小学作文教学是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作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本文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笔写作能力进行探究阐述。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导向。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表达的愿望,有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的冲动。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这是关键。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多作阅读,打好基础
《新课程标准》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是新课标要求,它明确规定学生必须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读是写作的借鉴,大量的阅读可以间接地帮助学生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除了新授课本知识以外,还得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吸收营养,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
三、学习佳作,模仿写法
模仿的方法既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又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小学阶段的作文,离不开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在写作文之前,让学生了解到:写人的作文,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会因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以及说话的场合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指导模仿时注意创新,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朗读背诵训练,可培养语感。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
四、先学会怎么说,方知道如何写
口头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人们生活与工作离不开口头语言的表达。“作文就是用笔写话”,从说到写,从语到文,从练口到练手,从出口成章到下笔成文。让学生练习,可通过创设说话情境,培养学生说话兴趣,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
五、重视作文批阅,让学生也学会点评
作文的批改也要讲究技巧。教师评语忌用空话套话,更不能因学生写的不好便打击其积极性,直接打X或打0分,应从细节出发,肯定或表扬优点,诚恳点出缺点,总结改进方法,对于优秀文章还可进行全班阅读加以鼓励及肯定,让全班同学点评,锻炼学生们的批阅能力的同时,还能让他们学习并借鉴,达到多重功效。
六、自由命题作文,激发写作激情
安排几次自命题作文,连体裁、题材也可不限,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自己长于表达的文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这样,必然会涌现出许多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显示出不同的学生写作某种文体的特殊才华。教师充分肯定这些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写作特长并加以引导,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达到培养作文兴趣的目的。
七、学会观察生活,从身边提取灵感
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到城市、博物馆等地方参观访问,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达到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善于思考,现场口头描述,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重视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这样才能写出有创意的作文,让学生爱上写作,并学会写作。
总之,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加大教研力度,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不应他们是小学生就忽略其想法和感受,应该尊重他们,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想怎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把作文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一字一句地表达出来。然后教会他们写作如何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写作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作为统一的整体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地完成,为学生日后的写作能力与兴趣的培养打好坚实基础,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价值,授之以渔,真正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