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活跃课堂气氛让物理课更生动

【作者】 赵永章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初级中学

【摘要】任何一个课堂都有可能不可避免出现意外或偶发事件,为了保证课堂高效,教师灵活地运用幽默风趣的智慧,化解意外于无形之中,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办法。也是一个教师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幽默;课堂;提升;效率
【正文】 
  有些教师的物理课却似乎有一种魔力一般,总是让学生充满期待。课堂上充满着欢声笑语,学生学得非常投入,教师也教得非常起劲。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活动,老师则时常妙语连珠引得满堂大笑。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课程背景下,探讨如何改善物理课的课堂气氛,对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朝哪些方面努力,才能有效地改善物理课堂的气氛,使物理课堂生动起来呢?
  一、热爱学生,打造充满关爱的物理课堂。
  尊重和热爱学生应当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前提。课改确立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尊重和热爱学生,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以学科为主,学生被当作是“知识的容器”,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而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示范者。在新的理念引导下,教师应该积极地尝试转变角色,放下权威,平等对待学生,相信和尊重学生。只有在获得关爱、获得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健康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尊重和热爱学生,创建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挚的爱、真正的尊重和真诚的关心,学生才能在学到物理知识的同时获得温润的情感力量,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景,打造充满吸引力的物理课堂。
  物理课堂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环境,这个环境是荒凉、贫瘠还是肥沃、富足,直接影响到学生物理学力的成长。如果教师在课堂引入和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适当的情景创设,那么学生就会在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课堂环境中去仔细观察物理现象,认真探索物理原理,科学地总结物理规律。
  物理课堂也要通过创设情景来引导学生由情入境,最后达到情理交融。在上“光的折射”一课时,先给学生看“海市蜃楼”的图片或视频。当学生看到海边虚无缥缈的高空之中居然出现了一栋高楼大厦时,一个个都瞪大了好奇的眼睛,觉得太神奇,太不可思议了。我告诉学生这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光发生了折射)造成的,这时,学生联想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就会产生疑问,“光在空气(同种介质)中的传播方向怎么会发生改变呢?”。通过情景创设,学生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新课“光的折射”的学习。
  三、设计探究活动,打造充满活力的物理课堂。
  以往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主要甚至完全依赖接受性学习,学生很少甚至完全不去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讲,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这样的物理课气氛是不活跃的,效率是不高的。《中学物理物理课程标准》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倡“探究式学习”,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改变教学模式。
  在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的教学中,让甲学生分别透过空烧瓶和盛满水的烧瓶去观察乙同学的脸,通过观察甲学生发现透过装满水的球形烧瓶可以看到乙同学脸的倒立、缩小的像(特别是观察到乙同学的脸是倒立的让学生觉得很新奇),而透过空烧瓶则看不到这样的现象。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因为装满水的烧瓶相当于一个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即凸透镜,学生看到的其实是凸透镜成的像,这个像是倒立缩小的。如果让乙同学的脸跟烧瓶靠得更近还有可能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像。接下来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纸上的字,学生看到正立、放大的像。这时候可以趁机让学生猜测凸透镜成不同特征、不同性质的像可能跟什么有关。经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必然会想到是物距,像距还有焦距的变化使得凸透镜能够成不同特征的像。那么接下来就要通过实验去探究物距、像距以及焦距之间要满足何种关系时凸透镜才能成某种特定的像。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和内心体验,还有跟同学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通过探究过程由自己得出的结论让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不容易忘记。
  探究活动的创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学生的热情参与必定点燃课堂的气氛,让课堂充满着意想不到的活力。
  四、巧妙运用幽默,打造充满情感的物理课堂。
  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欢的节目是相声和小品,因为相声小品类的节目充满着机智的幽默,这些幽默能让观众在开怀大笑中明白了平时不容易让人弄懂的道理。同理,学生也大多比较喜欢幽默的教师,而对拘谨、严肃、死板的教师感到厌烦。可见如果教师能够在物理课堂中妥善运用幽默的力量,对改造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将大有裨益。
  新课进行前,大胆地打破教材的惯例,用情境、故事、小实验、疑问等方式引入新课,这个过程可以充分体现老师的幽默智慧。成功的新课引入将是成功的一半,多年的实践给我的感悟是:对教材、对学生、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直接决定一节课是否能实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