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高中化学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调查报告
【作者】 冯旺才 徐文信
【机构】 甘肃省临夏县土桥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目前农村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的好辛苦,而学生学的很累。 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种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行为困扰着校长和教师们。针对目前农村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低,我们经过调查统计,将农村高中化学课堂中无效教学行为总结如下:
1.部分教师对师生关系的构建和学情了解重视不够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而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老师与学生经常性交流,谈心,只有彼此了解,相互信任,才会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可增进教师对学情更多了解。
调查发现:50.3%的老师偶尔与学生交流,42.9%的教师从来不与学生交流,老师与学生谈心交流少,相互了解少,缺乏沟通。58.1%的学生愿与老师积极配合,38.4%的学生不愿与老师配合。这种师生关系反映出教师对学情不了解,没有真正体现“以学定教”。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关注和分析学情,注重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学生的真实状态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从学生课堂表现看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强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调查发现:17.3%的老师上课缺乏激情,49.6%的学生精力不集中。课堂教学缺乏激情,师生情感投入少,教师讲得漫不经心,学生听得心不在焉,整个课堂平静如水,平淡而乏味。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以饱满的热情,充满激情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
3.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重难点的把握和课堂调控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了教学内容的设计,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
调查发现:27.2%的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过高,44.2%老师补充的内容太多,冲击了教材内容,28.6%老师缺乏分层教学目标。有些教师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随意拓展内容,重难点不突出。尤其是老教师总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致使课堂教学层次不分明,没有落实好新课标的要求。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站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系统的高度去审视课程模块。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分层教学目标。基础目标力求面向全体,高层目标则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
4. 教师对课堂导入及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待加强
教师如何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体验新知,体验获取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调查发现:43.2%的学生认为课堂导入没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导课时间偏多,不能很好地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温故。41.7%的学生认为教师不设情境,缺少情境的创设。27.1%情境陈旧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轻松中获得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5 .要重视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及师生互动
调查发现:56.2%学生喜欢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24.7%同学认为化学需要实践探索。22.4%同学认为老师组织的合作学习,没有引导他们参与讨论,合作学习组织不力。67.2%的学生认为小组活动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24.5%的学生认为小组活动是少数人的活动。有的老师对合作学习内容、小组的分配等缺乏合理安排,缺乏精心设计。
要组织好合作学习,老师要研读教材,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形式、组员的有效搭配,并根据课堂实际予以有效调整,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6. 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有待改进
调查发现:57.4%同学认为有些老师仍坚持“一言堂” 教学模式,教学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少。 授课时仍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56.2%同学认为多媒体教学干扰了他们的注意力,多媒体过分花哨。教法单一、手段单调,是导致课堂教学缺乏高低起伏层次感。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要有取舍,要与板书整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必要的。PPt要体现教师对知识的梳理过程等,适可而止。
7. 教师教学评价和激励方式
调查发现:学生喜欢以课堂提问评价方式的占38.3% 。40.53%的同学认为教师的评价能够因人而异。47.51%学生认为教师没有搞秋后算账,54.71%的同学认为教师的评价对自己很重要,希望老师多鼓励少批评。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励、鼓舞、给予学生真诚的帮助,把成绩不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课堂表现肯定要多,鼓励要多。评价学生应掌握“有度”与“有效”的原则。批评要合情合理、就事论事、因人而异。
8. 课堂小结及课堂提问;
调查发现:79.1%同学认为提问随意性强,回答问题的学生无代表性。22%的学生“常听不明白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些学生“很少思考教师的提问,被指名回答时才去考虑”。 课堂小结只是知识的简单重复,没有提升和概括,大多数老师替学生总结且下课前草草收场。
教师提问时,语言表达要明确,且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关心的,急于想认识的,要有吸引力。
9. 教师的作业布置及课前预习
调查发现:43.4%同学认为老师能够精选习题,作业有针对性。17.7%同学认为作业没有针对性,习题来源单一,不同的学生,相同的作业。
课前预习是学生提前热身的一个过程,是有效课堂的构建因素,其目的是使教学重心前移。调查发现:33.8%的同学课前不预习,33.0%的同学没有时间预习,老师对学生预习检查督促不力,久而久之,甚至缺少预习这一环节。长此以往,就形成恶性循环,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上好课,教师就要做好课前准备。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
10.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调查发现:42.4%同学认为老师的演示实验现象一般,53.4%同学认为现象明显。75.4%同学喜欢实验时亲自动手。教师实验意识滞后,对实验不够重视,实验缺少趣味性。分组实验时,没有很好指导学生交流和总结实验;实验随意性强和盲目性大,导致实验教学的低效。
