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绘画兴趣的有效培养

【作者】 李小红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0三团学校

【摘要】学习的动力来源与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兴趣的培养对能否学好一门课程我和去掌握一项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及有些家长和老师忽视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实事是学生通过学习美术课程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要转变思想和认识。重新认识到学习美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激发兴趣;因材施教;拓展绘画
【正文】 

  学习的动力来源与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兴趣的培养对能否学好一门课程我和去掌握一项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及有些家长和老师忽视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实事是学生通过学习美术课程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要转变思想和认识。重新认识到学习美术的重要性。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究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以下是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有效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部分,教师们开始重视学生的课堂体验,并对教学计划做出相应调整,于是,情景教学法应运而生。情景教学法,顾名思义,通过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相符同时为人所熟悉的情境,使学生接受和理解新知识的时候,更迅速准确地找到切入点。
  ??例如,教学人物画像时,教师们可以鼓励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亲人或朋友入手,先让大家用语言勾勒出想画的人物的外貌外形特征,然后根据这样的描述,画出他们所想的人物。又如教学国画时,教师们常常发现由于国学的深奥精妙,国画的内涵意蕴常常难以被学生理解,此时,教师们应当用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语言或现实生活中的照片,向学生讲解国画的内涵。而教学西方画派时,教师们应当还原该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使学生体悟该流派表达及反映的现实生活环境及社会环境。
  二、因材施教,培养兴趣
  莱辛曾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每个学生性格迥异,有自己的想法与展现方式,教师不应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而应鼓励学生开发自身创作源泉,让学生受到个性化教育。
  1.贴近学生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将高雅艺术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们应当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和发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因此,可以带领学生经常性地实地采风考察,研究学习。教师们还应时时关注学生的关注热点与社会潮流,消弭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解除沟通障碍,经常挖掘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素材作为教学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美术学科不那么陌生,甚至将所学代入实际生活当中,这将十分有益于他们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2.拓展绘画空间。美术学科在学生的理解里常常是手握画笔,不停不歇地绘画。实际上,美术学科包罗万象,初中课程中有绘画课程,也有摄影课程、手工艺课程与鉴赏课程。因此,教师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切忌单一教学,应该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在同一课程教学当中可采取多种表现形式,如绘画形式包括素描、油画和国画等。艺术是通人性的,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通过美术这个载体展现出来的一切都是会诉说、会微笑的,引导学生以饱满的人文情怀对待自己的作品,赋予所画物体以生命与灵魂。教师们应当带领学生走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中获得创作灵感,更新他们对已知事物的固有认识,发现那些曾经忽视的风景,培养他们时时留心生活的意识。
  3.注重分层教学。学习的过程与道路是漫长的,学习美术需要长期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学生的美术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们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基础,稳扎稳打地进行教学与绘画训练。例如初中七年级入门教学将从对点、线等绘画基本元素切入,只有熟练灵活地运用这些图形,接下来的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所以,教师们在设计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时应讲究方式方法,注重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这样教学安排将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和学习美术绘画。
  4.教师范画激趣。教师们的绘画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与榜样,教师们的优秀作品将激起学生的创作热情与学习兴趣。学习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写作将从模仿佳作开始,学习声乐将从模仿声线音调开始,同样,学习绘画应从模仿优作佳作开始。学生往往能从教师佳作中获得创作灵感及独特方法。教师们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作画方式,而非单纯模仿,应当批判吸收教师们的画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画作作者的情况下对画作进行大胆点评,切不可因为模仿而抹杀学生本身的天赋与创造力。
  美术教师们应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学意识,重视美术科目对学生鉴赏能力和生活情趣的塑造及提高。美术科目常常因为传统教育模式不为人们所重视,新时代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践行者,应当积极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构建让学生受益匪浅的课堂。
  三、搭建平台,分享成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当学生对绘画产生兴趣之后,教师们应努力为学生搭建表现自己能力的平台。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参观美术馆、工艺馆的活动,通过向学生介绍展品,提高学生美术方面的知识水平与鉴赏能力;还可以组织兴趣小组,与其他学校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轮流设计美术课程进行教学,在准备教学课程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教授的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实际上,学生的参与意识将在拥有平台后触发,积极投身于教学活动当中。
  总之,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在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将使学生受益一生,教师应当努力维护学生充满创造力的心田,细心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