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感悟
【作者】 杨光会
【机构】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丰都街道办事处凤仪二小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难点,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一是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主写作;二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习作的技巧,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有话可写的习作素材;三是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四是要把写、改作文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种能力同步培养。【关键词】新课程;兴趣;真情实感;写改能力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老师的一个难题。学生觉得难写,老师也感到难教,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我从这些年作文教学的摸索中,得出了几点浅显的感悟。
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那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比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也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写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哪怕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我们甚至可以把一些后进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就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章源于积累。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他们很多就没学过语法,修辞和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3、做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但要求学生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是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要经过长期积累,语言就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4、适当发挥范文的作用
每次给学生讲如何写作文,虽然讲了一大堆,但落实到写,好多学生还是一脸茫然,无从下笔。这时候我一般会念几篇课前精选的优秀范文给学生听,大家一起来学习探讨写法。
三、作文应闪现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文章本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人生活积累的再现。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来再现生活,描绘生活,当学生能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写出的文章必定会充实、生动。然而,有许多学生的作文脱离了生活,胡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考试中有许多学生为了能拿高分,为了迎合老师的胃口,明明是和妈妈一起包饺子,却把妈妈变成了孤寡老人。明明是拾到了钱包藏在了口袋里,却又硬生生地拉出一位警察叔叔……我们的作文教学落入了模式化和套路化之中。为了应试,就让学生按套路操练,甚至背几篇例文去对号入座,学生大量制假,根本谈不上情文的交融。
四、将写、改作文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种能力同步培养。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写、改分离,学生负责写作文,老师负责改作文,而且“改”作文严重滞后,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新教材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和改作文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种能力同步培养。习作不要求打草稿,想好后就直接认真地写在作文本上,习作写好后,要求在作文本上认真修改,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习作修改方面要求自改与他改相结合,评与改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修改方式,有效地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老师从交上来的作文本中既要看学生是怎样写的,也要看学生是怎样改的对于那些认真写和认真改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小学作文教学是累的、苦的、难的,但又是快乐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走进新课程,践行新理念,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的国民基础教育必然要求我们加大力度改革作文教学,让作文教学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为绽放在语文教学沃土上的一朵艳丽的奇葩!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老师的一个难题。学生觉得难写,老师也感到难教,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我从这些年作文教学的摸索中,得出了几点浅显的感悟。
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那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比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也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写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哪怕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我们甚至可以把一些后进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就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章源于积累。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他们很多就没学过语法,修辞和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3、做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但要求学生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是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要经过长期积累,语言就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4、适当发挥范文的作用
每次给学生讲如何写作文,虽然讲了一大堆,但落实到写,好多学生还是一脸茫然,无从下笔。这时候我一般会念几篇课前精选的优秀范文给学生听,大家一起来学习探讨写法。
三、作文应闪现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文章本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人生活积累的再现。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来再现生活,描绘生活,当学生能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写出的文章必定会充实、生动。然而,有许多学生的作文脱离了生活,胡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考试中有许多学生为了能拿高分,为了迎合老师的胃口,明明是和妈妈一起包饺子,却把妈妈变成了孤寡老人。明明是拾到了钱包藏在了口袋里,却又硬生生地拉出一位警察叔叔……我们的作文教学落入了模式化和套路化之中。为了应试,就让学生按套路操练,甚至背几篇例文去对号入座,学生大量制假,根本谈不上情文的交融。
四、将写、改作文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种能力同步培养。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写、改分离,学生负责写作文,老师负责改作文,而且“改”作文严重滞后,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新教材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和改作文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种能力同步培养。习作不要求打草稿,想好后就直接认真地写在作文本上,习作写好后,要求在作文本上认真修改,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习作修改方面要求自改与他改相结合,评与改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修改方式,有效地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老师从交上来的作文本中既要看学生是怎样写的,也要看学生是怎样改的对于那些认真写和认真改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小学作文教学是累的、苦的、难的,但又是快乐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走进新课程,践行新理念,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的国民基础教育必然要求我们加大力度改革作文教学,让作文教学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为绽放在语文教学沃土上的一朵艳丽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