要想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教师首先重视实验,立足化学实验这个基础,努力开拓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其次,设计实验教学时,增强趣味性,注重实验内容的选择;坚持实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
1.部分教师对师生关系的构建和学情了解重视不够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而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老师与学生经常性交流,谈心,只有彼此了解,相互信任,才会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可增进教师对学情更多了解。
调查发现:50.3%的老师偶尔与学生交流,42.9%的教师从来不与学生交流,老师与学生谈心交流少,相互了解少,缺乏沟通。58.1%的学生愿与老师积极配合,38.4%的学生不愿与老师配合。这种师生关系反映出教师对学情不了解,没有真正体现“以学定教”。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关注和分析学情,注重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学生的真实状态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从学生课堂表现看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强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调查发现:17.3%的老师上课缺乏激情,49.6%的学生精力不集中。课堂教学缺乏激情,师生情感投入少,教师讲得漫不经心,学生听得心不在焉,整个课堂平静如水,平淡而乏味。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以饱满的热情,充满激情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
3.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重难点的把握和课堂调控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了教学内容的设计,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
调查发现:27.2%的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过高,44.2%老师补充的内容太多,冲击了教材内容,28.6%老师缺乏分层教学目标。有些教师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随意拓展内容,重难点不突出。尤其是老教师总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致使课堂教学层次不分明,没有落实好新课标的要求。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站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系统的高度去审视课程模块。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分层教学目标。基础目标力求面向全体,高层目标则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
4. 教师对课堂导入及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待加强
教师如何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体验新知,体验获取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调查发现:43.2%的学生认为课堂导入没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导课时间偏多,不能很好地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温故。41.7%的学生认为教师不设情境,缺少情境的创设。27.1%情境陈旧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轻松中获得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5 .要重视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及师生互动
调查发现:56.2%学生喜欢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24.7%同学认为化学需要实践探索。22.4%同学认为老师组织的合作学习,没有引导他们参与讨论,合作学习组织不力。67.2%的学生认为小组活动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24.5%的学生认为小组活动是少数人的活动。有的老师对合作学习内容、小组的分配等缺乏合理安排,缺乏精心设计。
要组织好合作学习,老师要研读教材,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形式、组员的有效搭配,并根据课堂实际予以有效调整,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6. 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有待改进
调查发现:57.4%同学认为有些老师仍坚持“一言堂” 教学模式,教学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少。 授课时仍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56.2%同学认为多媒体教学干扰了他们的注意力,多媒体过分花哨。教法单一、手段单调,是导致课堂教学缺乏高低起伏层次感。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要有取舍,要与板书整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必要的。PPt要体现教师对知识的梳理过程等,适可而止。
7. 教师教学评价和激励方式
调查发现:学生喜欢以课堂提问评价方式的占38.3% 。40.53%的同学认为教师的评价能够因人而异。47.51%学生认为教师没有搞秋后算账,54.71%的同学认为教师的评价对自己很重要,希望老师多鼓励少批评。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励、鼓舞、给予学生真诚的帮助,把成绩不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课堂表现肯定要多,鼓励要多。评价学生应掌握“有度”与“有效”的原则。批评要合情合理、就事论事、因人而异。
8. 课堂小结及课堂提问;
调查发现:79.1%同学认为提问随意性强,回答问题的学生无代表性。22%的学生“常听不明白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些学生“很少思考教师的提问,被指名回答时才去考虑”。 课堂小结只是知识的简单重复,没有提升和概括,大多数老师替学生总结且下课前草草收场。
教师提问时,语言表达要明确,且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关心的,急于想认识的,要有吸引力。
9. 教师的作业布置及课前预习
调查发现:43.4%同学认为老师能够精选习题,作业有针对性。17.7%同学认为作业没有针对性,习题来源单一,不同的学生,相同的作业。
课前预习是学生提前热身的一个过程,是有效课堂的构建因素,其目的是使教学重心前移。调查发现:33.8%的同学课前不预习,33.0%的同学没有时间预习,老师对学生预习检查督促不力,久而久之,甚至缺少预习这一环节。长此以往,就形成恶性循环,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上好课,教师就要做好课前准备。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
10.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调查发现:42.4%同学认为老师的演示实验现象一般,53.4%同学认为现象明显。75.4%同学喜欢实验时亲自动手。教师实验意识滞后,对实验不够重视,实验缺少趣味性。分组实验时,没有很好指导学生交流和总结实验;实验随意性强和盲目性大,导致实验教学的低效。
要想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教师首先重视实验,立足化学实验这个基础,努力开拓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其次,设计实验教学时,增强趣味性,注重实验内容的选择;坚持实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