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作者】 张 胜

【机构】 贵州省贵阳市第五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渗透点:人教版·高三年级·《物理》·一轮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教学课题:专题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熟记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基本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处理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通事故问题的处理,提升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
  教学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掌握。
  2、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难点: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过程:
  通过第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经对高中物理有了初步体会。高中物理听起来不难,做起来困难,考起来就更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非常值得大家思考。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希望能给大家一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是什么?常见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哪些?
  问题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哪些常用的规律?写出来比比谁的记忆更准确。
  (学生用几分钟时间完成任务,学生间相互比较完成情况。)
  板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略)(强调规律中隐藏的考察点和易错点——矢量的方向问题
  例1、如图所示,滑块由静止开始从A点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至斜面底端B,之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于C点.已知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不变,AB=4m,BC=6m,整个运动用了10s,求滑块沿AB、BC运动的加速度分别多大?
  解析:针对学生处理时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学生独立处理中容易出现的思维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表达能力。
  思维提升:物理就是悟理,你悟到什么理?





  启发总结:一道过程复杂的物理题其实都是由若干最简单最基础最常见的物理过程组合构建的。很多同学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很容易走进一个思维误区:老是想一下子找到问题的答案。殊不知我们高中物理其实就是要培养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语言表达物理的能力,既然这样,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就应该把自己的这方面能力展示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给别人认识你的这方面能力的机会,也是给别人一个给分的机会。最简单的逻辑关系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前后因果关系。你要做的就是把你熟悉的物理过程用数学语言把物理规律展示出来。
  物理有时就是无理,你就得把别人悟的正确道理不讲理的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现在就请大家试一试:
  例2、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请根据图像计算:
  (1)物体在0—4s内的加速度?  
  (2)物体在6s时的加速度?  
  (3)物体运动4s的位移? 




  解析:本题过程不是很复杂,大家通过这道题能提升哪些基本知识和能力?读图应该注意哪些环节?如何体现物理中的逻辑思维?
  车祸猛于虎,汽车是一个具有天使和魔鬼双重身份的交通工具,它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很多灾难.“十次事故九次快”,这是人们在无数次的交通事故中总结出来的安全警语.据统计,每年我国有十万多人直接死于车祸.在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限速牌,规定了汽车通过该路段的最高时速.这些数据的设定有什么科学依据呢?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我们会看到交警测量有关距离(如图),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刹车距离.你知道测量刹车距离的目的吗?这样做的物理原理是又什么?现在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一起来认识这方面的内容。
  例3、在某城市的一条道路上,规定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30km/h.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肇事车是一辆客车,量得这辆车紧急刹车(车轮被抱死)时留下的刹车痕迹长为7.6m(如图),已知该客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7m/s2.请判断该车是否超速.









  解析:通过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想,强化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掌握,并以此渗透交通安全意识。
  例4、某路段机动车限速为15m/s,一货车严重超载后的总质量为5.0×104kg,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发现红灯时司机刹车,货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 已知货车正常装载后的刹车加速度大小为10m/s2.
  (1)求此货车在超载及正常装载情况下的刹车时间之比.
  (2)求此货车在超载及正常装载情况下的刹车距离分别是多大?
  解析:本题取材于生活,看似简单,但是“超载”和“正常”还是容易混淆物理参数,也是学生容易犯过失性错误的常见原因。通过这题,要让学生替换正确处理物理题的基本素养。
  同时渗透安全守法意识。
  例5、某驾驶员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在以80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 m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24 m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于这两种速率,驾驶员所允许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使用刹车,车速不变)刹车产生的加速度都相同,则允许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多少?据科学测验表明,饮一杯啤酒就会使人反应时间增加0.2s。如果是这样,驾驶员喝一杯啤酒后开车时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刹车距离又是多少?
  解析:进一步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提升安全意识。
  课堂练习:
  1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以0.5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乙在甲的前方200m处以5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
  (1)甲何时追上乙?甲追上乙时的速度为多大?此时甲离出发点多远?
  (2)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何时有最大距离?这个距离为多少?
  2、吴菊萍徒手勇救小妞妞,被誉为“最美妈妈”。 设妞妞的质量m=10kg,从离地h1=28.5m高的阳台掉下,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约为本身重力的0.4倍;在妞妞开始掉下时,吴菊萍立刻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奔跑水平距离S=9 m到达楼下,张开双臂在距地面高度为h2=1.5m处接住妞妞,缓冲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缓冲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不计。g=10m/s2。求:
  (1)妞妞在被接到前下落的时间;(2)吴菊萍跑到楼下时的速度;













  3、某天,小明在上学途中沿人行道以v1=1 m/s的速度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以v2=15 m/s的速度从身旁的平直公路同向驶过,此时他们距车站s=50 m.为了乘上该公交车,他加速向前跑去,最大加速度a1=2.5 m/s2,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6 m/s.假设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s0=25 m处开始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停车时间t=10 s,之后公交车启动向前开去.(不计车长)求: 
  (1)若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a2大小是多少?
  (2)若小明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运动,通过计算分析他能否乘上该公交车.
  课后作业:
  1、熟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完成学案剩余题目,注意解题时的思路和技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高三一轮复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本人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立足学情处理教学内容。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紧密联系实际,选择很有教育意义的事例渗透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作为高三的一轮复习,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及时监测和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效果,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本节课比较成功的一点。
  本节课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课前预习环节,可以考虑将学案提前一天提供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