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拓展阅读能力
【作者】 何仁艳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中石油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阅读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回顾教学的经历,我深深觉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而学生的拓展阅读的能力更有待提高
当前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方法不当,造成高耗低效;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大纲的要求相差甚远。对此,我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语文拓展阅读能力的一点浅见。
一、丰富拓展阅读的形式
个人活动形式,如开展课外阅读、课外写作、个人投稿等;家庭活动形式,家中订阅报刊杂志,设立家庭小图书室、家庭书架,与亲人通讯等;班级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写周记、参观、访问、出墙报、出专栏、出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全面素质;小组、社团活动形式,如文学小组、小诗人社、故事社、朗诵组等;全校性活动形式,不定期地开展各类征文比赛,演讲会、故事会、朗诵会等。
二、培养学生拓展阅读能力的方法
1.激发拓展阅读动机
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首先我们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少儿科普知识”、“名人小时候趣事”等,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其次,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读物,了解书籍、报刊的分类,帮助学生选择书报;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班级设立了图书角,图书来源主要发动学生捐赠,激发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校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读报或借书;通过借书、传阅、相互交流等方法,激发课外阅读的动机。
2.指导拓展阅读方法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拓展阅读,使之形成能力。为此,我要求每位语文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为他们创造自学条件;教会预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提高思维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步骤,掌握读书方法;教会学生设计习题,将知识转为技能。
3.指导学生学会评价阅读结果
具体的拓展阅读活动结束后,还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评价一下自己所制订的目标、计划、实施情况,以及所获得的知识,作为每次拓展阅读的反馈,进一步优化阅读心理,强化自我意识,提高调控能力。评价时,我重视引导学生从阅读结果出发,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反省,目的是“强化成功,形成习惯”,促进学习目标完成。每次拓展阅读时指导学生反省的内容是:“通过拓展阅读你积累了哪些知识?你可以在哪些方面用上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如何解决?”同时,还对学生的拓展阅读测评方式进行改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测评采用了“讲、展、赛”的形式。“讲”即讲述,采用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形式;“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采密本、文摘卡、采抄报等;“赛”即竞赛,采用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通过评价阅读结果,对阅读过程进行反省、总结,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产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等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并通过这种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监控今后的阅读行为,提高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拓展阅读能力的外部条件
1.每天下午课前阅读二十分钟读书活动
我根据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等特征确定好阅读的数量、时间、内容、要求,并按学生阅读能力的最近发展来安排好拓展阅读的计划。
2.加强课外阅读的硬件建设
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两条措施:加强图书角建设,从阅览室借阅可读性强的新书:发动学生自己购买书籍,并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奉献一本好书,供交流阅读。
3.检查落实
我根据学生制订的读书计划,专门设计了一份“拓展阅读卡”,里面说明填写的内容: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并且在阅读量、质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一定课外阅读量、篇幅:通过定期检查“阅读卡”,了解学生拓展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养成习惯,锻炼学生的拓展阅读意志。
这样,既激发学生开展拓展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其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拓展阅读的能力。
当前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方法不当,造成高耗低效;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大纲的要求相差甚远。对此,我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语文拓展阅读能力的一点浅见。
一、丰富拓展阅读的形式
个人活动形式,如开展课外阅读、课外写作、个人投稿等;家庭活动形式,家中订阅报刊杂志,设立家庭小图书室、家庭书架,与亲人通讯等;班级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写周记、参观、访问、出墙报、出专栏、出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全面素质;小组、社团活动形式,如文学小组、小诗人社、故事社、朗诵组等;全校性活动形式,不定期地开展各类征文比赛,演讲会、故事会、朗诵会等。
二、培养学生拓展阅读能力的方法
1.激发拓展阅读动机
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首先我们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少儿科普知识”、“名人小时候趣事”等,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其次,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读物,了解书籍、报刊的分类,帮助学生选择书报;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班级设立了图书角,图书来源主要发动学生捐赠,激发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校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读报或借书;通过借书、传阅、相互交流等方法,激发课外阅读的动机。
2.指导拓展阅读方法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拓展阅读,使之形成能力。为此,我要求每位语文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为他们创造自学条件;教会预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提高思维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步骤,掌握读书方法;教会学生设计习题,将知识转为技能。
3.指导学生学会评价阅读结果
具体的拓展阅读活动结束后,还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评价一下自己所制订的目标、计划、实施情况,以及所获得的知识,作为每次拓展阅读的反馈,进一步优化阅读心理,强化自我意识,提高调控能力。评价时,我重视引导学生从阅读结果出发,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反省,目的是“强化成功,形成习惯”,促进学习目标完成。每次拓展阅读时指导学生反省的内容是:“通过拓展阅读你积累了哪些知识?你可以在哪些方面用上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如何解决?”同时,还对学生的拓展阅读测评方式进行改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测评采用了“讲、展、赛”的形式。“讲”即讲述,采用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形式;“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采密本、文摘卡、采抄报等;“赛”即竞赛,采用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通过评价阅读结果,对阅读过程进行反省、总结,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产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等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并通过这种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监控今后的阅读行为,提高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拓展阅读能力的外部条件
1.每天下午课前阅读二十分钟读书活动
我根据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等特征确定好阅读的数量、时间、内容、要求,并按学生阅读能力的最近发展来安排好拓展阅读的计划。
2.加强课外阅读的硬件建设
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两条措施:加强图书角建设,从阅览室借阅可读性强的新书:发动学生自己购买书籍,并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奉献一本好书,供交流阅读。
3.检查落实
我根据学生制订的读书计划,专门设计了一份“拓展阅读卡”,里面说明填写的内容: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并且在阅读量、质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一定课外阅读量、篇幅:通过定期检查“阅读卡”,了解学生拓展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养成习惯,锻炼学生的拓展阅读意志。
这样,既激发学生开展拓展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其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拓展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